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5064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docx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

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模拟5

一、单项选择题

1.行动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______。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

A

[解答]行动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长柯利尔任职期间,为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这就是最早的行动研究的尝试。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的提出者是______。

A.柯利尔

B.科特·勒温

C.考瑞

D.斯腾豪斯

答案:

B

[解答]柯利尔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展了最早的行动研究。

科特·勒温把行动研究直接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上,在《行动研究和少数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并把行动研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不包括______。

A.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C.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不利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答案:

D

[解答]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有:

①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②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便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

③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⑤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是______。

A.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B.行动—计划—考察—反思

C.考察—计划—行动—反思

D.计划—考察—行动—反思

答案:

A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育行动研究通常遵循“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过程。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方案。

它是行动研究的首要环节,旨在从基础调研入手,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研究计划。

行动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过程。

通常遵循“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过程。

行动中要注意根据评价和反馈对行动适时调整,同时要适时地将出现的正反馈信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行动的背景、背景因素以及行动者特点进行全面考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

反思是一个阶段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因此,正确答案为A。

5.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步骤不包括______。

A.审核

B.分类

C.编辑

D.汇总

答案:

C

[解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收集和调查研究所得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

资料整理有助于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使研究资料和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保存。

资料整理的步骤包括审核、分类、汇总。

其中,审核是对研究资料进行审核和核实,目的在于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分类是对资料进行分组、分类。

汇总是根据分组、分类的标志和数目,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编和编辑,将其分别归入各组各类之中,从而集中、简明地反映文字资料的概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C。

6.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______。

A.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

B.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

C.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D.分析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对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

答案:

D

[解答]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指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二是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三是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D。

7.下列不能反映差异量数的是______。

A.平均差

B.方差

C.标准差

D.标准分数

答案:

D

[解答]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指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二是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三是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D。

8.能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作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的是______。

A.参数估计

B.集中量数

C.地位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

A

[解答]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作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

它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

因此,正确答案为A。

9.定性分析不是______。

A.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B.采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

C.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

D.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

答案:

D

[解答]定性分析也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之一,是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分析。

与定量分析不同,定性分析在内容上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是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层面上进行探讨;定性分析主要采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以便对研究对象有整体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1872年,英国的穆勒提出了探寻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其中不包括______。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法

D.系统分析法

答案:

D

[解答]因果分析,即分析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872年英国的穆勒提出探寻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1.调查报告包括下列元素中的哪些?

______①题目②副标题③前言④正文⑤总结⑥结论⑦附录。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⑥⑦

答案:

B

[解答]一般来说,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撰写调查报告时,前言部分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调查什么问题

B.调查的内容

C.调查的取样方式

D.调查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分析

答案:

B

[解答]调查报告的前言要交代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的是什么问题,调查此问题的缘由和背景,调查的筹备过程,主要调查的内容,国内外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概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要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

概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的方式方法。

第三,对此次调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简单的分析。

因此,正确答案为B。

13.讨论与结论相比,其特点是______。

A.呈现研究结果的事实

B.通过研究结果概括出的联系、规律

C.研究得出的新的见解

D.呈现的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

答案:

D

[解答]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评价。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从而以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讨论与结论的区别主要在于:

研究结论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复出现;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

讨论部分可以使研究者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4.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包括______。

A.标题、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B.标题、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

C.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D.标题、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英文摘要

答案:

A

[解答]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

无论哪一类学术论文,形式格式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

规范的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

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辨析题

1.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表明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目的和方式方法。

答案:

正确。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为行动而研究。

这是指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

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在行动中研究。

这是指行动研究的情境与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工作情境,而非经过特别安排或控制的场景。

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提高研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3)由行动者研究。

这是指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只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2.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排序是计划、观察、反思、行动。

答案:

错误。

正确的顺序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3.只有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才能说两者相关。

答案:

错误。

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身高和体重等。

相关系数是表示相关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r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1≤r≤1。

当0<r≤1时为正相关,1≤r<0时为负相关,r=0时为零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变量相关时,只表明其间存在某种联系,但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4.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并不需要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足够了。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教育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事实上,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地定性。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很重要,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5.学术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越多越好。

答案:

错误。

引用的参考文献多,只能从表面上表明作者涉猎的文献资料多,但是参考文献的质量如何,才是关键因素。

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参考文献,才能反映作者的研究水平和科学求实态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答案: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1)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

“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①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

为什么会如此?

第二,存在哪些问题?

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

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

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

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

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

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

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②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③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由于对问题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能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

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2)行动。

“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

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

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

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

“行动”包括:

①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

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计划和逼近解决问题的性质。

②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

在教育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

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实施到位。

③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应不断调整行动。

(3)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包括:

①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

因此,行动研究中经常使用源于航海和军事勘察的“三角观测法”。

②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

由于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

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

为了使观察系统、全面和客观,行动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有效技术。

(4)反思。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反思这一环节包括:

①整理和描述。

即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循环过程和结果,从多侧面来生动勾画行动过程。

②评价解释。

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

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

③写出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的报告应有自己的特色,允许采取多种不同的写作形式。

如让所有的参与者共同撰写叙事故事,让多元的声音一起说话;也可以编制一系列个人的叙述、生活经验,让当事人直接向公众说话。

2.简述定量分析的方法。

答案:

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定量分析的方法有:

(1)数据描述,如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间彼此间差异程度的量数,有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等。

(2)数据推断,如参数估计、统计检验。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定量分析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主要有两种,一是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是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二是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作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

3.简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答案:

定性分析的方法有:

(1)因果分析。

即分析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归纳分析。

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比较分析,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通常分为类型比较和历史比较。

(4)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定性分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定性分析也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是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分析。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

它所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前人所未知的”,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的自己的观点。

然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而是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关键在于如何选材。

选材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减”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层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

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

一方面不能自视甚高,故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4)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

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

鲜明是指要点、要义和要据,要清楚明白。

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

四、分析论述题

1.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天早晨,T老师在学校门口观察自己班上的学生走进学校大门时的情况。

发现班上的平常性格怯懦的男生S正在对送他的妈妈大发脾气,样子很凶,与自己平时看到的唯唯诺诺的样子反差很大。

在T老师的印象中,S很怕老师,从不和老师正面接触,上课胆怯,发言不积极,与同学交流很少,经常自己坐在教室的角落。

为什么S对母亲如此放肆无理?

T老师感觉到可以将S的校内外言行态度存在反差的现象作为教育研究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1)T老师选择的教育行动研究对象合适吗?

为什么?

(2)帮助T老师制订一个教育行动研究计划。

答案:

(1)T老师针对这个问题,选择教育行动研究是合适的。

因为: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就是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即研究的情境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生活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的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旨归的研究。

其优点在于:

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简便易行,易为广大中小学生所接受;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育行动研究计划

第一步:

计划。

与同伴及学术专家交流讨论此现象,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即家访。

通过家访了解S在校外的表现。

实施家访,并与同伴进行第二次交流和讨论,形成行动研究计划。

研究问题:

消除学生S对学校生活胆怯以及对家长无礼的行动研究。

研究计划:

从协调S与同学、教师的关系入手,消除S对同学、教师的胆怯心理。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观察S并有意识地调查S所乐于参与的活动,引导他走入集体。

观察S在校表现,家访S在校外的表现,做记录,做研究反思,然后进行第二轮的干预。

第二步:

实施研究计划。

第三步:

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观察s的表现是否向积极方向发展。

第四步:

研究反思。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最关键的是如何制订教育行动研究计划,这是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而这都是建立在对教育行动研究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

考生应该知道教育行动研究最为关键、最为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制订好教育行动研究计划。

2.简述如何根据实验研究报告,判断一个教育实验的设计、程序规范与否。

答案:

根据实验研究报告,判断一个教育实验的设计、程序是否规范可做以下分析:

(1)标题是否较好地反映了该研究,是否内含有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对研究目的的陈述是否清晰(性质、意义、交代、阐述是否清楚)。

(3)文献检索是否很好地提供了该实验研究的背景。

(4)理论假设用语是否明确,命题的论证根据是否充分。

(5)取样是否科学(样本的代表性、容量如何)。

(6)自变量、因变量及操作定义的确定是否合理。

(7)该实验属于何种类型,对无关因素控制采用什么方法,控制程度是否合理。

(8)实验所得数据的测量手段、操作过程及数据的整理分析是否有效、可靠和客观,收集的资料是否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系统性。

(9)研究所讨论的问题和结论是什么,在分析误差基础上进行的归因是否客观和符合逻辑。

(10)实验报告的写作是否客观(真实)。

3.论述评价一个测验优劣的方法。

答案:

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

(1)信度分析。

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

二是测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

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

①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

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②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

③当题目数很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

④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

⑤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

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①内容效度。

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

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

②构想效度。

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

③实证效度。

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