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
25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难点
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2.阅读理解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3.表达运用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野草》的相关文章以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综、漾”等13个生字,理解运用“预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教学过程
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
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
师:
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
这次观赏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照的老房子。
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
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田野上那金色的海洋。
2.这条路线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山阴道。
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我找到这样一条记载:
课件出示:
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
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3.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鲁迅先生当年的行船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先生在这条路线上所见的《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
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生字,解词方法学于心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直接跳过。
2.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陡然凌乱
(2)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纠正读音。
预设:
纠正“瞬间”“骤然”“瘦削”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语。
(4)区别“综”的形近字。
综()
踪()
棕()
(5)学习多音字。
削xuē(瘦削)
xiāo(削铅笔)
3.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课件出示:
膝髁(xīkē):
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
皱蹙(zhòucù):
皱缩。
瘦削(shòuxuē):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参差(cēncī):
不整齐。
澄碧(chénɡbì):
清而明净。
4.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出不足之处。
预设:
1“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这句话中的“倒影”读作“dàoyǐnɡ”,不读“dǎoyǐnɡ”。
②“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读时注意停顿,省略号停顿时间稍久一些。
③“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一句要读出话已尽、音未了之感。
三、再探课文解疑惑,结构特点明于心
1.师:
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
请大家谈一谈,《好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2.生回答,师相机点拨。
预设:
(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写得很美。
写了乌桕、野花的迷人,同时,也写得非常细腻。
(2)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篇很轻松休闲的文章。
(3)我感觉这篇文章非常具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脑子会浮现相关画面。
(4)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看不懂。
(5)我感觉这篇文章很黑暗,重复出现“昏沉的夜”。
3.师总结。
师:
这篇文章以《好的故事》为题,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好的故事”实际上指什么?
生答:
作者的梦。
师:
作者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梦,最后又回到了现实中“昏沉的夜”。
(板书内容:
现实梦境)
师:
这种圆形结构的写作方式是我们第一次遇见,其实它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某种结构方式非常像,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答:
首尾呼应。
4.小结。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展开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这个美梦到底好在哪里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四、课后作业摹字帖,读写结合动于心
1.描红、临写本课字帖。
2.抄写本课词语。
3.课后熟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新课,基础知识记于心
1.复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
1.选字填空。
综 踪 棕
()迹()色()合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瘦削(xuēxiāo)的他正在削(xuēxiāo)土豆。
2.请学生完成练习,师讲解答案。
3.导入新课。
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题目《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生答:
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是一场怎样的好梦,这是一个怎样的好故事。
二、品读课文寻美梦,景物意蕴现于心
1.明确好故事的特点。
(1)在昏沉的夜里,“我”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在朦胧中,“我”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
美丽,优雅,有趣的故事。
课件出示语句:
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内容:
(2)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
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3)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2.体会好故事。
(1)生自由读写“好的故事”的部分,思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并画出来,在旁边写上感受。
课件出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A.预设:
生汇报交流内容
生:
这是本文的文眼,告诉我们这个好的故事里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无穷无尽,说明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
1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错综起来的美的人与美的事比喻为云锦、万颗奔星。
②云锦是非常美丽的云朵。
(课件展示云锦图片)从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
作者对这“好的故事”的赞美与向往。
B.预设:
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生:
两岸的“乌桕、新禾、野花”,我觉得代表新的事物;“丛树和枯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
而“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有一种惬意的田间生活的样子。
鲁迅当时生活的社会不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新的生活。
鲁迅通过这个梦表现了他对这种新的生活的热爱。
但是又在融合后却又退缩,说明遇到了阻力。
1此处描写的景物非常多,试着把它们圈出来。
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
②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景物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想一想,文中的这些景物有何特殊意义?
两岸的“乌桕、新禾、野花”代表新的事物,“丛树和枯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
C.预设:
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生:
第7自然段里的“茅屋、狗、塔、村女、云”与第5自然段相照应,同样也是描写了那种美好平静的田园生活。
我发现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河中的倒影,而且倒影会不断延伸,不断变化。
1此段描写了与前文相同的景物,也出现了前文没有的色彩,试分析意蕴。
“一丈红”,他先把它比喻成“缕缕的胭脂水”,然后又把它比喻成“红锦带”,“一丈红”立于枯柳下,看似瘦削无力,但也是新力量的出现,思想上的升华。
2文章描写的景物为何都是写的倒影?
一是鲁迅先生坐在船上,这些景物是他在水面上看到的;二是河水中的倒影是变化的,而不是生活中的一成不变,这样描写景物是动态的、变化的。
即新思想可能会被旧势力粉碎,但如水中的倒影一样,当水面风平浪静时,又会重现景物,不会消失。
3.小结。
师:
这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反复强调的:
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梦”,用文中的话讲就是——
生:
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内容)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三、品析夜景探昏沉,执着追求立于心
1.揭示现实。
过渡:
虽然我们还没明白这个梦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放一放。
我们知道这个梦最终醒了,而我们课文第3~9自然段写的是梦中的世界,而开头和结尾是现实中的世界,现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
昏沉的夜。
(板书:
暗的夜)
(板书内容)
暗的夜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2.理解昏沉的夜。
我们知道这个好的梦就是作者在这个昏沉的夜晚做的,那么这个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
鲁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或者说他写这篇文章时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品析。
课件出示:
1.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
2.鲁迅先生在这个夜里是怎样的心情?
3.学生交流。
A.预设:
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是昏沉的夜。
生:
我觉得当时的现实是喧嚣的、混乱的,而且缺乏正能量,阻碍了鲁迅先生的理想的实现。
(1)请用两个词概括这个昏沉的夜。
(喧嚣、混乱)(板书:
喧嚣、混乱)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2)请注意这个句子的后边是冒号,冒号有什么作用?
(解释说明。
冒号一般有两种作用,用在前边是提示下文,用在后边是总结上文。
也就是说最后一句“昏沉的夜”是对全段的总结,所以这两句话对发现夜的特点很有意义。
)
(3)此时作者在干什么呢?
(抽烟,说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