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4559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docx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本科论文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年龄小,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多是无意行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

除了幼儿教师和家长平时的看护外,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必要!

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基本要求。

论文结合国内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现实情况及现实背景,分析了幼儿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者在论文结尾对幼儿自护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幼儿;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方法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如何在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创造良好受教育和学习环境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孩子自觉的意识,包括学习能力、兴趣、创造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奢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只要孩子的安全有保障!

”或许这位母亲的话听起来偏激,却也着实反映出了家长对孩子安全的关注。

研究的目的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教师对于幼儿安全教育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通过课题研究,方案的探讨,教师能够探索出时效地安全教育体系和可操作性强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课题的不断进行,幼儿在生活中能够具备安全意识,学习到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通过讲解和模拟训练,幼儿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不再陌生,并且能够想到应付和躲避危险的方法。

(4)影响家长教育行为的改变,形成家园合作。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

可以把这个思路渗透到园里所有教职工、家长中间,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

基于此,笔者论述幼儿安全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

分析自护教育的内容,笔者采用这样一种分析思路:

上文提到安全即没有危险。

包括两方面内容:

没有外在威胁和没有内在疾患。

如果我们分析出幼儿安全中外在威胁有哪些,内在疾患有包括什么内容,就可以认识到幼儿安全的内容。

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论分析,“外因”来自于哪里?

同理,“内因”呢?

幼儿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

存在于这三类环境中的隐患可以归纳为:

家庭环境中安全隐患,如厨房设备,煤气的阀门、刀具的放置、等等;家用电器,电线的老化情况、放置是否安全,等等。

总之,家庭环境是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家长们要注意方方面面,不要有“孩子不可能看到,孩子不一定会动”的念头!

(一)身体自护,保护五官、保护自己的生殖器

教师提醒幼儿不要把有危险玩具放在嘴里,防止这些东西误入食道、气管造成窒息;吃饭时,不要边吃边说话,或边吃边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让幼儿学会防止眼外伤;教育幼儿不用脏手或脏手帕擦眼睛,要教育他们玩沙时不要用沙去撒别人;眼病传染季节,要教育幼儿少到或不到公共场所去,也不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并每天给幼儿滴1-2次氯霉素滴眼液,预防眼病传染;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

[1]

学会保护牙齿,要让孩子懂得牙齿不能接受刺激物,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会引起牙齿酸痛;另外,教育幼儿学会控制自己,少吃零食,尤其要控制食糖量,并做到睡前不吃甜食;最后,帮助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如手指、咬手指甲、咬嘴唇、咬笔、用舌头舔牙等;还要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和漱口方法。

学会保护耳朵,防止异物进入耳朵,尤其是洗头水或洗澡水;不要让孩子掏耳垢,以防划破耳道、鼓膜;不要一让孩子转圈奔跑,以防止其耳内淋巴液失衡而眩晕跌倒防止噪音刺激;孩子听音乐或看电视时音量不可过大,放鞭炮、敲锣鼓或雨天打雷时,教孩子捂住耳朵或张开嘴。

让幼儿知道冷暖,知道加衣脱衣的常识,教会幼儿认识气温表,根据水银柱的升降,知道一天气温的高低;教会幼儿知道测冷热的方法:

身上感到热,脸红了,用手触摸一下额头和脖子;如果感到身上有寒意,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打喷嚏,就要及时加衣,以防受凉感冒。

让幼儿懂得男女有别及其主要特征,教育幼儿不要随意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以免造成细菌感染。

当然,要让幼儿知道,有些坏人会借这种机会,来伤害小朋友的身体。

自己的身体要保护好,不能让别人随便看,不论男孩还是女孩。

(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

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2]

饮食,可能造成危险的食物:

勃稠度太高的食物。

这类食物很容易勃在宝宝的咽喉、食管等部位,给宝宝造成吞咽困难。

坚果类食品,宝宝在吃这类食品时,可能因为彼此打闹,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将食品吞咽下去。

另外,由于宝宝咀嚼能力欠佳,不容易嚼碎食物,可能因为嚼得不到位而引起吞咽困难。

饮料或果冻,由于幼儿气管细小,即使是看起来是比较安全的食品,它们也极可能噎到或呛到幼儿。

尤其在幼儿哭笑打闹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水果,一些比较小的、圆形光滑的水果,像葡萄、龙眼、荔枝、樱桃、红枣等,这些水果很容易滑落到宝宝咽、喉等部位,导致宝宝硬噎。

其他比较硬的水果,如果宝宝咀嚼能力欠佳、不容易嚼碎,也很容易噎到宝宝。

易过敏食物如果幼儿有过敏史,最好及时向老师通报。

睡眠:

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

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

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防触电: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药物:

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开、关门:

不在门边玩:

不把手放在抽屉、门缝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三)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

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标志。

防雷电:

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使用家用电器。

防洪水:

了解自救知识。

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

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异物吸入:

玩玩具使孩子最有可能吸入异物,将钮扣、硬币、小玻璃球、等放入耳鼻一口中;不慎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建议幼儿玩具要满足以下条件:

气球等容易堵塞呼吸道的玩具,最好不要带到幼儿园,老师要做好及时地检查;玩具表面光滑、不易摔碎;没有可拆卸或者容易脱落的小配件。

防拐骗:

记住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会使用电话,知道遇到危险向他人求救或拨打110。

[3]

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以上幼儿时期的特点,笔者根据国内外各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设计,结合本园的实际,总结几种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幼儿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安全的生活环境设计提出了十一个目其中有“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标等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幼儿生活、学习等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创设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环境的安全与否和事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

幼儿虽然有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但是通过老师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可以使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1、精心创造、设计相应的物质环境

让每一位家长和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安全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

中、大班的幼儿对文字符号逐渐产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安全标志进行识别,理解其含义,并在各个安全隐患处贴上了相应的警示标志。

如:

在电源插座旁边贴上标志,提醒幼儿这里有电、危险,不能去玩;在保温桶边设置标志,提醒幼儿桶里有开水,引导幼儿按次序排队接水,以免烫伤;在阳台栏杆处贴上标志,提醒幼儿不能攀爬,等等。

教师制作的这些标志必须大而醒目,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

[4]

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做标识性提示,“地面滑,小心慢行。

”“轻开轻关门,小心夹手。

”,等等。

把“不要拥挤”的标志张贴在走廊和楼梯口,把“不要用手触摸”的标志张贴在荡船和秋千的铁环处,把“禁止头朝下”的标志张贴在滑梯处等。

做好安全教育宣传板,可以粘贴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可以收集幼儿园环境以外的安全标识或标语,安全标记可提示和警告人们注意安全。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记,懂得其主要作用。

做好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晨检。

晨检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与幼儿、家长每天接触的第一个窗口,是幼儿园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一项重要工作。

幼儿保健教师应遵循“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基本原则,加强对幼儿的晨检,保障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这里,笔者想谈的是,让幼儿参与生活环境的检查工作亦是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一个良好途径。

设置“学当‘安全小卫士”,专栏,成立由幼儿作主体,辅导老师作保障的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天由幼儿轮流担任“安全小卫士”。

“安全小卫士”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操场、卫生间等地方,以及公共设施,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

2、精心营造心理环境

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小朋友面前做危险动作,不放置危险物品在幼儿触摸到的地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自己更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5]

(二)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在各个领域教学活动

整合各科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成为大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某些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安全意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行为技能,都应该以教学形式来进行。

1、在教学中教会孩子了解生活常识

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接触的物品。

例如,杯里的热水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凉热而造成烫伤。

各种颜色的药品会让幼儿认为是糖豆而误食。

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呢?

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讨论,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学会辨别,并到前面做示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知道。

有的孩子说:

“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

”有的孩子会说:

“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

”还有的孩子说:

“喝水之前,应该先大口吹一吹,小口喝,就不会烫着了。

”当教师拿来带有颜色的药品时,有的幼儿真的以为是糖豆一类的好吃的东西。

教师设计了用小木偶代表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小木偶将药粒喝下,过了一段时间身体感觉不舒服,做出痛苦表情,用手捂着肚子,趴在地上呻吟。

[6]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即便是它们很像好吃的东西,即便是自己抑制不住想吃。

想吃东西之前一定先问问家长或老师可不可以吃。

2、老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幼儿辨别危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乌海市海区三小幼儿园中,语言活动中采取教师带领幼儿谈话、看图片、说儿歌、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基本安全常识。

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安全你我他”等各类主题活动,让幼儿二楼活动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展开讨论,孩子们在讨论中明确:

不能随便从高处往下扔东西,不能在上下楼梯时打打闹闹,不可在大型玩具旁边追来追去,不能从高处向下跳。

在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们的教师设计了“小小眼睛真有用”、“眼睛里的世界”、“眼球操”、“眼睛生病了”等系列活动,先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发散思维思考眼睛的功能、怎样和其他身体器官相互合作,既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又让孩子们知道眼睛的重要性,体验眼睛障碍的害处,教育幼儿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学会眼睛保健操,小心东西磕碰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良好习惯和用眼卫生。

看图说话活动中可以选择自我安全保护的图片,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7]

将安全教育寓于故事教学活动中根据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寓安全教育于故事教学中,借助于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深化其内容。

我园每周开展两次专门针对安全教育的故事课,比如:

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告诉幼儿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所导致的危险性。

并且与此同时,组织孩子们表演故事情节,调动尽可能多的孩子的积极性,加深印象。

或者,由教师引申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编成相应的故事讲给幼儿听。

如为了避免孩子们不随意玩尖物,不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编“小小异物真危险”的故事,将纽扣、橡皮等东西拟人化,将它们的危害形象化,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讲过: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1、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

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尽量不穿挂件太多或太长的衣服,鞋带系得牢固可以避免摔伤跌倒,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走、跑时靠右行,可以避免与同伴的碰撞。

仔细地检查幼儿生活中的细节,及时地指导、纠正,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8]

2、游戏中教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

经常会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

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游戏中设置问题等。

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玩玩具时互相谦让,不争抢;玩秋千时,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

3、通过制定幼儿园,班级常规,使孩子在遵守中学会自律

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教师不断的提醒,不见成效。

于是,我们效仿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显然长长的一米线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于是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标记。

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常规,能保证幼儿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避免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常规的培养,不仅仅是规矩制定,老师说教以后就可以自动形成,而是结合幼儿每日生活,让幼儿明确每天生活中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之前应该问问。

如:

走楼梯时一个跟一个,不抢先;接水时排好队,不拥挤;等等。

孩子知道了基本的、必要的安全行为规则之后,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强化了安全意识。

结束语

总之,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社会和家庭持之以恒的,以及各个部门的不断努力和重视,才能提高。

从培养幼儿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多年工作中,我深切地感触:

社会和家庭不能包办一切,不能代替孩子的一切!

我们迫切需要做到使把安全的责任一点一点地交到孩子手里!

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

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让孩子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大家一起来营造一片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克莉斯·艾希著,潘月娟、刘众译.扩展幼儿的思维[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邢利娅.幼儿园管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郑小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津守真著,刘洋洋译.幼儿工作者的视野[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张芳芳.浅谈幼儿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J].知识经济,2015(12)

[6]陈光美体验式教育.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行为[J].贵州教育,2015(23)

[7]刘艳妮.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中班健康活动[J].学前教育,2015(11)

[8]陈炳玉.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山东教育,2015(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