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德育教育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教育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教育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3
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3
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6
3、行业壁垒6
二、行业监管7
1、文化艺术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7
(1)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7
(2)文化艺术教育行业的法律法规7
2、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8
3、德育相关政策9
4、软件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3
(1)工业及信息化部13
(2)中国软件行业协会14
(3)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14
5、软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5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5
四、行业市场规模17
5、行业风险特征18
六、行业竞争格局19
一、行业概况
1、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指导方针下,德育教育相关的行业正处于快速的成长期,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德育教育行业的上游主要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西方优秀的文化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从业人员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西方优秀的文化教育理念等中西方优秀教育资源进行结合、创新、研发出品格教育课程体系,并将课程提供给德育教育行业的下游受众,主要为老师、家长、学生。
3、行业壁垒
德育教育行业的重要壁垒是从业人员自身的品行、品德、修养及研究能力。
一个优秀的德育教育从业人员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过长期的德育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同时一个优秀的德育教育从业人员需要经历长期的研究积累,对从事德育教育形成深刻的理解并能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教育方式方法。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这对德育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样的人才数量是有限的。
二、行业监管
1、文化艺术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国务院组成部委之一。
其主要职责包括:
拟订文化市场发展规划,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指导对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2)文化艺术教育行业的法律法规
2、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德育行业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
教育部的职责包括:
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3、德育相关政策
国务院于2010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包括: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
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
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落实对民办学校的人才鼓励政策和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金融、产权和社保等政策,研究建立民办学校的退出机制。
2010年6月11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国家需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2010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2012年6月14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构建大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规划德育目标、内容和课程体系,修订中小幼德育规程。
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学科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协同作用。
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开展德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课程、教材、评估监测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
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里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完善中华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4、软件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工业及信息化部软件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为:
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2)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责为:
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3)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
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主要职责为:
计算机软件登记、作品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转让和专有许可合同登记与备案、质押合同登记等版权公共服务领域,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著作权法律宣传与咨询、版权鉴定、版权认证、第三方调查取证、作品保管、版权纠纷调解等版权社会服务领域和国家版权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软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把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上。
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涤荡着世界各个角落。
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这种时代发展的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要解决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危机,必须由科技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而有着整体生命观的中华文化已经凸显出他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如何将精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探索全球化时代中国幼教新的发展之路,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教育注重个体生命境界的开显,而以智能的教育为其次;注重个体生命与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而以一己的满足与成功为其次;注重文化对生命的涵养,而以知识的堆积为其次。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乃至“成人养德”、“老年养生”,都是中国文化思想在生命各阶段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国务院于2010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因此,大力发展德育教育已必然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这是大势所趋。
四、行业市场规模
德育教育行业主要服务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家长和学生。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不断攀升,2014年达到1237%,幼儿园数量随即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209881所。
据此可知,幼儿数量在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幼儿教育市场的客户基础。
由于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支持。
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国家对公办民办幼儿园实行免税优惠政策,使幼儿园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2010年至2014年,中等教育学校和普通小学学校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57410所下降至201377所、85063所下降至80797所。
由于2006年至2011年,中国0-1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数量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198%,下降至2011年的165%。
始于2001年“撤点并校”政策,指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也顺应了上述人口变动形势。
导致中小学校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目前普通高校数量在稳定增加,2012年为2442所,2013年增长为2491而到了2014年更是突破2529所。
据统计,2011年到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呈上升趋势,2014年相较于2013年同比增长273%,2013年相较于2012年同比增长224%,同比稳定增长。
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教育发展,且把教育作为重点财政支出,提高教育经费。
2010年,国家教育经费为196万亿元,2011年国家教育经费为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799%。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达277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成为教育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五、行业风险特征
德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并且教会他们学会创造,其中,品德教育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的。
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人有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因此,德育教育在对社会和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德育教育,出台多数利好政策支持,主要政策包括:
《完善中华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政策。
这使德育教育行业获得较大支持,未来教育发展方向趋向于德育教育,行业不存在政策限制的风险。
六、行业竞争格局
教材教程教具等学习材料、(教学数字化系统)、培训咨询和互联网教育服务等四大类教学服务各自特点如下表所示:
全国教育行业的企业虽然众多,但多数企业都是在市场某一两个细分领域进行经营,行业内能整合各种资源,向学校、家长、学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很少。
在教材教程教具等学习材料领域,亿童文教主要提供学习材料及区域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