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4399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9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10套题模拟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孟母三迁”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6.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7.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8.瞬时记忆又被称为(  )。

A.知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感觉记忆

D.声像记忆

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1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这属于(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12.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这种心理现象是(  )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13.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5.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有点和局限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3.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4.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只要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到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2.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

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

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l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授课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程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学记》里讲,“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能成”,说明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已认识到了学习的最佳期问题,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差。

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认为:

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

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这时期,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故此题答案为A。

5.【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6.【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成长心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正是教师的自律行为。

7.【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忆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

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使其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记忆。

9.【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

10.【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示和利用表格。

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正是对表格的利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的自我意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产生自尊感;作出负向评价时,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表现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

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

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和愤懑。

所以本题选B。

1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迁移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学习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l2—18岁属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5.【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

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意义学习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已有意义联系;另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并无意义联系,但学习者赋予某种外加的意义,这种学习就是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没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

故选C。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造性思维”,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育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途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三、简答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模像直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

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的优点:

模像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像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直观的范围,提高了直观的效果。

模像直观的缺点:

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像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_T-作的基本环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业成绩的评价。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并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

(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

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师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和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培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

(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

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三是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四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

(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四、材料分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及其管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我的基本态度是: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

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我的常规做法是: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期望效应”,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抱着对学生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2.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

A.学生守则

B.考勤制度

C.日常行为规范

D.体育锻炼标准

3.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4.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6.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7.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8.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  )

A.学生的家庭类型

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学生干部情况

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9.“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0.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1.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12.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13.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

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15.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4.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5.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3.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4.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5.简述学校策略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

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2.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

小李对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的公开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

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

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

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

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

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教育结构通常指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2.【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规章制度”,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班级的规章制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

(2)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

(3)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