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937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概况

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②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1)背景:

井田遭到破坏。

(2)确立过程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税制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

土地兼并

①原因: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

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

③抑制措施: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误区警示]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允许买卖;而小农经济下小农也占有一部分土地,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但很容易被地主兼并,导致破产。

二、“重农抑商”

1.含义:

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

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

(1)西汉

①原因:

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③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

①措施:

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②影响: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拨]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

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

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误区警示]闭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外敌作用。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

1.井田制的瓦解与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关系

(1)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

(2)各诸侯国的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

(4)井田制的瓦解又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2.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认识这种现象?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②政府原因:

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重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入土地兼并。

(2)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

①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

②封建国家实行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

3.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自然经济的要求。

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2)封建统治的需要。

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工商业自身缺陷。

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4.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措施

(1)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2)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实行专卖制度。

(3)对民间工商业征收重税。

(4)颁布“贱商令”,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压制商人。

5.正确评价重农抑商的作用

(1)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2)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1)上述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变化:

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2)简述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思想:

重农抑商。

影响:

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帝

(3)材料中反映的思想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的落后。

 巧记“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与抑商,商鞅变法始。

封建统治者,以此为国策。

农本商为末,历代都继承。

汉唐至明清,变本加厉行。

发展至明清,阻碍更明显。

萌芽发展慢,社会未转型。

中华大帝国,落伍于世界。

主题二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清王朝为什么采取海禁政策

(1)明初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清初主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2.“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②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

③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

(2)影响:

①“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抵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是消极的防御策略。

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市场因素: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资本因素:

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

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观念因素:

传统的观念和习俗。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相互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及其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

答案 相似:

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区别:

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2)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并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答案 根本原因:

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

消极后果:

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以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图示法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2.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答案 D

解析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宋代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故D项正确。

3.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翻地块”就是发展农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农本思想。

4.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发展。

其原因不包括(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政策,其出发点在于A、C、D三项,而B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5.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这一政策是(  )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D.闭关锁国

答案 D

解析 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熠《救荒活民书》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大量农民破产。

原因:

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频繁。

(2)变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

影响:

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原因”要从封建制度本身考虑;第

(2)问,根据材料信息回答“变化”,“影响”主要从激化社会矛盾和阻碍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基础巩固

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可知“公田”是井田制时周王分封的土地。

在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受田者所有,而不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

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3.《明史·舆服志》记载:

“(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核心思想是限制和压制商人的生活服饰,推崇农业,因此选B。

4.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

《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

敢出界者斩!

”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海难发生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

答案 D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目的是严格控制人民的对外联系,以稳固其统治。

故D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主要目的。

5.据文献记载,明朝时法国“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B.法国商品粗劣缺少竞争力

C.清朝“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与材料不符。

6.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四个选项,A项描述的即是“重农抑商”。

能力提升

7.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从而严重束缚了商业发展。

故D项符合题意。

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答案 C

解析 “选择陆地”实际上是实行“海禁”政策,其最主要的影响应是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和资本的扩张,从而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项是直接影响;B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到封建社会晚期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的有益之处。

(3)材料三体现出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你怎么评价这一政策?

答案 

(1)重农抑商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有益之处:

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

(3)闭关政策。

评价:

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判断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第

(2)问,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纳即可;第(3)问,阅读材料得出该政策为闭关政策,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学思之窗】(教材第17页)

思考: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提示 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19页)

一、本课测评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这些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2)“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二、学习延伸

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

为什么?

提示 

(1)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举例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如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再列举传统儒家思想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最后说明为什么儒家思想的阻碍作用居上风。

(2)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列举明清封建专制政权的具体政策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可以从市场、劳动力、资金等方面论证。

(3)如果选择观点三,可以用史实说明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经济结构上和上层建筑上是怎样自我调整和加固的,如明清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专制达到顶峰;如何在经济上进行调整,发展封建经济。

其次,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无力冲破和瓦解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列举封建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措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说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阻碍,没有能发展到冲破封建制度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