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279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docx

苏人版思品七上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

苏人版思品七年级课本知识中考考点整理

一、考纲要求:

课题

考查范围及要求

第四课人格不可辱

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法律对姓名权的有关规定。

二、考点解读:

第四课人格不可辱

7、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姓名权、名誉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

8、关于姓名权的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婚姻法第十四条: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

子女可以随父姓,可心随母姓。

9、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和陷害。

10、人格尊严被侵害后怎么办?

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赔偿。

七年级第二单元善于交往

一、考纲要求:

课题

考查范围及要求

第五课:

敬人者,人恒敬之

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了解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学会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二、考点解读:

第五课:

敬人者,人恒敬之

1、受人尊重的奥秘:

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2、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

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尊重别人的前提。

3、如何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①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②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③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④总之,我们要真正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七年级第三单元学会学习

一:

考纲要求

课题

考查范围及要求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12课学习新天地

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

考点解读:

第11课希望从这里开始

1、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1)从自身发民来看:

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2)从国家的要求来看:

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3)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从国家繁荣来看:

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实践证明,哪个国家在科技经济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

(2)从对公民的要求来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3)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4、受教育者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青少年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2)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的发展奋发进取,刻苦学习。

(3)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义务教育

①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它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②义务教育的定义:

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接受义务教育既是适龄公民的权利,又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③义务教育具有三个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第12课学习新天地

7、新的学习方式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8、自主学习

定义: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

要求:

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9、合作学习

定义:

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要求:

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长处,将这些智慧和长处集中起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探究学习

定义:

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

要求:

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七年级第四单元热爱生活

一:

考纲要求

课题

考查范围及要求

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

了解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第18课多彩的情绪

知道最常见的情绪种类,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二、考点解读:

第14课:

生命只有一次

1、如何理解“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这应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这一观点?

(1)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

(2)人海茫茫,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任何代价都换不来。

(4)我们要珍爱生命,不仅仅表现在要用生命培育生命,更是用生命善待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熏陶生命。

(5)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他人,还要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6)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保护小树做起,从尊老爱幼做起,让每个人都充满生命之爱,让永不枯萎的生命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2、如何理解“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心灵的觉醒”这一观点?

(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大自然。

大自然给人类以精华,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

(3)没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就没有人类生命的延续。

植物、动物都是我们生存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类的朋友。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4)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索取和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5)人类为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必须保护生命的家园――地球,必须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心灵的觉醒。

第18课多彩的情绪

13、喜、怒、哀、惧是人类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

14、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

人们的情绪会随着个人的境遇、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志趣的变化而变化。

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地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变化时,我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

因此,影响情绪的因素很多。

15、多变的情绪可分为两类: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对人的行为起着促进,增力作用的情绪就叫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可以产生积极的结果。

消极情绪:

凡是对人的行为起着削弱,减力作用的情绪就叫消极情绪,这种情绪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七年级第五单元:

遵纪守法

一、考纲要求:

课题

考查范围及要求

第二十课:

法律护我成长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原因;理解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意义;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要法律名称。

第二十一课:

护佑生命安康

知道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掌握自我保护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与实用技巧

第二十二课:

筑起“防火墙”

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十三课: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了解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以及维护良好社会公共秩序的意义,懂得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二、考点解读:

第二十课:

法律护我成长

1、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

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并进行特殊保护。

2、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意义。

(1)家庭保护:

①含义:

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

②意义:

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学校保护:

①含义:

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②意义:

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3)社会保护:

①含义:

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②意义:

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司法保护:

①含义: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

②意义:

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定条件下,它是维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举措。

3、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要法律名称。

①1991年9月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199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还包括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继承法、婚姻法、母婴法、禁止使用童工在内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

第二十一课:

护佑生命安康

4、知道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5、未成年人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

①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养育之恩;

②其次,要多学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③要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

④最后,当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⒍掌握自我保护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与实用技巧

例1:

煤气泄漏时:

①立即打开门窗,关掉煤气开关,尽快打开房间;②如找不到泄漏原因,要请邻居帮忙处理,必要时报警;

例2:

交通事故:

①设法打电话报警;②通知就近的医院;③遇到受伤的应先简单包扎。

第二十二课:

筑起“防火墙”

⒎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影响,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8、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①我们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②面对不法侵害,忍让与报复这两个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要依法维权;

③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未成年人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9、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②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第二十三课: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10、了解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等。

11、维护良好社会公共秩序的意义

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②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

③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2、怎样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①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

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③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还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惩处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苏人版八年级知识整理

(【考点1】了解习惯对人的影响;了解中学阶段必须养成的好习惯,掌握培养这些好习惯的方法。

★涉及教材范围: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

★考点解读:

1﹑习惯对人的影响

(1)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2)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

(3)习惯影响着人的行为。

(4)习惯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2﹑中学阶段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1)有计划消费的习惯。

(2)勤于劳动的习惯。

(3)节约时间的习惯。

3﹑培养好习惯的方法

(1)有完善可行的计划。

(2)必须有毅力。

(3)必须改掉坏习惯。

(4)必须有实际行动。

【考点3】了解坚强意志的基本特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坚强意志。

★涉及教材范围:

八年级上册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

★考点解读:

1﹑坚强意志的基本特征

坚强意志的基本特征:

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

(1)自觉性:

一个具有自觉性的人,能对行动的目标及其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目标。

(2)果断性:

具有果断性的人能对情况做出迅速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即便是面临紧急、复杂的局面也能从容不迫,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3)坚忍性:

一个人在行动中能坚持自己的决定,百折不饶地克服重重困难,以达到行为目标的心理品质。

(4)自制性:

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思想与行动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善于迫使自己去执行做出的决定;其二,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一切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

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坚强意志

(1)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2)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3)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4)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考点4】懂得孝敬父母的理由,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涉及教材范围: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

★考点解读:

1﹑孝敬父母的理由

(1)“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2)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会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

(3)孝敬父母不只是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更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4)父母赋予子女生命,父母抚养我们成长;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父母之爱的伟大,还在于塑造了子女的灵魂。

2﹑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应该身体力行。

(1)孝敬父母长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等。

(2)孝敬父母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表现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

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顾,好好伺候;努力减轻父母经济负担,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父母遇到麻烦时,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等。

【考点5】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构建和谐的家庭;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克服逆反心理。

★涉及教材范围: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

★考点解读:

1﹑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正处在与父母心理差异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子女与父母之间在一些问题上往往观点相左,差异较大,容易造成隔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

跨越“代沟”的最好方法是沟通。

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

①倾听他们的教导;②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③对自己做错的事向父母真诚道歉;④通过谈心、写信等方式与他们正常交流;⑤常与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⑥学会征求意见等。

2﹑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克服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的危害:

①对自己:

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消极、冷漠、怀疑、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对身心健康也极为不利,且容易使人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和敌对情绪。

②对家庭:

影响亲子关系,严重者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③对社会:

使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对社会的正面宣传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若其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出现犯罪心理或变态心理,甚至违法犯罪。

④对其他方面:

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2)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①学会冷静,自我控制情绪,做到理智多于情感;②理解父母的苦心,主动与父母沟通,从偏执中解脱出来;③努力培养发散思维,学会换位思考,从多方面考虑问题;④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⑤培养善解人意的品质,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等。

【考点6】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

★涉及教材范围: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换个眼光看老师

★考点解读:

1﹑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1)老师也是普通的人,对老师无关紧要的缺点应加以宽容,要把老师当师长、家长、朋友,将与老师的交往当做一段值得珍惜的缘分。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每天都和老师朝夕相处,矛盾和误解都是难免的。

在与老师的相处中,有时老师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或者语气太严厉,或者误解了某个同学,我们应该理解老师、宽容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

当面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都不能解决问题。

(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①表扬与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与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②表扬好比加油站,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

③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症室,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

④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让表扬与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进步的动力,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4)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接纳与理解老师的表现。

2﹑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

(1)全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支持和尊敬老师。

①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达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

②“尊师重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③尊敬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④教师承载了国家、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⑤从我们学生的角度看:

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教我们知识,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2)尊敬老师的表现:

①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②对老师要有礼貌;③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④多想老师的困难与苦衷,理解老师;⑤妥善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⑥尊敬老师在新的时代下还表现为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共同构建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等。

【考点7】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掌握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增强责任意识。

★涉及教材范围: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行为与后果

★考点解读:

1﹑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1)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2)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

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有的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2﹑对自己行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

(1)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2)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而且还会有损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从而受到人们谴责甚至法律惩罚。

(3)一个勇于承担道德义务的人,会情不自禁地去关爱别人,关心社会,会以天下为己任,甘于承担重任接受挑战,从而用自己的行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添光增彩。

3﹑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

(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与调控的过程。

(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必须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

(行为前预见与选择)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

(行为中自律与自控)

(4)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

(行为后自省与负责)

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称”

考点聚焦

1.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正义与非正义的表现,知道公平相对的。

2.懂得公平待人、维护正义、为人正直的须重要意义。

3.自觉树立公平意识,增强正义感,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拓展分析

1.追求公平。

(1)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不偏袒哪一方面。

公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2)公平待人的意义。

对社会而言。

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地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或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3)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圆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4)学会平等待人。

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白已,享受自已府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

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2.维护正义。

(1)正义的基本要求。

正义.与每一个人的行为相关,其基本要求有两方血面一是不要侵他人的基本权利,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基于正义的不侵犯的基本权利,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尊重与保障;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勇敢地加以制止。

(2)维护正义的意义。

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可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3)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

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同情心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必不可少的品质,自私的人对别人没有好处,也会因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而最终受到损害;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面对作恶的歹徒,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必然会助长邪恶势力的气焰,也必将最终伤害自身。

(4)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

敢于匡扶正义是我们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