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56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docx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

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 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 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

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

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围:

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

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第一、二层次共同构筑市区,共3260平方公里,也是中心城规划区围。

5. 城市发展目标

5.1 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是:

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 为了实现总目标,应达到以下城市发展目标:

① 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的园林城市;

② 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征和丰富历史文化涵的历史文化名城;

③ 具有较高科技开发和创新水平、促进新技术的产业经,市民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和高尚文明素质的现代化城市;

④ 具有多种选择性,能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市民的需要的城市;

⑤ 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⑥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

6. 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

6.1 城市性质:

是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6.2 城市规模:

6.2.1 人口规模

① 市域各规划时段总人口分别为:

至2000年,总人口1020万人;至2005年,总人口1070万人;至2010年,总人口1100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1150万人。

② 中心城各规划时段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

至200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0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30万人;至2005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23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50万人;至201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42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70万人;至202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78万人,实际居住人口310万人。

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非农业人口规模应控制在305万人以,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0万人以。

6.2.2用地规模

① 市域各规划时段总城市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用地分别为:

至200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34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0平方公里;

至2005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2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6平方公里;

至201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9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40平方公里;

至202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67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60平方公里。

6.2.3 中心城各规划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至2000年,172平方公里;至2005年,200平方公里;至2010年,226平方公里;至2020年,248平方公里。

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

7. 市域城镇体系

7.1 城镇体系发展方针为:

严格控制中心城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7.2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以大城市为核心,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小城镇为基础。

7.3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

其中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11个;小城镇139个。

市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由中心城-卫星城-县(市)域中心城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五级构成。

7.4 根据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形态为:

以中心城为核心,依托交通干线集聚发展的点轴型放射状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主要发展轴分别为:

①依托成灌路的犀浦-红光-郫筒-安德-都江堰市城镇发展轴;

②依托成温邛高等级公路、成大路的文家-涌泉-柳城-崇州市-晋原-邛崃市城镇发展轴;

③依托成雅高速路、川藏路(机场专用路)的双流航空港开发区-东升-五津城镇发展轴;

④依托成渝高速路、老成渝路、成龙路的大面-龙泉城镇发展轴;

⑤依托成绵高速路、川陕高等级公路、宝成铁路的天回-桂湖-大弯城镇发展轴;

⑥依托人民南路、元华路、成仁路的石羊-华阳城镇发展轴。

8. 都市区

8.1 总体布局:

都市区是市域城市化及第二、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都市区以为一体化的城市地区,区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在2010年以前逐步实现一体化;各卫星城既相对独立地承担所在区域的中心职能,又分别承担中心城的部分职能。

8.1.1 都市区是由大弯、龙泉、柳城、桂湖、郫筒、东升、华阳等七个卫星城与中心城共同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城市群,是形成现代化都市的主体,各卫星城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都市区的整体功能。

8.1.2 卫星城需承担第二产业发展的职能,一方面疏解中心城工业,另一方面截流新的大型工业进入中心城。

都市区各城市(镇)之间均保留生态绿化间隔带,严禁城市(镇)连片发展。

8.1.3 按照保护良田和保护中心城环境的原则,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南部的城市下风、下游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台地地区。

向南沿人民南路南延线形成石羊-华阳高新技术发展走廊,向东沿老成渝路形成洪河-龙泉工业发展走廊。

9. 中心城

9.1. 总体布局

9.1.1 中心城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辐射西南地区的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信息、综合管理和服务等第三产业。

9.1.2 中心城的布局形态逐步由现在的密集“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使城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9.1.3 中心城共划分为13个分区及22个大区,各大区平均人口规模约15万人。

中心城逐步由现在的单中心结构发展为多中心结构,形成由市中心-副中心-大区中心-居住区中心构成的城市结构。

9.1.4 按照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结构,中心城划分为三个区:

一环路以为市中心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一环路与规划三环路(南部和东部以铁路为界)之间区域为主城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主城区以外至规划外环路为环城区,面积为442平方公里。

9.2市中心区

  9.2.1 市中心区重点建设大型的金融、商贸、文化、信息及服务设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保护历史文物,体现名城风貌;提高环境质量,将市中心区建设成为具有历史和地方特征的现代化高效率都市核心。

9.2.2 市中心区各类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其功能的高效率运行。

9.2.3 市中心区现有的工业应在2000年以前逐步迁出,不得在原址改造或扩建。

9.2.4 严格控制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使之与基础设施能力相匹配,地块开发的平均容积率应控制在4以。

9.2.5 至2010年市中心区的实际居住人口由现在的约80万人下降到70万人左右;至2020年市中心区实际居住人口减少到60万人左右,最少应保持50万人以上规模。

9.3 主城区

9.3.1 主城区是中心城的主体,重点发展生活居住、科研教育、交通枢纽、物资集散等功能。

除发展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以外,不再新增工业区或设置大型工业项目。

鼓励区工业迁往卫星城发展。

9.3.2 主城区划分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东北区等5个分区,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发展重点。

9.4 环城区

9.4.1 环城区是中心城的外围之域,依托现有的小城镇及工业点形成天回-大丰、龙潭寺、洪河-十陵、石羊-琉璃、族桥-机投、黄田坝、犀浦-土桥等7个相对独立的分区。

各分区之间以永久性生态绿地隔离,严禁连片发展。

9.4.2 环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至2010年控制在69.7平方公里以,至2020年控制在91.7平方公里以。

9.4.3 环城区可适当发展占地少、效益高、污染低的Ⅰ、Ⅱ类工业,同时接受市中心区及主城区部分工业的迁移。

9.4.4 环城区各分区按照生活与就业相对平衡的模式发展,根据不同的区位,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

9.5 公共设施体系

9.5.1 中心城公共设施体系由1个市级中、2个市级副中心、20个大区级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中心四级构成。

在高新区人民南路南延线与三环路交*口地带设置城市南部副中心;在洪河片区沿老成渝路侧设置城市东部副中心。

9.5.2 公共设施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重保持14-17%,至2010年新增公共设施用地11.16平方公里,至2020年再新增1.60平方公里。

9.6 居住用地

9.6.1 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保持在30%以上,提高生活居住的环境质量。

9.6.2 至2010年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由现在的35.02%下降到31.92%,新增居住用地24.51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提高到26.7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现在的8.44平方米提高到12-13平方米,新建1750-2020万平方米住宅,新建20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