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昆明市石林县
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建议书
建设单位:
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昆明市石林县大可乡大可村
建议书编制时间:
二0一四年七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公司法人代表李鹰,注册地址石林县大可乡大可村,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员工56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聘请有2位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是一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公司经营范围:
经营种植业、养殖业。
公司现全力发展生态种植业,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鉴于石林县大可乡有适宜种植枇杷及景观苗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面积广阔、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公司于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科学规划,在大可乡大可村建设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并建设枇杷采摘观光园区。
公司同时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枇杷品牌打造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经行枇杷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昆明市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
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址:
云南省石林县大可乡老围生态园
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林地内(林权证编号:
石林林证字2010第010020001号),位于石林县西南端,距石林县城19km,北与本县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接壤,东和南与弥勒县接界,
项目建设期:
2014年-2016年
报告编制依据: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2)《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
(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果园建设相关技术、规范
(7)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基础和条件
1.3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
1.3.1项目建设总目标
引进果树生产新技术,进行果品结构改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提升果品质量,提高产品出口率;绿化美化园区生态环境,对果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确保园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使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成为石林优质枇杷生产出口基地、绿化苗木种植基地、枇杷采摘观光生态园,示范带动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生产。
1.3.2项目建设任务
(1)园区建设管理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园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3)园区观光采摘功能建设;
(4)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5)农资库房、果园管理中心、产品交易市场、护栏、果园冷链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
1.4项目投资估算
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350.57万元。
1.5结论与建议
石林县大可乡建设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采用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管理技术,园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生产优质绿色果品,优质景观苗木。
项目实施后可切实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景观苗木质量及产量,提升枇杷品质,可提高枇杷的出口创汇能力。
项目建设符合优质绿色果品及优质绿化苗木的市场需求,同时可带动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的生产种植,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区大气、土壤、水质、区位等自然条件符合枇杷示范园建设标准,建设示范果园的技术成熟,支撑力量雄厚,建设项目切实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本项目得以尽快建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必然要走农业的产业化之路,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是当前生态农业建设的热点。
生态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建立相应完善可行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产品生产控制与监测体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这决定了21世纪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必然是以提高土地产力、土地产值及增加收入为前提下保证农产品安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重大决策,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方面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2000年10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扶持农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提出国家连续五年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200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
2006年10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这些政策措施的目标主要是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生产基地,鼓励多种投资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鼓励产业化组织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2.1.2昆明市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及景观苗木种植,培育规模化果树及景观苗木种植园区
果品和粮食、肉、奶、蔬菜一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果品需要量不断增加,供不应求。
据报道发达国家平均一年每人消耗75~80公斤,我国人均为40公斤,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随着国强民富,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城市绿化率已经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在进行城市绿化的同时,人们对景观美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景观苗木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特别高质量的景观苗木价格更是稳步上涨,市场前景十分开阔。
昆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山高水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适宜各种果树生长,品种繁多,四季不断。
云南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果树种植面积产量大幅增加,昆明14个县区中,面积小的约2万亩,大的达7~8万亩,2007年面积为50.4万亩,产量27.4万吨,产值9.5亿元。
产量与1988年产3.8万吨相比增长7倍,比1952年增长15倍。
果树种类也不断增加,主要为苹果、梨、桃、李、板栗、柿、葡萄、花红、石榴、核桃、猕猴桃、草莓、柑桔等。
果树的种植也逐渐有个体转为合伙承包或承包户+公司,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向专业化生产发展。
枇杷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这一点可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世纪)和江凌发掘出一个2140年前的古墓中存有枣、桃、杏、枇杷的种子得到证明。
目前世界枇杷主要产区为我国及日本,其他如印度、泰国、以色列、意大利、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都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
枇杷在唐朝就已传入日本,所以在日本有“唐枇杷”之称。
枇杷在1784年传入法国,约在1787年由日本传入美国,至今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现在,在印度北部、以色列、美国加州及夏威夷、意大利西西里岛、阿尔及利亚、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都有枇杷分布,但作为果树在欧美进行经济栽培的极少。
目前,仅有主产国中国和日本能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
2.1.3石林发展生态种植,绿化美化环境,为发展旅游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
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生态环境不进行系统保护,会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石林县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出现了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加重和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压缩等问题。
为使石林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森林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1世纪石林旅游遇到良好的机遇和面临严峻的挑战。
石林要在21世纪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业,就必须严格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冬春反季枇杷种植属石林县鼓励发展项目,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科学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大可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种植反季枇杷及景观苗木,绿化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种植基地建设是解决枇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枇杷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
枇杷近年来在云南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上缺少宏观和科学的指导。
因此,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包括品种单一市场供应期短、产量不高不稳现象等。
枇杷在我国已经有不少能生产高档果实的优良新品种。
但由于没有完善和严格的种苗标准基地,栽植品种比较单一,使果实成熟高度集中上市,市场鲜果供应期只有20天左右,货架寿命仅为6~8天,容易造成过剩和滞销,而且由于冷链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大量果实被废弃,影响经济效益。
枇杷是丰产果树,具有能自行调节梢果矛盾和花芽形成容易的特性。
果苗定植后第一年长苗,第二年壮干,第三年试果,第四年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44千克,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单产可以逐年提高。
但由于枇杷生产中存在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导致枇杷生产过程中存在树势旺长,坐果率低,花果脱落严重,青壮适龄树不结果,成年树产量不高不稳,果实的商品率低等问题。
而且枇杷需要高投入,早投入,可是在大发展之后,靠政府帮助建园的农民,由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条件差,又缺少技术指导,结果种植枇杷失败,果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粗管、抛荒,甚至砍树现象。
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冷链体系,可有效解决枇杷生产中的品种单一市场供应期短、产量不高不稳现象等问题。
大可乡是石林县的山区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坡地果园经济林种的选择是历届乡党委政府一直致力寻找和研究的重点。
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实现“山顶带帽,山腰植果,山脚良田”是选择的目标,2003年,大可乡从四川引进反季枇杷进行试验栽培,大可乡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势适应了枇杷的生长习性,长势良好,枇杷一般在每年的5,6月间成熟,特殊的气候加上先进的科技措施使大可乡反季枇杷在10月下旬成熟,这在全国极为少见。
利用大可乡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势发展反季枇杷,建设优质枇杷种植基地是解决枇杷生产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2.2.2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生产绿色优质果品和优质景观苗木的需要。
枇杷是亚热带树种,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
云南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云南产枇杷早熟于原产地福建、浙江、江苏等。
枇杷清香鲜甜,略带酸味,与樱桃、梅子并称为“三友”。
枇杷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我国是世界枇杷首要生产国,2001年枇杷生产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5%以上。
枇杷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所有省份,长江以北的陕西中部、甘肃陇南、河南南部、湖北中北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西藏东部,共20个省(市、区)的部分区域均有栽植。
云南是枇杷生产的主产区,枇杷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入世为枇杷出口创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国内新兴产区的双重挑战。
在国外,欧盟等发达国家技术先进、品种精良,综合国力强,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建立在现代化的技术基础上,对枇杷出口的竞争压力将持续增强。
在国内,福建、贵州等枇杷产区对云南枇杷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目前云南果品生产中仍存在着品种结构、树形结构不合理,肥料使用不平衡,农药应用水平较低,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实施不到位,各项指标量化不足等问题。
大力发展规模化示范园,引进枇杷新品种,采用绿色农产品生产新技术,使果品达到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