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5370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docx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习题

高一生物精编课时作业

(二)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蕨类的叶片较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镜来进行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为止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3.如图是显微镜下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其中丙图细胞取自菠菜叶片;丁图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乙和戊属于原核细胞

B.图中乙和丙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甲、乙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提取纯净细胞膜时通常选用甲图中的细胞

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四个图形.物镜镜头与标本最远时观察到的图象和视野中最暗的图象分别是()

A.④③B.①③C.②③D.②④

6.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选项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②酵母菌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③鸡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天花病毒、肺炎双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DNA聚合酶

⑥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A.2个B.3个C.4个D.5个

7.2009年全球爆发H1N1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膜而没有核膜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D.为了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活的细胞培养该病毒

8.下列关于发菜和花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发菜和花菜的遗传物质核苷酸均有4种

B.发菜和花菜均含有光合色素,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C.发菜和花菜细胞内RNA均是单链,DNA均为链状双螺旋结构

D.发菜和花菜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相同

9.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想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①核膜的有无②细胞膜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B.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的细胞学说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和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的变化是()

A.变亮、增多B.变暗、减少C.变亮、减少D.变暗、增多

1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真菌和细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A.核膜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壁

1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16.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军事上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该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如图是我们在观察某种细胞时使用的一些镜头,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1、2、3是目镜,4、5、6是物镜

B.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小

C.3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某标本的长度或宽度

17.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18.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应是()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19.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它们不能完成生命活动

B.一个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单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而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不是一个生命系统

D.一个细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

20.使用显微镜让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A.目镜B.物镜与标本的距离C.镜筒D.反光镜

2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试卷答案

1.

C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据图分析,微生物向左下方向游走,说明实际上微生物正在向右上方移走,所以为了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将载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解答】解:

据图分析,微生物向左下方向游走,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像,即上下左右与实际物体正好相反,因此将载玻片向左下方(丙)移动可使微生物处于视野中央.

故选:

C.

2.D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

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解:

A、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要先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C、在高倍镜使用的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C错误;

D、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应把视野调亮了,图象才清晰,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

故选:

D.

3.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

甲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适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乙是蓝藻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丙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丁是血细胞;戊是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解答】解:

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乙和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A正确;

B、乙细胞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丙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甲为真核细胞,乙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C正确;

D、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而不选用图甲细胞,D错误.

故选:

D.

 

4.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

【解答】解:

A、所有细胞均有细胞膜,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A错误;

B、原核细胞中也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质,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

D.

5.A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同时物镜镜头与标本的距离变短.

【解答】解: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与标本的距离越近,因此物镜镜头与标本最远时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多,对应的图象为④;

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由图可以看出,③的细胞数目最少,即放大倍数最大.

故选:

A.

6.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结构及相关生理功能知识,难度中等。

①颤藻和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②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两个空间内进行;③鸡红细胞含有细胞核、线粒体,其中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存在mRNA密码子和tRNA反密码子的配对;④磷脂和固醇属于脂质;⑤天花病毒中不含有DNA聚合酶;⑥原核生物如蓝藻虽不含线粒体,但是可以利用酶进行有氧呼吸。

7.D

【Ks5u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是细胞,故AB两项错误;拟核是原核细胞的结构,病毒没有,C项错误;由于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因此可以用活的鸡胚细胞培养该病毒,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8.C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在发菜的细胞质中含有双链环状DNA,即质粒.

解答:

解:

A、组成发菜和花菜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均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故A正确;

B、发菜和花菜都含有光合色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故B正确;

C、发菜和花菜细胞内RNA均是单链,花菜细胞中的DNA均为链状双螺旋结构,而发菜细胞质还含有环状DNA,如质粒,故C错误;

D、发菜和花菜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相同,都是核糖体,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以发菜和花菜为例,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9.A

10.D

11.B

12.B

13.A

14.B

15.C

16.

C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镜头1、2、3是目镜,4、5、6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的1<2<3,物镜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是4>5>6.

【解答】解:

A、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4、5、6有螺纹是物镜,A正确;

B、目镜中1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中6放大倍数最小,因此1与6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小,B正确;

C、目镜中3放大倍数最大,物镜中4放大倍数最大,因此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细胞数目最少,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某标本的长度或宽度,D正确.

故选:

C.

【点评】对于物镜和目镜的辨认及放大倍数与视野细胞体积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

B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图中可以看出,细胞质环流方向是逆时针的,并且叶绿体在细胞的右下方.

显微镜下物像的静态位置与物体的静态位置相反,显微镜下物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解答】解:

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依然为逆时针.

故选:

B.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也是易错题,要求考生能理解显微镜下物像的静态位置与物体的静态位置相反,显微镜下物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18.

B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显微镜的目镜为嵌入式,物镜为螺旋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解答】解:

显微镜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题中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15×,它的镜头在所提供的目镜里最短;

物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0×,它的镜头在所提供的物镜中最短,所以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是目镜(15×)和物镜(10×).

故选:

B.

19.

C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解答】解:

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系统,但不是一个生命系统,A正确;

B、病毒不是一个生命系统,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正确;

C、无论单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细胞均属于一个生命系统,C错误;

D、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个体结构层次,同时也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

C.

20.

B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解:

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故选:

B.

21.

(1)长度或宽度 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最好的

(2)2 

(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