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5565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6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docx

22世界气候跟自然景观

2.2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学习目标

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认识纬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对气候形成、分布及特征的影响。

3.学会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建立气候分布的模型,比较各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

4.运用气候要素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征。

5.结合地理分布图,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6.学科内综合,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等。

◆图表落实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A地附近降水____,因为这里是由____气压带控制,盛行____气流;D地降水____,因为这里被____气压带和____风带控制,C地由于受____影响,所以降水较____;B地东侧因受____的影响,降水多。

温带地区由于多____和____,所以降水较多;而极地区受____气压带和____风带的控制,降水较少,但是干湿状况却属于____地区。

(2)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____环流,其次要考虑下垫面的情况,包括距海____,山地的____坡或____坡,洋流中暖流会起到____作用,而寒流则会起到____作用。

(3)世界的雨极是图中的①处,是____(填国家)的____。

降水多的原因是____季风迎着山地形成大量的____雨。

(4)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海导航

一.天气和气候

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一天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海洋上最高气温约在15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时(比陆地晚一小时)。

一年中,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北半球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海洋上晚一个月。

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1)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别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温线,如最高月20℃等温线、最低月0℃等温线等,因为这些等温线是划分不同气温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我国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就以最低月0℃等温线作为依据。

(2)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

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图上分析,可得出:

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集,海面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所以温差大于海面。

2.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

(1)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平行。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

因为海洋对气温起调节作用,大陆沿岸受海洋影响大,导致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

(3)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

这是海陆差异和冷空气侵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种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得比较突出。

(4)等温线的其他走向,如欧洲西北部,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比较明显。

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3.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

(1)同纬度大陆最低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向高纬凸出,最高月相反。

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

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

(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3)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而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侵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

4.其他

(1)判读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陡缓。

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6℃,根据已知地气温判断未知地气温或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在山区,一般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反之越缓(与等高线的特点相同),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地的走向一致。

(2)判读污染状况,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逆温现象)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若该城市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气象原因是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

(3)判读城市和郊区。

一般低温中心为郊区,高温中心为城市。

(4)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

[等温线的弯曲判读]

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

如图中AD是南半球,BC是北半球。

因海陆热容量不同,若大陆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则其所在半球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若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其所在半球为冬季,等温线弯曲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

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北半球的月份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即:

按月份说,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

【例1】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三.气压、风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规律

①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②相邻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风带。

近地面风向北撇南捺,由高压指向低压

③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一般相反,但中纬环流圈中高层为西风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夏季→陆地比海洋吸热快→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亚洲低压

冬季→陆地比海洋放热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形成亚洲高压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断裂成块状分布

夏季30°N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夏季陆地热低压切断成块状

冬季60°N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冬季陆地冷高压切断成块状

季节与气压带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纬度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

亚速尔高亚

亚洲低亚(印度低亚)

高压

30°N附近

冬季副极地低压带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低压

60°N附近

四.降水和降水分布

降水形成条件:

水汽+凝结核+水汽达过饱和+上升冷却

降水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降水的四种类型

降水

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及其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

地形雨

暖湿空气移动时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

1.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

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

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海洋与陆地:

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

地形地势: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反射率:

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

(4)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小气候)

2.气候的地区差异

说明:

①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少的气候类型)有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②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③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⑤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

⑥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

⑦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⑧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⑨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

例如: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

温度带

名称

分布规律

典型地图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间的大陆中西部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冬寒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长,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格陵兰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山地和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4.非地带性气候分布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例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低纬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稀树草原

斑马、长颈鹿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单峰驼

中纬度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野驴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大熊猫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

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站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梅花鹿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藓

驯鹿

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北极熊、企鹅

【例3】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

热点追踪

气候类型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1)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

气温指标

全年平均>20℃

最冷月气温>15℃

全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均温>0℃

最冷月均温<0℃(海洋性气候例外),最热月均温>16℃

最热月均温<15℃

气候类型

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2)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降水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候类型判定思路图解

【例4】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埃及的亚历山大、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

(1)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城市名称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城市名称

(2)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A级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2004全国高考文综)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析北半球四地降水量数据图,回答4~5题。

4.假设以上四地代表上海、伦敦、阿拉木图、洛杉矶,则四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依次为()

A.1、2、3、4B.4、3、2、1

C.2、4、1、3D.3、1、2、4

5.以上四地降水量受大气环流影响最小的是()

A.1B.2C.3D.4

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回答6~7题。

6.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000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A.250mmB.500mmC.750mmD.1000mm

7.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分布D.地形起伏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据此回答8~11题。

8.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9.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10.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

12.阅读A、B两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地的主要降水类型: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的气候类型: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经济作物和水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地降水形成的原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A地气候所处的纬度位置,有两处不属于此种气候类型,试指出两个地区,并说明原因。

(6)A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最大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1.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C.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的地区降水多,季节变化大的地区降水少

2.气候垂直变化复杂的山脉(假定高度足够大)一般位于()

A.赤道地区B.回归线附近地区C.中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

3.一年当中,四季气温变化显著,一般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地方位于五带中的()

A.北寒带B.热带C.温带D.南寒带

4.中国上海与澳大利亚珀斯都位于120°E附近的沿海地区,两城市在气候上()

A.高温、多雨均不同期B.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多雨均同期

5.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6.下列各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A.北京B.罗马C莫斯科D.伦敦

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P点跃在地区,最南可能是()

A.潘帕斯草原B.长江三角洲

C.酉欧平原D伦敦

8.此时P点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南北风

(2008年安庆市高三模拟)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