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5112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一、考点概述:

1.反射和反射弧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反射弧的结构及每个结构的具体作用。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2.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二、具体考点分析:

1.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

解读:

(1)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2)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外界条件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3)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4)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5)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内有1个突触结构。

(6)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中枢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三、典例精析:

1.(2011·广东卷,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 C

解析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所以该反射为条件反射,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而不是听觉中枢,B项错误;该过程是经过声音刺激到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最后到肌肉的一系列过程,所以会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C项正确;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的程度,D项错误。

2.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答案 D

解析 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②处结构为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切断传出神经,刺激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效应器无反应。

3.(2011·上海卷,7)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没有阻碍,那么被阻断的位置很可能是传出神经。

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4.(2010·江苏卷,1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所以图中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刺激的感受器,又有产生运动的效应器;b神经元为脊髓灰质的低级中枢的神经元,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Ⅰ为传入神经,当其感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其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但恢复静息时,又变为外正内负;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完成必须要求反射弧完整,Ⅱ处受到刺激,是神经产生的兴奋直接引起肌肉收缩,应该属于一种应激,不是反射。

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反射弧上的传递

一、考点概述:

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神经递质的归纳:

2.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二、具体考点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过程

(2)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

①从结构上来看:

A(轴突—胞体型):

其模型为

;B(轴突—树突型):

其模型为

②从功能上来看:

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

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

(2)神经冲动的传导:

如下图所示

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物质。

②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③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传导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⑤特点:

单向性。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原因是:

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3、神经递质的归纳:

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1)供体: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受体

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3)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4)释放:

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

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有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

(5)作用: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6)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7)种类:

常见的递质有①乙酰胆碱;②儿茶酚胺类: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③5-羟色胺;④氨基酸类递质:

谷氨酸、r-氨基丁酸和甘氨酸。

这些都不是蛋白质。

三、典例精析:

1.(2011·江苏卷,1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B项错误;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项错误。

答案 A

2.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

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先缩回来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

B.未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B处的电位分布为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痛觉在图中的方框乙处形成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

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答案 A

解析 根据B中的神经节可判断出A为感受器,则E为效应器,故A正确;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故B错误;根据甲、乙两神经中枢的调节关系(

甲调控乙),可以判断出甲为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可产生痛觉,而乙为低级中枢脊髓,故C错误;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D错误。

4.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

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答案 B

解析 突触小体内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变为化学信号(递质)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递质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内,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兴奋,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5.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A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延搁,当刺激a处时,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因为兴奋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

由此可见,刺激a处,b、c处会相继发生兴奋或抑制(b处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a处无反应;刺激c处,a处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

6.(2011·上海卷,七)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下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

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______。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mol/L

145mmol/L

b

140mmol/L

5mmol/L

(2)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

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

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右图中[ ]       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 ]   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3)若在离肌肉5mm和50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

纤维的传导速度是     mm/ms。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根据神经元内外两种离子的浓度判断,a是Na+,b是K+。

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上Na+、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某种药物能影响兴奋的传递,可能是因为该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神经递质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据题中信息,兴奋沿该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50-5)÷(5-3.5)=30mm/ms。

答案:

(1)Na+ K+ 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2)2 突触间隙 6 受体 (3)30

考点三、神经系统分级调节

一、考点概述:

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功能障碍症

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

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具体考点分析: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2)联系: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功能障碍症

W区(书写言语区)

V区(视觉言语区)

H区(听觉言语区)

S区(运动言语区)

失写症

失读症

听觉性失语症

运动性失语症

3.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W区(高级中枢),H区和S区不参与

“千手观音”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三、典例精析:

1.(2011·海南卷,9)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答案 D

2.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大小便失禁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D.躯干痛觉丧失

答案 B

解析 高位截瘫致使颈椎上、下行传导束受损,颈椎以下的感觉丧失,颈椎以上既有感觉功能又有运动功能。

故应是颈椎以下的反射活动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考点四、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

一、考点概述:

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及电流表的偏转问题。

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简单题的形式出现。

二、具体考点分析:

1.常用实验器具——电刺激设备、电流计(或电位测量仪)。

2.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

若在传出神经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

3.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或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若为验证性实验

结论按课本上描

述:

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若为探究性实验,则需分情况讨

论:

双向、单向中A→B、单向中B→A三种情况。

4.关于兴奋传导时指针的偏转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三、典例精析:

1.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解析 由题可知,b、c、d点是在同一神经元上,而a、e点分别在另外的两个神经元上。

若刺激c点,在b、d点检测到有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故A正确;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需要经过一个突触,从而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故B正确;在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故C错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而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答案 C

2.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

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

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

假设下图为“

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步骤: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电刺激E端,如A有反应,则E为感受器

(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3

)E→D→C→B→A

(4)a.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有无电位变化 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

解析 

感受器、效应器的确定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