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0661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docx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要点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逻辑学

课程编号:

010132001

总学时:

24

学分:

1。

5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1。

课程性质:

《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2。

教学目的:

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1

第一章引论

2

2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8

3

第三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

选学

4

第四章概念

2

5

第五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4

6

第六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2

7

第七章谓词自然推理

选学

8

第八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选学

9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2

10

第十章归纳推理

选学

11

第十一章类比推理

1

12

第十二章假说

1

13

第十三章论证与谬误

2

4。

教学方式:

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5.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五版).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书目:

[1]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

[2]何向东主编。

《逻辑学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

[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6]王海传等编著。

《逻辑学》。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7.正文部分:

第一章引论

【目的和要求】

1.发挥第一章理论入门的作用,了解什么是逻辑学等,为学习普通逻辑奠定理论基础.

2.发挥第一章对学习逻辑学的指导作用,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提高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3.发挥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动员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志趣、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1.主要内容

“逻辑"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学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式.

3.问题与应用

掌握逻辑学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能够熟练使用逻辑学概念。

第二节普通逻辑的对象

1.主要内容

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含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逻辑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

结合具体语境,弄清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

第三节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自学)

第四节逻辑与语言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区别

第五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1.主要内容

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

因此,学习逻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从而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学在认识方面的作用;逻辑学在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方面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

坚定对学习逻辑学意义和价值的信念,端正学习逻辑学的态度。

【课后练习】

举例说明什么是思维的形式结构;举例说明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

1.明确什么是命题。

2.掌握各种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命题和推理概述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命题的含义,命题的特征,命题和语句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命题,命题的逻辑特征,命题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

了解命题和语句的关系,了解哪些语句表达命题、哪些语句不表达命题.

第二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联言命题的含义、联言命题的构成、联言命题的形式、联言命题的真假、联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联主命题、合谓命题、联主合谓命题。

3.问题与应用

注意联言命题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选言命题的含义、选言命题的构成、选言命题的形式、选言命题的真假、选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命题的含义、假言命题的构成、假言命题的形式、假言命题的真假、假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第五节负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负命题的含义、负命题的构成、负命题的形式、负命题的真假、负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第六节复合命题的其他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假言联言推理的形式及其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课后练习】

1.如何断定联言命题的真假?

2.如何断定选言命题的真假?

3.如何断定假言命题的真假?

4。

下述推理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了哪条推理规则。

A.这个人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在读研究生;既然他是在读研究生,所以,他不是工人。

B.李某这次没有通过逻辑考试,因为他出差缺了课,而只有不出差缺课,才能通过逻辑考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三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选学)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判定一个命题是否是重言式的方法;

(2)利用已学命题逻辑知识,进行命题的自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言式

主要内容:

重言式、真值形式、真值函项(函数)、真值函项的个数。

第二节命题的真值判定方法

主要内容:

1.真值表法2。

归谬赋值法

第三节命题的自然推理

主要内容:

自然推理的主要规则

【课后练习】1。

什么是重言式?

常用的重言式有哪些?

2.什么是真值表示方法?

它的作用是什么?

3。

自然推理有哪些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四章概念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概念的种类和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定义的方法、划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

1。

主要内容

什么是概念、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逻辑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涵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1.主要内容

概念的种类包括: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的内涵,使用这些概念的逻辑要求,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种类,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包括概念之间外延上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全同关系、概念的种属关系、概念的交叉关系、概念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3。

问题与应用

明确概念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的具体要求,明确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定义

1.主要内容

定义的内涵,定义的方法,定义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属+种差定义法,性质定义与关系定义,语词定义;定义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的意义和特点.

第五节划分

1.主要内容

划分的含义,划分的方法,划分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划分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划分的意义和特点。

第六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

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内涵及其逻辑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的含义;概念的概括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

第七节关于集合和集合的推演(选学)

【课后练习】

1.从内涵上可以把概念分为哪几种?

2.概念在外延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4.明确概念的内涵有那几种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五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了解性质命题的构成,掌握四种基本形式的性质命题,能够运用对当关系及命题变形推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性质命题概述

主要内容

性质命题的构成,性质命题的分类,对当方阵,主谓项的周延.

第二节对当关系推理

反对关系推理,矛盾关系推理,差等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推理。

第三节命题变形推理

主要内容:

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

第四节三段论

主要内容:

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

【课后练习】

1。

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2。

对当关系推理有哪几种?

3.换质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4.换位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六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

掌握什么是关系命题、关系命题的性质、关系命题的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系命题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关系命题的含义、关系命题的种类、关系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系命题的含义,关系命题的构成,关系命题的形式。

第二节关系推理

主要内容

1。

纯关系推理,2.混合关系推理

【课后练习】

1.是么是关系命题?

关系的逻辑性质是哪些?

2。

什么是混合关系推理?

它有哪些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七章谓词自然推理(选学)

主要内容

性质命题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量化理论,多元谓词自然推理。

第八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掌握模态命题的类型以及命题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模态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模态命题

主要内容:

什么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的种类、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客观模态与主观模态。

第二节模态推理

主要内容:

模态推理及其种类、模态对当推理、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推理、模态三段论。

第三节规范命题(选讲)

第四节规范推理(选讲)

【课后练习】

1.什么是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2。

模态推理有哪几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实质、内容、要求以及违反以上规律的逻辑错误;

2.分析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主要内容: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为什么说这几条规律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同一律

1。

主要内容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偷换概念”与“混淆概念”,“偷换论题”与“转移论题"

3.问题与应用

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矛盾律

1。

主要内容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相矛盾的思想,互相反对的思想,互相矛盾.

3.问题与应用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排中律

1.主要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要求,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相矛盾的思想,“两不可”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五节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自学)

【课后练习】

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某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

经侦查,查明作案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

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人而被拘捕。

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赵:

“我不是作案的."

钱:

“李是罪犯.”

孙:

“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

“作案的不是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是谁?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又是谁?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章归纳推理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归纳推理的方向。

2.掌握归纳推理的含义、形式。

3.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至第四节归纳推理概述及归纳推理的形式

主要内容

从推理方向说,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第五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主要内容

因果联系的特点,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求同法推理,求异法推理,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共变法推理,剩余法推理。

3.问题与应用

探求应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课后练习】

指出下列推理属何种归纳推理?

请写出它们的结构.

1.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松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大度、松树都是绿色植物,因此凡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铝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因为它们受热之后,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体积膨胀;而铜、铝、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都膨胀。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结合“穆勒五法”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目的与要求】

理解类比推理的实质,掌握和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类比推理的含义,类比推理的形式,类比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正类比推理,负类比推理,合类比推理。

3.问题与应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二章假说

【目的与要求】掌握假说的实质和方法。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假说的含义,假说的特点,假说的作用,假说的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假说的形成,假说的检验。

3.问题与应用

假说的形成和检验是怎样运用逻辑推理的?

【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三章论证与谬误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论证的实质、结构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2。

了解论证的种类,并能分析其结构。

3.了解论证的原则和规则,并能分析论证的逻辑错误.

4。

了解逻辑谬误分为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论证的概述

1。

主要内容

论证的含义,论证的结构,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3.问题与应用

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论证的种类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划分标准,论证的形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反正法和选言证法。

3。

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反证法?

什么是选言证法?

二者的论证步骤和结构如何?

第三节论证的逻辑原则和规则

1。

主要内容

论题的规则,论据的规则,论证方式的规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模糊”与“转移论题”,“论据虚假"与“预期理由",“循环论证”,“推不出"。

3.问题与应用

论证的规则有哪些?

违反这些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第四节反驳

1。

主要内容

反驳的含义,反驳的形式,反驳的规则。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接反驳,间接反驳,归谬法.

3.问题与应用

间接反驳和归谬法的定义和逻辑形式是什么?

第五节论证的建构与评估

第六节谬误

1.主要内容

谬误的根源,谬误的分类,非形式谬误的含义及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语形谬误、语义谬误与语用谬误,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相关性谬误,歧义性谬误,论据不足的谬误。

3.问题与应用

区别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的根据是什么?

现?

【课后练习】

1.分析下列论证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要么是全盘继承,要么是虚无主义,要么是批判继承.全盘继承,不分精华和糟粕,不能推陈出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虚无主义,割断了历史,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同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只有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

2。

分析下列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今天厂长说了,如果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受奖,如果完不成生产任务就受罚,所以我们今后不是受奖就是受罚了.

3。

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中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的方法。

有人说形式逻辑也有阶级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如果形式逻辑有阶级性,那么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应该由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形式逻辑对任何阶级都是一视同仁的。

4。

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的谬误,并分析其实质和种类.

1。

某人的理论是错误的。

因为他是一个悲惨的失败者,他甚至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养家。

2。

某人的哲学不值一信。

因为他曾因接受过不正当馈赠,而被免除一切官职。

3.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小汽车.因为一辆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一辆小汽车。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