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5764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docx

教学笔记高一《经济生活》

江都区第一中学2013年高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1、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常考选择题)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4

②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P5(常考选择题)

2、货币

(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P5(常考选择题)

①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②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常考选择题)

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P7(常考选择题)①贮藏手段:

②支付手段:

③世界货币

3、纸币(常考选择题)

(1)产生和发展: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其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4、正确对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常考选择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1、结算和信用工具(常考选择题)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

②信用卡优点和功能: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苦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③支票含义:

④支票种类:

A、转帐支票:

B、现金支票:

2、外汇

(1)外汇和汇率(汇价)的含义——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常考选择题)

(2)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影响(常考选择题)

升值(人民币升值)

贬值(美元贬值)

一国货币升值意味着用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

一国货币贬值味着用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例如:

人民币升值后,会产生以上影响

例如:

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发展滞缓,美国政府通过调整汇率使美元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4)人民币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常考选择题)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7.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2)直接因素:

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

(3)决定性因素:

价值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的企业,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一单元第二课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P15

(1)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反比)注:

生活中有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2)价格变动对本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A.价格上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需求量不会急剧减少

B.价格下降,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量会迅速增加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替代品:

需求成反比互补商品:

需求成正比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即价值规律的作用)或启示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P16

(1)调节生产要素;

(2)调节产量;

第一单元第三课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收入(常考选择题)

2、消费类型P18-19(常考选择题)

划分依据

类型

特点

交易方式

______消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

______消费

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______消费

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时让渡

消费目的

______资料消费

较底层次,最基本的消费

______资料消费

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______资料消费

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和精神生活

4.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含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2)变化原因

①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

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变化表明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之间呈反比关系)

5、消费心理面面观(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消费心理

表现

特点

评价

____心理

人有我有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①利: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消费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②弊:

不合理的从众心理消费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③态度:

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____心理

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

①利:

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

②弊:

要考虑社会认可和代价,否则过犹不及

③态度:

要作具体分析,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____心理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夸耀性

盲目性

①利:

在一定意义上,对某些行业的发展有导向作用

②弊:

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不利

③态度:

盲目攀比不健康

____心理

讲求实惠

符合实际

讲求实惠

①利:

从实际出发,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②态度:

理智消费很理智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消费原则

要求

注意点

意义

量人为出

适度消费

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①经济承受能力是动态的,并不否定贷款消费

②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

③与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一致的

①避免了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和滞后性,是一种理性消费

②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1要避免盲目从众

2尽量避免情绪化

③物质、精神消费要协调

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②有利于人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5R"

①主旨:

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②核心:

可持续性发展

③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致

①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②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③有利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戒奢以俭

1是我们提倡的一种精神,而不是一

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②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必须弘扬

1是国家自立自强,是个人战胜困难、

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撑

②有利于个人优良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怎样发展?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必要性: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样发展?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提高劳动者素质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3、国有经济(常考选择题)

(1)含义:

国有经济又叫全民所有制经济,指由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掌握着国家的__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起________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

①控制什么?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②怎样控制?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A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控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

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化工、冶金等。

B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增强其主导作用。

(3)作用:

P31①有利于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政策方针:

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国有经济的发展。

4、集体经济(常考选择题)

(1)含义:

是由_________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形式:

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等。

(4)作用: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政策方针:

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5、混合所有制经济

(1)含义:

混合是指不同所有制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私人资本和外资则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2)形式(3)意义

6、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常考选择题)

(1)构成: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2)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

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生产发展等。

(4)政策方针: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坚持和完善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

构成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地位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P33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原因

(1)适合社会注意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P35

(2)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

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

1、企业的含义、地位、组织形式?

P36(常考选择题)

(1)含义:

企业是以_____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____或_________组织。

(2)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_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①______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制是指按照《公司法》组建、设立、管理和运营的公司制度。

)②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P39

2、公司的类型P36-37(常考选择题)

(1)公司的含义:

公司是______设立的,全部资本由______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_____为目的的__________。

图表一:

法人、法人代表与自然人的区别

(2)公司的类型:

P37图表: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最主要区别

①出资不一定是货币,可以是技术、土地等

②公司资本______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①发行股票筹资

②公司资本_____为等额股票,并以股票形式表现,上市公司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股东人数

①由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②股东人数限制为50人以下

①应为2人以上200以下人发起人,且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②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最高限制

注册资本

①注册资本最低3万元【一人公司10万元】

②设立程序比较简单

③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①注册资本最低500万元

②设立程序较为复杂

③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共同点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①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②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③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④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⑤公司组织机构均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部分

(3)公司的股东①股东是公司的出资者,股东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比如一个公司向另一公司投资而成为其股东)②股东不能抽回出资(不能退股),若想收回出资,或转售股票给第三者,或等待公司破产清盘。

③股东权利:

参加股东大会.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投票表决),资产收益(股息或红利)。

④股东责任:

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4)公司的组织机构P38(常考选择题)

图表: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

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承担者

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总经理及助手

监事会

职责

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情况

作用

公司的三大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注: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共同构成公司的权力机构,但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

3、决定公司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企业的破产和兼并的含义和意义?

(常考选择题)

含义

意义

破产

企业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破产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兼并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兼并相当劣势的企业。

①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联合

是指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并。

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叫做“强强联合”。

5、为什么要劳动和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1)对社会生产:

①对社会生产:

就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通过就业实现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2)对劳动者——劳动有利于劳动者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及其原因?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当前就业形势很严峻

(2)原因:

①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④就业观念陈旧。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1)党和政府:

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

①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努力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10、劳动者有哪些权益?

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2)为何要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和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怎样维护(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①政府:

制定政策、制度,加强宏观调控②劳动者:

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等途径,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第六课

1、什么叫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的业务?

(3)主要业务:

(常考选择题)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

②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③结算业务——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

2、便捷的投资——储蓄(常考选择题)

(1)分类:

P46

(2)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3、稳健的投资――债券(常考选择题)(见资料图表)

4、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股票的含义及收益(常考选择题)

收益:

股票投资收入包括两部分:

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5、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常考选择题)

(1)特点:

购买商业保险投保人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2)分类:

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3)原则: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图表: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和保险

投资方式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分类

活期、定期

国债

金融债券

P51

目的

分类

原则

发行者

储蓄机构

财政部

银行、非金融机构

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偿还方式

还本付息

还本付息

不退股金

收益性

低收益

储﹤国﹤金﹤企﹤股

较高收益

储﹤国﹤金﹤企﹤股

高收益

储﹤国﹤金﹤企﹤股

风险性

低风险

储﹤债﹤股

较高风险

储﹤国﹤金﹤企﹤股

高风险

储﹤债﹤股

特点

便捷的投资

稳健的投资

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第三单元第七课

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常考选择题)

2)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从根本上来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简述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必要性和意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常考选择题)

(范围:

公有制经济标准:

劳动数量和质量对象:

个人消费品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

是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

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根本否定剥削制度,体现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那些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

(常考选择题)

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生产要素的含义:

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要素的投入,这些物质要素就称作生产要素

②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科技、资本、管理、信息、土地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于任何经济形式。

注:

公有制企业里面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

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当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选择题,问答题都常考,复习时要重点掌握)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