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 15的认识 提分专用.docx
《最新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 15的认识 提分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 15的认识 提分专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5的认识提分专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新知识点
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用“>”“<”和“=”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
2.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几)和序数含义(第几)。
3.5以内数的组成。
4.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计算。
根据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5.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6.0加几,仍等于几;几减0,仍等于几;0加0等于0,0减0等于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还是0。
教学要求
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并会用语言(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计算。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如3写成ε)。
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0、2、5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了。
因此,学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做了示范,要求学生从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
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0~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符号“=”“>”和“<”两边的数的大小。
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老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2.在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数手指等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
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老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等实践活动,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4.本单元的学习,要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
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和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5.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使得人人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课时安排
1 1~5的认识…………………………………………………………3课时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1~5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读、写及顺序
教材第14页至第16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1、第2、第4、第5题。
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利用“农家小院”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
1~5的书写。
教具学具
1.“农家小院”的电脑课件或挂图,1~5各数写法的课件,计数器。
2.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计数器每人一个,点子图及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数数吗?
请你数一数。
(同桌互数,从1~10)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动画情境。
老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投影或挂图:
农家小院里,一位老奶奶站在房门前,旁边一只可爱的小狗跟着老奶奶;房顶上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你们数一数有几只小鸟;再数一数老奶奶身旁有几个大南瓜;小院中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展开笑脸,几只蝴蝶飞来飞去;还有几只鸭子和小鸡。
2.数数。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有哪些人和物,分别有多少?
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集体交流。
老师引导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3.认、读数字1~5。
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1位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将1位老奶奶、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
说明:
像这样,1位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
提问:
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座房子等。
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看着这5个数字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着“1”问:
这个数是几?
它表示什么?
请你拿出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
学生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可让一名学生到前边演示。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摆出你最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5.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后板书:
“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
6.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学习1、2的写法。
先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仔细观察。
最后在课本的写字格中描写1、2。
写字时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
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
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老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在全班传阅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学习3的写法。
方法与1、2的学法相同。
写3时提醒学生,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向左。
(3)学习4、5的写法。
方法与1、2、3相同,这两个数都是两笔写成的。
4是先写“
”,再写竖,成“4”。
5的第一笔先写“
”,再写横,成“5”。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数出图中每种物体的个数,再与中间的数字对应用线连起来。
2.教材第16页“做一做”的第2题。
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提问:
“有几只小羊,用几来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动手将“1”写出来。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4道题。
3.练习三的第1题。
老师读好要求,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允许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订正,并说说为什么。
如“第一组图,因为上面写着2,所以我就涂2个气球。
”说时不突出颜色,要突出数量。
四思维训练
1.数一数,然后在括号里填数。
☆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
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
○○○○○○○○
3.在
里画你喜欢的图表示数。
3 5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5 4 3 2
3.提示:
答案不唯一,只要涂的个数对即可。
思维训练
1.1 2 3 4 5
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时,可涂不同位置,只要数量对即可。
3.略
教材习题
练习三
2.略
4.有3头象。
还可以数长颈鹿、斑马等。
5.略
板书设计
1~5的写法
“1”要从上到下,略倾斜,不能写成竖。
“2”从左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然后向右拉平。
“3”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
“4”要注意第二笔的起点处比第一笔的起点处略低,同时倾斜。
“5”的下半圆要写得圆润些,占满格。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通过“农家小院”这一主题图,用集合圈圈出各种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
通过认、读1~5各数,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教材第16页,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
①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
②点子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出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教材第16页将1~5的写法集中编排,是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决定的,并不是让老师也一定集中教学1~5的写法。
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内容,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中,分散教学难点。
课堂设计说明
创设学生自由说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从抽象的数中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基数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得到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