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522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docx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过关卷解析版

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基础过关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材料中不含SiO2的是(  )

A.光纤B.玻璃C.石英D.芯片

【答案】D

【解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不选;

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

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故B不选;

C.石英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不选;

D.芯片是由单质硅制成的,不含有SiO2,故D选。

2.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表现了(  )

A.难挥发性B.吸水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常温下,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会在Fe、Al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从而发生钝化,故D正确;

3.下列实验过程,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

A.一氧化氮暴露在空气中

B.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C.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NO气体接触空气,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故A错误;

B.氨水具有碱性,滴加石蕊试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B错误;

C.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钾无色溶液和水,没有颜色变化,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故D错误。

4.下列关于S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红色褪去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A错误;

B.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二者按照1:

1恰好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SO2+Cl2+2H2O=2HCl+H2SO4,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故C错误;

D.酸雨与N、S的氧化物有关,S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故D正确。

5.能够确定一种溶液中一定含SO42﹣的实验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样溶液,先加入盐酸到溶液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

C.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D.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答案】A

【解析】A.先加盐酸,无沉淀,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干扰,后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沉淀为硫酸钡,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A选;

B.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亚硫酸钡,原溶液可能含银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B不选;

C.加入Ba(NO3)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SO43﹣等,故C不选;

D.取少量试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钡、硫酸钡、亚硫酸钡等,但是往过滤所得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沉淀为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故D不选。

6.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

⑥过滤.

A.①⑤②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C.①②④⑥⑤③D.①②⑤⑥④③

【答案】D

【解析】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Na2SO4和CaCl2杂质。

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Na2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过量Na2CO3溶液,与CaCl2和过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

7.关于英文称呼中国为“CHINA”一词的来历,一种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

下列关于瓷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是“瓷器之乡”、传统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

B.瓷器的主要成分是黏土

C.瓷器的烧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因为瓷器是硅酸盐,所以难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瓷器的原料为黏土,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则传统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故A正确;

B.瓷器的原料是黏土,黏土经过高温烧结制成瓷器,故B错误

C.高温下黏土中某些金属元素的价态发生变化,瓷器的烧制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还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大多是难溶于水的,有的硅酸盐能溶于水,如硅酸钠,故D错误。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

SO3

H2SO4

B.NH3

NO

HNO3

C.NaHCO3(s)

Na2CO3(s)

NaOH(aq)

D.Al(s)

NaAlO2(aq)

Al(OH)3(s)

【答案】C

【解析】A.S在氧气中点燃只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A错误;

B.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水不反应,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饱和石灰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各步转化均实现,故C正确;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偏铝酸钠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得不到氢氧化铝,故D错误。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它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B.所有铵盐都能受热分解生成氨气

C.实验室不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新制氯水显酸性,所以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C

【解析】A.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以及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而不是氨气,故A错误;

B.铵盐受热分解,不同铵盐随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不一定生成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以生成氮气,故B错误;

C.氨气是碱性气体,能和硫酸之间反应,不能用硫酸干燥,故C正确;

D.新制氯水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

10.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D.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答案】C

【解析】A.反应开始后,烧瓶内迅速形成喷泉,说明产生了很大的气压差,氨气极易溶于水,故A正确;

B.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其溶液呈碱性,碱遇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

C.一水合氨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更容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小,导致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导致烧杯中液体通过导管进入烧瓶而产生喷泉,故D正确。

11.如图所示,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管两端各放一团棉花,再用注射器同时在两端注入适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NH3+HCl═NH4Cl

B.实验时会在玻璃管的A处附近看到白雾

C.用手触摸玻璃管外壁,会感觉到有热量放出

D.将浓盐酸换成浓硝酸也会有相似现象

【答案】B

【解析】A.NH3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则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NH3+HCl═NH4Cl,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发性,浓氨水也具有挥发性,实验时会在玻璃管的B处附近看到白雾,故B错误;

C.NH3与HCl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则用手触摸玻璃管外壁,会感觉到有热量放出,故C正确;

D.浓硝酸也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硝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挥发出氨气,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故B正确。

1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中,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气的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的收集装置

C.③是氨气的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的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C

【解析】A.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倒扣的漏斗在液面下,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

C.图中为固液反应不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可选浓氨水与CaO制备氨气,故C正确;

D.应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故D错误。

13.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

(1)铜跟浓硝酸反应;

(2)铜跟稀硝酸反应;

(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途径三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C.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D.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

(1)>途径

(2)>途径(3)

【答案】C

【解析】制取硝酸铜有关反应为: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2Cu+O2

2CuO,CuO+2HNO3(稀)=Cu(NO3)2+H2O

从以上三组反应可以看出:

生成相同质量的Cu(NO3)2,消耗相同质量的铜;

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

(1)消耗HNO3最多,途径

(2)次之,途径(3)消耗HNO3最少,途径(3)无污染,硝酸的利用率高。

14.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硅元素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硅在太阳能发电中的重要作用,有些科学家称硅是“二十一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硅可用于做光导纤维

B.高纯度的硅是制半导体的重要材料

C.水泥、玻璃、陶瓷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工业产品

D.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含量居各元素的第一位

【答案】D

【解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

B、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导致硅单质的性质介于二者之间,所以硅是制半导体的重要材料,故B正确。

C、制水泥、玻璃、陶瓷都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硅酸盐产品,制备原料都需要用到含硅元素的物质,故C正确。

D、硅是氧气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硅元素的含量在自然界中占第二位,故D错误。

15.由SiO2制备高纯度的硅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iO2与纯硅都是硬度大、熔沸点高的晶体

B.X为CO气体

C.反应②产生的H2与反应③产生的HCl可以循环使用

D.反应①②③均为在高温条件下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硅与二氧化硅均为原子晶体,原子晶体都是硬度大、熔沸点高的晶体,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与C反应生成Si和CO,则X为CO,故B正确;

C.反应②中HCl是反应物,氢气是生成物,反应③中氢气是反应物,HCl是生成物,所以反应②产生的H2与反应③产生的HCl可以循环使用,故C正确;

D.反应①是二氧化硅与C反应生成Si和CO,C、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

包括第16题~第20题5个大题,共55分。

16.(10分)食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海水中含有大量食盐.某地出产的粗盐中,所含杂质是CaCl2,通过下面的实验可制得纯净的NaCl.

请回答:

(1)加入的A是  ,检验A已过量的方法是  。

(2)加入的B是  ,加入稍过量B的目的是  。

(3)为检验沉淀是否洗净,最好在最后几滴洗出液中加入  溶液。

【答案】(每空2分)

(1)Na2CO3;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2CO3已过量

(2)HCl;除去溶液中过量的CO32﹣

(3)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解析】根据粗盐中,所含杂质是CaCl2,故应加入的除杂试剂A为过量的Na2CO3,过滤,所得沉淀为CaCO3,所得滤液中含Na+、Cl﹣和过量的CO32﹣,故应加入过量的HCl除去CO32﹣,由于盐酸易挥发,故蒸发结晶即可得纯净的NaCl.据此分析.

(1)加入的A是Na2CO3,检验A已过量即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CO32﹣,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2CO3已过量;

(2)加入的B为HCl,目的是为了除去前面过量的CO32﹣;

(3)由于沉淀CaCO3是从NaCl溶液中过滤出来的,故沉淀上有Cl﹣和Na+残留,检查CaCO3是否洗净即检查洗涤液中是否有Cl﹣,即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17.(10分)获取知识和信息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推动.

(1)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制造光纤电缆的主要原材料的化学式是  ,它属于  材料。

(2)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高纯度的单晶硅生产方法之一:

HCl、Cl2H2

SiO2

Si(粗硅)

SiHCl3(沸点31.5℃)

Si

超纯硅(多晶硅)单晶硅

近代用得较多的另一种方法(之二)是:

用金属硅化物(Mg2Si)与盐酸作用制得硅烷,再热分解硅烷可得高纯硅.单晶硅可用来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整流器等,硅纯度越高,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性能就越好.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方法一生产单晶硅的过程看,由碳还原得到的硅为何还要进一步处理?

  

②写出方法二中,生产高纯硅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I  .II  。

【答案】(每空2分)

(1)SiO2;无机非金属

(2)由C还原SiO2得到的单质硅不纯;②I.4HCl+Mg2Si═2MgCl2+SiH4↑;II.SiH4

Si+2H2.

【解析】

(1)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2)①由C还原SiO2得到的单质硅含少量杂质;

②I.为硅化镁和盐酸的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4HCl+Mg2Si═2MgCl2+SiH4↑;反应II为硅烷在加热的条件发生的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SiH4

Si+2H2反应。

18.(12分)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浓硫酸和SO2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请回答:

(1)写出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反应后试管Ⅱ与Ⅳ中溶液均褪色,分别体现了SO2的  性和  性;

(3)实验过程中,试管Ⅲ中没有明显变化,取下试管Ⅲ并不断振荡,试管中出现浑浊,该浑浊物的化学成分是(填化学式)  ;

(4)试管Ⅴ中NaOH的作用  ;

(5)取下试管Ⅱ,将无色溶液加热,恢复红色。

解释“无色→红色”的原因  。

【答案】(每空2分)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漂白;还原;

(3)BaSO4;

(4)尾气处理,防止SO2污染空气;

(5)SO2遇品红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受热分解释放出SO2.

【解析】

(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反应后试管Ⅱ品红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Ⅳ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所以分别体现了SO2的漂白和还原;

(3)取下试管Ⅲ并不断振荡,亚硫酸可被氧化生成硫酸,试管中出现浑浊,是因为生成了BaSO4;

(4)试管Ⅴ中NaOH的作用尾气处理,防止SO2污染空气;

(5)SO2遇品红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受热分解释放出SO2,溶液恢复红色出现“无色→红色”的现象。

19.(10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B装置中的干燥剂是  (填“碱石灰”或“浓硫酸”)。

(2)C、D装置中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  (填”C”或“D”)。

(3)当实验进行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E装置中的现象是产生  (填”白烟”或“白雾”)。

(4)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 (填“F”或“G”)。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

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

用此方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

【答案】(每空2分)

(1)碱石灰;

(2)D;(3)白烟;(4)F;(5)c

【解析】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固体和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气体,氨气为碱性气体,通过B中干燥剂碱石灰干燥氨气,通过装置C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无变化,通过装置D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通入装置E中滴入浓盐酸发出白烟,

(1)B装置中的干燥剂是:

碱石灰;

(2)氨气遇到湿润的石蕊试纸,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为弱碱,C、D装置中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D;

(3)当实验进行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E装置中的现象是产生白烟,是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固体小颗粒的原因;

(4)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选择F装置;

(5)生石灰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可以往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装置c符合。

20.(13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的化学式为  ,X→HNO3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图1中NH3→NO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只用一种物质可将NO直接转化为硝酸且绿色环保,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3)图2可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的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连接顺序为 ,干燥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若要将氨气转化成氮气,从原理上看,下列试剂可行的是  。

a.Nab.O2c.NO2d.NH4Cl

【答案】

(1)NO2(1分);1:

2(2分)

(2)4NH3+5O2

4NO+6H2O(2分)H2O2(1分)

(3)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2分);a→f→e→b→c→d(2分);碱石灰(1分);bc(2分)

【解析】

(1)图1分析可知X化合价为+4价,物质类型为氧化物,为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的反应为:

3NO2+H2O═2HNO3+NO,NO2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反应中氧化剂NO2(化合价N+4→+2)与还原剂NO2(化合价N+4→+5)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2)NH3→NO反应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实验室只用一种物质将NO直接转化为硝酸且绿色环保,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则考虑为H2O2;

(3)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装置Ⅰ为制备氨气装置,Ⅱ为收集氨气装置,Ⅲ为尾气处理装置,Ⅳ为干燥氨气,要制备制取氨气并收集氨气,装置正确顺序为先制取选a,后干燥选f→e,再收集,氨气为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选b→c,最后进行尾气处理,选c→d,所以连接顺序为:

a→f→e→b→c→d,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可以干燥氨气,

若要将NH3→N2,氮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0价,氨气做还原剂被氧化,

a.Na是还原剂不能氧化氨气,故a错误;

b.O2可以氧化氨气为氮气,故b正确;

c.NO2和氨气反应做氧化剂,氮元素化合价可以变化为0价,生成氮气,故c正确;

d.NH4C中氮元素化合价﹣3价,不能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