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docx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
姓名:
陈文旭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所属系:
文法系
指导教师姓名:
赵素忍
摘要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超越肉体束缚的渴望。
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在唐代出现了成熟的离魂主题传奇小说——《离魂记》。
到了宋元时期,“离魂”主题渗透到了戏曲创作之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一方面与《离魂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根据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离魂记》进行改造,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其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笔者拟就对唐传奇《离魂记》与元杂剧《倩女离魂》进行文本对比,从女主角的外貌、家世、一见钟情、折柳亭送别、夜奔、肉身与灵魂的分合等方面,剖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
《倩女离魂》;离魂;爱情;郑光祖
Abstract
InthelongcourseofdevelopmentofChineseculture,the"Soul"istheancientChineseliteraryworksinaveryimportanttheme,reflectingtheancientChinesedesiretotranscendphysicalrestraint.Afteralongdevelopmenttime,itappearedintheTangDynastymaturethemesSoullegendfiction-"RecordstoSoul."TotheSongandYuanDynasties,"Soul"themepenetratedintothedramacreations,whichwasundoubtedlythemostfamousofZhengGuangzu"Qiannvlihun."
"Qiannvlihun"ontheonehandand"RecordstoSoul"lineofsuccession,ontheotherhandaccordingtothesocialrealityoftheYuanDynasty"Hun"totransform,totheworksofmorecontenttomakeitbetterabletoreflectthe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Iintendononlegend"Hun"andtheYuanDynasty"Qiannvlihun"textualcomparison,fromtheheroine'sfarewellappearance,familybackground,atfirstsight,WillowPavilion,NightFlight,bodyandsouldivision,etc.,analysis"Qiannvlihun"onthe"Hun"actresscharacterizationofdevelopment..
Keyword:
"Qiannvlihun";Soul;love;ZhengGuangzu
目录
一、绪论………………………………………………………………………1
(一)作品简介………………………………………………………………1
(二)研究现状………………………………………………………………1
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2
(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2
(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3
(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3
三、《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超越……………………………………4
(一)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4
(二)浓郁的时代特色………………………………………………………5
(三)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6
四、《倩女离魂》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6
(一)大胆揭露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6
(二)少女爱情文学的不朽作品……………………………………………7
(三)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8
五、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一、绪论
(一)《倩女离魂》简介
《倩女离魂》作者为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
杂剧活动在临汾十分兴盛,郑光祖从小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声誉。
但他的活动主要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郑光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他们四人为“元曲四大家”。
约于泰定元年(1328)前后,郑光祖卒于杭州。
他一生写过杂剧18种,今存《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伊尹扶汤》等8种。
郑光祖的剧作即大多系翻用前人旧作而为次本。
《倩女离魂》全文主要写倩女与王文举系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径张家,怎奈张母嫌王文举无功名,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为婿”为由要文举进京应试,否则不许成婚。
倩女一怕文举不能考取功名自己与他婚事不成,二怕文举“得了官别就新婚”而将她“取次弃舍,等闲抛弃”,思念成疾,故倩女魂魄离开躯体去与所爱的人相随相伴。
三年后,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回到张家。
当众人疑虑之际,倩女魂魄和病躯重合为一,最后欢宴成婚。
在这里,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
至于倩女在家中的病躯,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正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
(二)研究现状
“离魂”题材的作品开始于南北朝时期,自南北朝以来,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加以演绎,而且日臻完善。
《倩女离魂》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元杂剧《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这部作品巧妙地结合元代特有的社会思想背景。
并且在人物塑造、情节开拓、结构关系等几个大的方面作了合理的创造,使《倩女离魂》焕发出与其他三大爱情剧迥异的光彩。
国内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林妙珊就《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得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四川大学文学院吕光军教授认为《离魂记》属于一部现实批判小说。
其他学者则有不同意见。
同时,朱君梅就古代小说“还魂”到“离魂”母题演变之轨迹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东北师范大学的刘萱仪就《离魂记》与此前的离魂故事进行了研究。
目前对“离魂”题材的小说的发展脉络研究不是很清晰,大部分学者主要以《离魂记》为切入点研究离魂题材小说的兴起和发展问题,而对《倩女离魂》的研究依然是以《离魂记》为依托和基础,我们应该脱离《离魂记》的束缚,将《倩女离魂》放在“离魂”题材小说的角度去研究,同时对它的历史贡献和文学价值予以重点研究。
本文正是为了弥补不足才选择以《倩女离魂》为切入点,对它的文学价值进行研究。
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
鬼魂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鬼魂的书籍也是多不胜数。
古人认为魂魄是支配人精神的神秘力量,当人去世之后肉体会腐烂,但是魂魄是不会消亡的,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倩女离魂》就是其中较为杰出的关于鬼魂的文学作品。
杂剧《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倩女离魂》通过离魂的手法,描绘出了在现实社会中本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倩女离魂》通过倩女的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倩女“一会家飘渺阿,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阿,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阿,不知天地。
”“愁心惊一片乌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自感叹,自伤情,自懊悔,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半人半鬼。
这样就把当时闺阁女子渴望恋爱却要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抑感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文举高中状元,寄信张家,告知“同小姐一时回家”时,倩女悲痛欲绝,生不如死“气得我痛如泪血流难尽,争些魂逐东风吹不回”。
显然,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
她们唯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理想。
而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而倩女的离魂正是这种非常情况。
我们不得不肯定并佩服郑光祖的让离魂和躯体有不同表现的这种艺术处理。
(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
《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父亲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给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请调,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离魂追来船上,于是一起出走,遁居蜀地五年。
作者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离魂记》之后,出现了大量戏曲类派生文本,如元代赵公辅的杂剧《栖凤堂倩女离魂》、郑光祖的杂剧《迷情琐倩女离魂》、阙明南戏《倩女离魂》及王骥德的杂剧《倩女离魂》等,流传至今的却只有郑光祖的《迷情琐倩女离魂》。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离魂记》有所改动,但在情节上有所改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名字之改动——改《离魂记》原主人公名字张倩娘和王宙为张倩女和王文举;故事发生背景之改动;两位主人公的关系由青梅竹马改为指腹为婚,成年后倩女对王文举一见钟情;改张父背信将倩娘另许他人为张母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借口,迫使王文举进京求取功名后方能与倩女成婚;结局之改动:
改传奇小说中倩娘之魂与王宙遁居蜀地五年为倩女之魂与王文举一同赴京后,旋即中举回乡,又增加了王文举修书报喜,“同小姐一时回家”,病中的倩女以为文举另娶,悲恸欲绝等情节。
(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较陈玄祐传奇《离魂记》,在矛盾冲突的处理上也有所调整。
就矛盾双方而言,《离魂记》中倩娘与王宙二人内心情感一致,并肩与父亲张镒之间有矛盾;而《倩女离魂》当中,张倩女独自一人,与以张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进行斗争,王文举并没有像《离魂记》中的王宙那样坚定不移地跟倩女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就矛盾性质而言,《离魂记》中王宙与倩娘私下里爱慕思念着彼此,而父亲张镒在不知此情的状态下,将倩娘许配他人;《倩女离魂》则不同,张母的功名门第观念甚重,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由,使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不能顺利发展。
就矛盾发展过程而言,《离魂记》中王宙见倩娘“亡命奔来”,喜出望外,欢喜雀跃;而《倩女离魂》中,王文举对追赶而来的倩女灵魂却再三责备,以“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私自赶来,有玷风化”这些封建教条来怪责她。
《倩女离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倩女的魂魄与躯体分离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的表现魂魄无拘无束的大胆和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而追求婚姻幸福的真性情:
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当时社会情况及伦理束缚下,许多倩女想做却无法做的事倩女的魂魄却可以实现。
倩女的魂魄追寻到文举时对他说的话都是很大胆很真诚的。
如大胆的表白“待和伊同走天涯”“思量心,几时撇下”“我本真情,非为相唬,已决定心猿意马”;如追随文举的义无反顾“做着不怕”;又如倩女的真爱,她爱的是文举本人,不在乎文举有无功名,“你若不中阿,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
倩女的觉醒过程是从一开始的软弱到离魂后的大胆热烈。
《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对王文举一见钟情,虽然她知道母亲想悔了这门亲事,但是张倩女并没有向母亲表达,只是伤心哀叹;当此秋景,是好伤感人也呵,倩女怨恨母亲的无信无情,却又不敢向母亲道出自己的意愿,也不敢做出越轨的事情来,此时的她还是封建社会下的一个普通的官宦小姐形象。
之后倩女忍受不了王文举的离去,所以她的魂魄离开身体追随而去,可见倩女的想法是坚定的,超越一切。
三、《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超越
(一)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与汉民族杂居,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程朱理学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及奠定其地位。
因为元朝统治集团上层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在利用正统的儒家学说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乃至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原地区也得到发展,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不到百年的历史中间中断科举七十多年,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加上儒学影响力的淡化,导致了文人地位下降。
有相当一部分文人不再依附政权,或隐逸泉林,或留连市井,人格相当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特别是一些“书会才人”,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异于困守场屋的儒生。
仕途失落的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郑光祖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民族文化压制下的文人,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创作来反映自己追求平等的思想。
由于程朱理学影响下降,长期以来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下层人民,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
《浙西风俗》中说:
“浙间妇女,虽有夫在,亦如无夫,有子亦如无子,非理处事,可以成风。
”理学家们痛感道德沦丧,这从反面说明了价值观念在变化,说明《倩女离魂》中张母出尔反尔,导致倩女离魂追求自由爱情婚姻,作出反抗封建礼教思想和功名门第观念的行为,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郑光祖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书会才人,通过自己的杂剧作品来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主人公的行为来传达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浓郁的时代特色
陈玄祐在《离魂记》中塑造了大胆叛逆的倩娘形象和重情重义的王宙形象,反映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倩女离魂》中,调整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之后,主人公只有倩女一人。
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女性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斗争要比男性困难很多,郑光祖将倩女一人定为主角,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离魂记》中王宙面对倩娘的大胆追求,他全力欢迎和支持,内心与她相通,而《倩女离魂》中王文举与此不同,甚至猜疑和责难倩女。
《离魂记》中张父并非故意阻碍两位青年男女的爱情,而《倩女离魂》中,张母却是硬逼着王文举取回功名后方能成亲。
从这些情节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倩女追求爱情的斗争要比倩娘作出更大的努力。
正是在这努力追求的过程中,充分揭示了倩女性格的发展,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表现了倩女的大胆、坚定和执著。
这些调整深化了作品反封建礼教的主题,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进步意义。
《离魂记》中倩娘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当时婚恋领域比较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还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离魂记》这部作品反映了青年不服从封建礼教的规定,具有反抗封建道德的作用,但作者没有进一步展开这对青年与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
经过调整之后,郑光祖把这一题材放到了元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表现,从而具有了浓郁的时代特色。
倩女一方面与母亲的封建功名门第观念做斗争,另一方面又要与王文举的封建礼教意识做斗争,她的斗争不象倩娘只是追求个人的爱情幸福,而是增加了反抗封建功名门第观念和否定封建礼教的深层意义。
可以说《倩女离魂》比《离魂记》具有更重要的进步意义与社会价值。
(三)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
中国是一个传承悠久文化的历史文化大国,其文化绽放绚丽多彩,文学呈现形式丰富多彩。
戏曲文学中歌颂的一代代主人公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不同的性格形象。
张倩女,一个为爱离魂追随的痴狂者,一个为爱千里追夫的有着独特追求的主人公。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歌颂古代爱情的经典之作,沿袭了一代代“落难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感人画面。
当然郑光祖也为后世广大读者塑造出了一对痴男怨女——王文举、张倩女的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
剧中女主人公张倩女,为爱离魂,追夫千里,实属痴情难得,其行其言实则可歌可泣。
众所周知,大凡中国古代传奇、戏曲中涉及男女情爱主题者,必不离“落难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常规套路。
郑光祖之《迷青琐倩女离魂》亦难脱其旨为读者塑造出了痴男怨女——王文举、张倩女的感人形象。
尤其是女主人公张倩女,为爱离魂,追夫千里,实属痴情难得,然其行其言实则可歌可泣,引无数后人之效法也。
四、《倩女离魂》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
《倩女离魂》这部文学作品,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其艺术性,都突破了以往传统“离魂作品”的范围。
使得“离魂”这一题材得以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其具体分析:
(一)大胆揭露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
《倩女离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倩女的魂魄与躯体分离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的表现魂魄无拘无束的大胆和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而追求婚姻幸福的真性情。
在当时社会情况及伦理束缚下,许多倩女想做却无法做的事倩女的魂魄却可以实现。
倩女的魂魄追寻到文举时对他说的话都是很大胆很真诚的。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郑光祖在这一浪漫爱情故事中,注入了更多的社会现实因素,既表达了进步的爱情观,又达到了抨击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道德观念的目的,实现了通过杂剧作品承担社会责任。
比之《离魂记》,《倩女离魂》可以说是一部更具内涵,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二)少女爱情文学的不朽作品
《倩女离魂》虽然写的是爱情故事,却重在揭示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和她们追求爱情自由的渴望。
爱情故事的主题却不是爱情,爱情固然浪漫却缺乏感染力,爱情的实现要靠指腹为婚、考取功名、非常态的离魂来实现,这些都不完美。
这样的爱情也就显得不浪漫了。
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孩结婚前其实是相当枯燥难耐不停,尤其是情窦初开的倩女,在这一刻,她是一个情感的突破很有必要。
青少年人才指腹为王的婚姻举动,自然成为了情感的女孩舒适倩女女孩春心荡漾的沙漠绿洲。
在中国古典爱情文学作品中,同为私奔的倩女和卓文君,理由和形式又都有自己的特点。
卓文君倾慕司马相如,凤求凰一曲,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两情相悦的二人只是在逃遁父亲卓王孙的威严和抗拒。
为了爱情,卓文君可以毅然离家,当垆卖酒,也可以为了爱情,在“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理想破灭后,文君只道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果断勇敢。
倩女却不是,她是孝女,她嫁为人妻的筹码就是贤良淑德。
她不可以不孝,更不能抛开家中的父母明目张胆地私奔,唯一的选择,便是一病不起,灵魂的出走或多或少会逃脱一点道德的谴责。
而她的理由,也是可笑得很,“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
你若是赴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渲染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
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
”倒不是怕王生不爱她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家世背景不若京都的官家小姐。
(三)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
倩女的离魂是灵与肉的分离,事实上它也代表着倩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内心的两个自我。
一个是遵守封建礼教,时时谨言慎行的深闺小姐,另一个是敢于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挚爱情的女性。
当在现实中不能获得理想的爱情时,只能通过灵魂出窍的方式来使爱情得以实现,也只有当爱情真正能实现时,才能使灵与肉合一。
当然,用这样离魂的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只是作者浪漫的想象,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也恰恰是这样的方式更进一步揭示了封建思想对女性和其美好爱情婚姻理想的束缚和摧残。
倩娘和王宙青梅竹马,自小倩娘父亲就说要将倩娘许配于王宙,但就是这样的他们也没有得到一帆风顺的爱情。
倩女和王文举的关系更进一步,他们是指腹为婚,而如今已到婚配年龄,但却因为门第观念将相爱的两个人硬生生的分开,灵与肉的需要不能同时得到满足。
五、结束语
《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反映的却是元代的社会现实;描写的是爱情故事,却具有批判封建礼教和功名门第观念的进步意义,思想性大大超过了《离魂记》。
如果两相比较,就不难发现故事虽大体相似,内容却不尽相同,思想价值更大不一样。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郑光祖在这一浪漫爱情故事中,注入了更多的社会现实因素,既表达了进步的爱情观,又达到了抨击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道德观念的目的,实现了通过杂剧作品承担社会责任。
比之《离魂记》,《倩女离魂》可以说是一部更具内涵,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刘秋娟.浅析唐代小说《离魂记》的重写现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18-20.
[2]杨宏.至情至意话离魂——浅谈元杂剧《倩女离魂》的文学价值[J].戏剧文学,2014,12:
89-94.
[3]肖闽星,贾长宝.从《庞阿》《韦隐》《离魂记》看“闺情离魂”主题的流变与突破[J].许昌学院学报,2015,03:
43-47.
[4]李静.《倩女离魂》与《离魂记》之比较[J].文学教育(上),2015,12:
64-65.
[5]何博.北美明清传奇研究的文化细读模式[D].武汉大学,2012.
[6]刘铁.中国古代生人离魂爱情小说论略[J].党政干部学刊,2015,11:
76-80.
[7]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8]林妙珊.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2,14:
7-8.
[9]刘库.中国古代鬼戏研究述评[J].戏曲艺术,2015,02:
72-79.
[10]刘萱仪.汤显祖《牡丹亭》与此前的离魂故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128-130.
[11]]魏刚,龙柯廷.论唐传奇时期以《离魂记》为代表之离魂文学发展[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51-56.
[12]王子文.元代后期流寓江南杂剧作家作品中的“变奏”现象论略——以《倩女离魂》、《东堂老》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5-49.
[13]鲁民禹,由爱萍.《聊斋志异》中的爱情题域浅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70-74.
[14]魏刚,邝艳艳.浅谈六朝时期“离魂文学”的兴起[J].红河学院学报,2013,06:
49-52+56.
[15]刘秋娟.浅析唐代小说《离魂记》的重写现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18-20.
[16]杨宏.至情至意话离魂——浅谈元杂剧《倩女离魂》的文学价值[J].戏剧文学,2014,12:
89-94.
[17]刘铁.中国古代生人离魂爱情小说论略[J].党政干部学刊,2015,11:
76-80.
[18]林妙珊.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2,14:
7-8.
[19]刘萱仪.汤显祖《牡丹亭》与此前的离魂故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128-130.
[20]张露.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情趣理”的冲突[D].重庆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