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楼主体浇砼修.docx
《病房楼主体浇砼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房楼主体浇砼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房楼主体浇砼修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2
3.施工安排3
4.施工准备3
5.混凝土施工4
6.质量标准8
7.成品保护9
8.季节性施工措施9
9.质量通病及预防、处理措施10
10.安全文明施工17
11.绿色施工17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南阳市卧龙区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工程,为框剪结构,本工程主体包括门诊、急诊、医技、病房等。
一期建筑面积为25517.93平方米,地下面积为5328.32平方米。
高度:
地下1层,地上主楼(一期)6层,裙房3层,主楼建筑高度为26.100米,裙房13.2米。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施工场地比较平坦,道路畅通。
建设单位:
南阳市卧龙区中医院
设计单位:
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河南五翔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病房楼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框架抗震等级:
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
一级。
病房楼筏板底标高-4.7m,基底标高-5.6m,筏板厚均为900mm。
垫层为C15素混凝土,钢筋:
HRB400E。
柱尺寸:
900x900,800x800,700x700,500x500。
梁尺寸:
300x800,300x1000,300x500,250x600,300x600,200x400等。
主体结构见下表:
6
21.87
3.900
C35
5
17.97
3.900
4
12.87
5.100
3
8.97
3.900
C40
2
5.050
3.900
1
-0.050
5.100
-1
-4.2
4.2
层号
标高(M)
层高(M)
砼强度等级
2.编制依据
1《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2011
5本工程建筑、结构及各专业施工图纸
6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阅读,做好图纸交底。
3.1.2熟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及相关地方标准,熟悉相关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相关强制性条文。
3.1.3组织技术交底,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图纸、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等,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详细可行。
3.2现场准备
3.2.1主体钢筋绑扎完毕,自检合格并经监理隐蔽验收合格方可封模板。
梁、柱、板等模板已安装加固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具备浇砼条件;
3.2.2结构模板底部各种杂物已清理干净,布料架准备就绪;
3.2.3商品砼的生产、运输和调度均已安排到位。
3.3人员准备
3.3.1施工人员进场作业前,由公司、项目部组织进行安全文明施工三级教育,使全体作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文明施工的意识,遵守各项安全文明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项目部与施工班组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同时所有作业人员均须和班组、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书》。
3.3.2人员配备
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单位
数量
1
现场管理人员
人
1
2
质量员
人
1
3
专职安全员
人
1
4
放料
人
2
5
振动棒手
人
4
6
平锹
人
10
7
抹面收光
人
5
8
辅助工种
人
7
3.4材料准备
本工程主体砼强度等级高,一次浇捣方量大(平均每次浇捣方量在400m³左右),浇捣时间长,要求混凝土必须绝对满足设计指标。
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前向搅拌站进行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
混凝土试配原则:
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
3.4.1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
考虑采用双掺法,既掺加粉煤灰又掺加矿粉来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保证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3.4.2使用高性能缓凝减水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放热高峰,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3.4.3粗骨料优选粒径5-25的连续粒级的碎石。
3.4.4使用储存水泥(保质期内),不使用新出厂水泥,降低水泥温度。
3.5机具准备
主要有振动棒、磨光机、平板振动器、移动式开关箱、电缆、照明灯具、铁锹、木抹子、拉线等。
4.混凝土施工
4.1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电梯井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4.2混凝土搅拌及运输
4.2.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搅拌时严格按配合比投料,每次于制备混凝土前1小时测定砂、石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允许偏差表:
4.2.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输中转环节,尽快到达浇筑现场,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4.2.3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由项目部试验员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每4h测1~2次,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
本工程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60±30mm。
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或塌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将预拌混凝土退回搅拌站重新搅拌。
4.2.2注意塌落度损失,浇筑前塌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塌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4.3施工方法
4.3.1病房楼混凝土以后浇带为分界线划分区块,每区块内连续浇筑,不留置施工缝,区块划分详附图。
4.3.2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垫块是否垫好。
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后再封闭。
钢筋、模板、检验批已检验合格,钢筋隐蔽验收已通过。
4.3.3混凝土浇筑要求
⑴为避免冷缝产生,现场配备2台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浇灌采用“薄层浇筑、逐渐倒退”的方式组织施工,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大截面KL混凝土分二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400~5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且不能形成冷缝。
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
分层浇筑时,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在第一层初凝前,将振捣器垂直插入到下层混凝土中应不小于50mm,插入要迅速,拔出要缓慢,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浆出齐不冒泡不下沉为宜,严防过振、漏振和欠振而导致混凝土离析或振捣不实。
⑵现场如果出现堵管情况,应及时拆管,为防止拆管时砼掉入底板内,在泵管下方布置废模板接住泵管内砼,以避免拆管时砼调入底板造成冷缝。
⑶施工人员应根据各分区混凝土分层分段施工要求以及场地等情况来确定混凝土地泵的布置、泵管的布置方向和固定方式、混凝土运输车的进出路线等。
此外还应注意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不宜超过3.0m,超过时需用溜槽进行下料。
⑷现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应各设调度员一名,合理调配混凝土的供应保证混凝土浇筑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
4.3.4混凝土振捣要求
⑴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混凝土,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备振捣器,边浇筑、边成型,浇筑厚度、标高采用按浇筑坡度的斜面情况支设钢筋棍控制。
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⑵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消除两层之间的暗缝,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避免过振或漏振,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0.5m。
⑶面层上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根据结构50线拉通线控制好标高,用刮杠刮平,铁锹拍实,然后用木抹子分两次压实、搓平,搓平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1小时左右。
4.3.5混凝土面层浮浆处理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浮浆上浮,聚集于混凝土表面。
若灰浆较多,凝固后将在混凝土表面产生非应力造成的干缩裂缝,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因此在其初凝前,如泌水较少用铁锹均匀分开,较多时人工将其收集于灰斗内用塔吊吊运走,避免因泌水多而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
4.4混凝土养护
4.4.1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前期水泥水化热急剧增加,混凝土中心温度也随之增高,而表面温度受大气温度的影响,增幅不大,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混凝土就会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保温养护措施。
4.4.2现场拟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待混凝土表面抹面、收光、压光后,覆盖塑料薄膜。
根据温度变化每天洒水养护不少于3次,养护14天。
4.5细部构造
梁板后浇带做法及施工工艺具体如下:
(1)梁板钢筋除锈,矫正位置;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凿毛,清洗;
(3)后浇带板底模板支设,梁两侧模板定位加固;
(4)在新老混凝土接茬出铺一层20~50mm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5)用高一标号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6)后浇带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
4.6混凝土试块留置
4.6.1试块的留置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进行。
4.6.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验混凝土强度的时间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若因临时施工安排调整浇筑方量,还应满足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6.3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不小于二组确定,同条件养护试块应放置于主体结构附近,将试块放于钢筋笼中防止被意外破坏。
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用于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组用于实体检测。
4.7大体积框架柱的质量控制
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控制水泥用量,宜选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并宜掺加粉煤灰、矿渣粉。
2)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
3)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
4)大体积框架柱采用薄膜保水法养护,模板拆除后洒水并及时用养护膜覆盖。
5.质量标准
5.1预拌混凝土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
5.2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的规定。
5.3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4本工程允许偏差项目:
见下表
6.成品保护
6.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6.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应保证模板的牢固。
6.3已浇筑底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混凝土强度必须在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上面进行操作和搭设支模架。
6.4在拆模或吊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
6.5在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整个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后浇带部位的清洁,不得任意将建筑垃圾抛在后浇带内。
6.6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的位置.防止振捣时挤偏或将预埋件凹进混凝土内。
7.季节性施工措施
7.1主体施工时部分楼层可能进入雨季,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7.1.1项目部应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天气信息,施工现场设立天气预报展板。
7.1.2将雨篷、雨布等防雨用品运到混凝土浇筑现场,雨衣、雨鞋发给工人,机械设备进行防雨遮盖,同时派专人进行检查。
7.1.3搞好临时排水设施,加强雨季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防止水灾发生。
加强施工便道的养护和维修,确保雨季施工交通顺畅。
7.1.4做好雨季施工工程材料和必备物资的储备工作。
7.1.5对所有用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落实防雨措施,对现场机械设备停放做出安排,确保施工不受雨患影响。
7.1.6所有材料均应离地堆放,并覆盖保护、保持地面干燥,周围
要有排水措施,钢筋材料应用垫木垫高防水。
7.1.7模板保证支撑系统应支在牢固坚实的主体上。
柱及板、墙模
板留清扫口,以利于排除积水、积物。
7.1.8涂刷水溶性脱模剂的模板应防止脱模剂被雨水冲刷掉,以保
证顺利安全脱模和混凝土表面质量。
7.1.9钢筋焊接不得在雨天进行,防止焊缝或接头脆裂。
7.1.10遇大雨或暴雨时,停止施工。
需连续灌注的混凝土,备足雨具作业,并调整施工配合比。
7.1.11雨季施工确保混凝土搅拌站及时测定砂石料的含水率,随时调整配合比,确保混凝土质量。
计量秤定期校对精度及灵敏度,确保计量准确。
7.2主体施工时部分楼层进入高温季节,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7.2.1夏季气温高,干燥快,新浇筑混凝土凝结速度快。
浇筑后及时振捣、修整和养护。
7.2.2为避免在高温时浇筑混凝土,宜安排在傍晚开始浇筑,晚间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可以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湿度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
7.2.3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机具、设备和材料等(例如浇筑溜槽、输送机、泵管、混凝土浇筑导管、钢筋和手推车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暴晒,可在使用之前进行适当的湿润冷却加以掩盖。
7.2.4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和基层进行洒水降温、湿润。
7.2.5严格控制每层浇筑量,既利于振捣密实,有加快热量散失,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7.2.6专人养护,一般混凝土在收浆后尽快用塑料薄膜覆盖,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初凝后撤掉薄膜,按要求进行保湿养护。
8.质量通病及预防、处理措施
下面对常见的几种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原因分析。
8.1墙烂根
(1)原因:
①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致使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
②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根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有效半径不够。
③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或振捣不够,产生漏振。
④振捣混凝土时引发个别模板根部移位或模板距地面的缝隙没有堵严,导致跑装。
另外,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子颗拉过细或含砂率较低,导致混凝土拌和后含不住浆,砂石与水进行沉淀分离,也是墙、柱烂根及其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下料前,要在墙体根部均匀铺撤10一15mm。
厚等同混凝土强度同水泥品种的水泥砂浆,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因本工程墙体较薄而无法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时,因此混凝土浇筑要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第一步下料高度不得超过40cm,以后每步下料高度不得超过45cm。
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径的1/2。
对混凝土根部要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接缝处的强度、密实度。
再进行下一步混凝土浇筑。
②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棒括点要按40-50cm等距离行列式顺序移动,不应乱插、以免漏振,振捣时要采取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呈垂直状。
如斜向振捣,不能小于45°。
③浇筑混凝上时、要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缝、眼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严防漏装。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模板的边角也以填满充实并见到缝隙处已出灰浆。
(3)治理方法:
烂根现象较小时,可用清水冲洗干净,经质监人员认可后用其它部位使用的混凝土原浆抹平,对烂根较大的部位要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颗粒进行剔凿,尽量别成喇叭口,外边大一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修补工作,包括其它如蜂窝、麻面、狗洞、气泡、裂纹等所有问题的修补工作,必须待结构验收后,经监理允许处理时再按止述方法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任何修补处理。
8.2夹渣
(1)原因
在墙、梁、柱与板接缝处经常出现有夫渣现象:
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前没有认真处理和清理施工缝上表面存留的木渣、锯末、聚苯颗粒及其它等杂物;浇筑时振捣不够。
〔2)预防措施
浇筑前认真清理施工缝表面存留的木渣、锯末等一切杂物,用水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时先铺撒10-15mm厚等同混凝土强度同水泥品种的水泥砂桨,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对主要部位要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接缝处的强度、密实度。
再进行下一步混凝土浇筑。
〔3)治理方法
当表面夹渣缝隙较小时,可用清水冲洗干净,经质监认可后用混凝土原装抹平。
对夹渣较大且明显的部位要进行剔凿,将杂物等清除干净,以后允许处理时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并认真养护。
8.3裂纹
(1)原因
混凝土施工后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很多,不一一列举,单就常见的混凝土施工后表面出现的裂纹较浅,形状较规则,且长短不一,初步分析为塑性收缩裂缝作一介绍。
此种裂纹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受风吹日晒气温高的外界条件影响,混凝土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也即急剧收缩,而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抵抗不了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另外,泵送混凝土掺加粉煤灰。
散装水泥收缩率大且稳定性差的客观因素,也都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
①要求商硷站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减小空隙率和砂率。
②施工时振捣要密实,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的杭裂强度。
混凝土浇筑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安排专人及时洒水养护。
(3)治理方法
表面出现裂纹的混凝土如已硬化,可向较大的裂纹内扫入千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
宽度小于0.2m的细小裂纹可以不进行处理,但要延长浇水养护的时间。
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撮、抹、压的办法来消除裂纹。
8.4蜂窝
(1)原因
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够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局部漏振而成蜂窝。
②未按操作规程浇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以致石子集中而振不出水泥浆,导致混凝土离析。
③模板有孔隙未堵好现象,造成漏装而形成蜂窝。
(2)预防措施
①墙体混凝土浇筑要分层下料,分层振捣,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板施工如采用平板振捣器:
在相邻两段之间要搭接振捣3-5cm。
②浇筑混凝土时,要安排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缝、隙、眼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修整。
(3)治理方法
当混凝土表面有小蜂窝时,可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5水泥砂装修补。
如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颗粒别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一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8.5麻面
(1)原因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一部分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钢模板脱模剂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强度较低,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2)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千净,不得粘有干硬混凝土浆等杂物。
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不得漏。
混凝土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不得漏振,振捣程度以混凝土表面出装呈水平状态为准。
(3)治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对混凝土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要用水泥素装或1:
2水泥砂浆抹平。
8.6气泡
(1)原因
塌落度较大,尤其是钢模板不吸水,混凝土的一部分水分挤到钢模板上排不出去,形成气泡。
浇筑时振捣不够。
混凝土不密实,一部分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
(2)预防措施
同其它问题一样,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棒插点要按40cm。
等距离行列式顺序移动,不应乱插、以免漏振。
振捣时要采取垂直振捣方法,根据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现象判断是否已振捣密实。
如塌落度偏大,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以利充分排出气泡。
(3)治理方法
气泡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对混凝土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要用水泥素装抹平。
8.7后期强度增长较慢(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
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高,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不匀;
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过早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预防措施
①随着今后气温越来越高,尤其顶板较薄,更容易失水,因此必须在墙体模板拆除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安排专人经常浇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②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治理方法
①如发现确因养护不到位引发的混凝土强度上不来,要立即安排专人经常浇水以保证混凝土尽快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标准。
②与设计院联系,给出处理方案。
8.8孔洞
(1)原因分析:
①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硅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②未按顺序振捣硷,产生漏振。
③砼离析,或严重跑浆。
④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⑤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⑥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欲状态。
(2)预防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②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③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科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硷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④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⑤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3)对硷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
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8.9露筋
(1)原因分析:
①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②钢筋硷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③因配合比不当硷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装。
④硷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
使钢筋移位。
⑤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硷缺棱掉角。
(2)预防措施:
①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②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一般每隔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③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
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④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⑤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⑥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⑦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3)治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硷捣实,认真养护。
8.10缺棱掉角
(1)原因分析:
①木模板在浇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