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657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2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docx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

热电联产规划

(2018-2030年)

 

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

热电联产规划

(2018-2030年)

 

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

热电联产规划

(2018-2030年)

 

法定代表人

詹琼雷

总经理

韩智广

副总经理

谢盛文

部门负责人

向辉

项目负责人

游恒林

 

参加编制人员

 

姓名

职称

肖红亮

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投资)

游恒林

高级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投资)

向辉

工程师

贺晓东

工程师

邹昱玢

工程师

袁中伟

工程师

余冲

工程师

李维西

工程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规划总论2

1.1规划背景2

1.2编制依据2

1.3编制原则3

1.4规划期限4

1.5规划范围4

第二章现状分析6

2.1城市概况6

2.2经开区总体规划简介9

2.4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6

2.5政策环境18

第三章热负荷发展预测19

3.1供热区域划分19

3.2热负荷预测19

第四章热源布局及热网规划23

4.1热源布局规划23

4.2热网规划24

第五章机组选型方案28

5.1拟定机组选型方案28

5.2燃料来源及煤质资料29

5.2汽量平衡30

5.3电力平衡31

5.4热经济指标计算35

第六章环境及社会影响评价36

6.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36

6.2环境现状分析37

6.3环境影响评价37

6.4热电联产规划对环境污染的改善46

6.5社会稳定性评价46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49

7.1投资估算49

7.2财务效益分析51

第八章新建热电联产项目能源利用效率评价58

8.1热电联产能源消耗量58

8.2热电联产和分产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58

第九章规划保障措施61

9.1组织机构61

9.2工程实施61

9.3建设资金来源62

9.4管理及节能技术措施62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65

10.1结论65

10.2建议65

附表:

1、分散锅炉调查表

2、工业用热调查表

3、2018~2020年近期规划发展的工业与民用热负荷增长统计表

4、2021~2030年远期规划发展的工业与民用热负荷增长统计表

5、设计热负荷汇总表

6、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7、资产负债表

8、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项目还本付息计划表

10、流动资金估算表

11、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

14、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5、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1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7、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图:

1、安化经济开发区热力管网走向布置图;

2、现有和近期规划热用户分布图。

前言

集中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安化县积极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2017年编制了《湖南安化经开区总体规划(2017-2030)》。

受益阳市安化经开区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规划(2018-2030年)》编制任务。

本规划以《湖南安化经开区总体规划(2017-2030)》为指导,按照《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617号)的要求,在对现有热负荷进行充分调查统计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规划(2018-2030年)》。

可以相信,热电联产规划的实施,必将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内容,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城区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真正繁荣、富有的对外开放窗口,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热电联产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安化县政府、安化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化县规划局、湖南绿草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并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第一章规划总论

1.1规划背景

节能减排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大力推进热电联产事业发展,对安化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安化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园区对热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作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之一的热电联产项目,对改善投资环境和加强环境保护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从园区供热统筹合理布局方面,应重新规划热源点以及热电联产项目,以满足园区发展的供热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和谐统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促进园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园区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2018年4月安化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开展《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规划”对现有热负荷进行调查统计,并对规划期内热负荷进行科学预测,对现有及新建的热源点进行合理布局,并以“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热源点的规模及热电联产方案,使集中供热在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有序地发展。

1.2编制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b)《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年修订);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

e)《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f)《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字(2001)26号文;

g)《关于进一步促进热电联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h)《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i)《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改能源(2014)506号;

j)《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发改能源(2014)2093号;

k)《热电联产规划编制规定》(国家发改委);

l)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改能源(2007)141号《关于印发(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m)《湖南安化经开区总体规划(2017-2030)》;

n)《湖南安化经开区总体规划(2017-2030)》环境影响评价;

o)《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p)《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2013;

q)《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2011;

r)各热用户现状和发展规划调查资料;

s)《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617号;

t)热用户调查及相关资料。

1.3编制原则

1.3.1编制的主要指导思想

安化县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规划以城市规划和开发区规划为基础,并结合安化县总体规划的范围及年限进行编制。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热定电和适度规模”的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以工业用热为主,有条件的项目实行集中供冷,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集中供热相统一,达到最佳社会和经济效益。

1.3.2主要技术原则

a)热电联产规划应充分体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以及《节约能源法》中国家积极推广热电联产事业的要求,改变热电机组盲目建设的局面,保证热电联产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

b)热电联产规划必须符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制定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要求指标:

热电厂总热效率年平均在45%以上,热电联产单机容量50MW以下热电机组的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单机容量200MW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

c)热电联产规划应根据供热范围内的热负荷特性,选择合理的热化系数,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热化系数控制在0.7~0.8之间,以采暖供热负荷为主的热化系数控制在0.5~0.6之间,以工业和采暖热负荷兼有的热化系数控制在0.65~0.75之间。

d)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以发改能源[2007]141号《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热电联产项目中,优先安排背压型热电联产机组。

背压型机组不能满足供热需要的,鼓励建设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高效供热机组。

e)热电联产规划供热机组选择,应严格执行《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其附件》中的有关规定。

f)本热电联产规划中热电厂布局,应充分利用现有集中供热设施,扩大供热能力。

热电厂蒸汽热网作用半径控制在10km。

g)热力管网的布置需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主干线应沿热负荷中心敷设,并靠近热负荷大的用户。

热网建设采用架空敷设方式为主,直埋方式为辅。

1.3.3热电联产规划范围确定的原则

a)热电联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范围应符合安化县经济开发区划定的规划范围。

b)《规划》应与《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2017-2020)》区域中黑茶片区相对应,覆盖以热电厂作为热源的所有区域。

c)《规划》应体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规划》应兼顾规划区今后发展。

1.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18—2030年,其中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以2017年为基本数据统计基准年。

1.5规划范围

本次热电联产规划仅规划经济开发区黑茶片区362.90公顷,因梅城片区(87.89公顷)、高明片区(35.40公顷)不在供热半径内,故不在本次规划范围内。

黑茶片区位于县城东侧,规划范围包括江南组团、槎溪组团、金竹茶家组团、酉州组团、鹊坪组团,总面积约为362.90公顷。

第二章现状分析

2.1城市概况

2.1.1基本情况

安化县,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资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

东与益阳市桃江县、长沙市宁乡县接壤,南与娄底市涟源市、新化县毗邻,西与怀化市溆浦县、沅陵县交界,北与常德市桃源县、鼎城区相连,距省会长沙160公里左右。

在地理坐标上,界于东经110°43'07"至111°58'51",北纬27°58'54"至28°38'37"之间,东西直线距离123.86千米,南北直线距离73.46千米。

安化县土地总面积4945.20平方公里,占湖南全省面积的2.33%,是湖南省第三大县。

安化辖5个乡、18个镇,总人口103万。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有色金属大县,水能资源大县,林业资源大县,茶叶生产大县,药材产业大县,先后获得"中国厚朴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等称号。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原名安化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4年经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湘政发[1994]5号文件)。

2003年,安化县委、县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开发区建设通知》(湘政发[2003]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开发区有关工作,成立了安化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指挥部,随即注册成立了安化县经济开发区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3年9月由县委常委会批准定名为安化县江南片区。

2006年3月,经审核,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明确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

2013年,根据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化经济开发区调扩区的复函》(湘发改函[2013]288号),安化经济开发区调扩区方案为:

原核准区江南片区核减62.17公顷,保留37.83公顷,将梅城片区和高明片区纳入安化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

调扩区后总用地为194.12公顷,形成“一园三片区”的格局。

由于受到土地利用的限制,为缓解开发区工业用地紧张的矛盾,引导开发区合理、适度扩张,依据《关于印发<湖南省开发区调区和扩区暂行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1]15号)提出的“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安化经开区管委会拟对开发区用地进行新一轮调扩区,并委托武汉华中国土科技有限公司对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区进行了调整划定工作。

为贯彻落实《安化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安化县江南镇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安化县高明乡总体规划(2012-2015)》和《安化县梅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以指导本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落实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为产业园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指导产业园区的有序建设,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相关单位编制了旨在对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进行调扩区的《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0)》。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调扩区后,将分为“三园”,即黑茶产业园(以下简称“黑茶片区”)、梅城工业园(以下简称“梅城片区”)和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以下简称“高明片区”),规划区范围面积共计约486.19公顷。

其中,黑茶片区包括江南组团、槎溪组团、金竹茶家组团、酉州组团、鹊坪组团,总面积约为362.90公顷;梅城片区北至梁家路、南至伊中路、西至沿江路、东至梅新路,规划范围约为87.89公顷;高明片区北起工业二路、南至S311,规划范围约为35.40公顷。

黑茶片区以中医药加工、黑茶加工为主,分为酉州综合配套服务区、金竹茶家产业区、槎溪产业区、鹊坪产业区、江南产业区等5个产业分区。

梅城片区以光电通讯、电子类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为主,分为龙安工业区、综合服务区、拆迁安置区等3个产业分区。

高明片区以钨、钴精深加工及其他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分为有色金属初加工区、有色金属深加工区等2个产业分区。

2.1.2自然条件

a)自然气候

规划区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冬有短寒,夏无长热,春温多变,秋旱凉爽,光照充盈,水热同季,历年平均降雨量达1687.7毫米,常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达28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日照为1356小时,相对温度81%。

b)地形地貌

规划区为丘陵地貌,整体平缓开阔,局部有小丘,高程在80~111米之间。

现状植被覆盖状况良好,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c)水文及地质

安化县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溪河纵横交错,分属资水、湘江、沅水三大水系,以资水水系为主,其流域面积为4850.6平方km,占全县总面积的97.99%;属湘江流域的90.35平方km;属沅江流域的9.3平方km。

县内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km或干流长度大于5km的河流有163条(其中一级支流45条,二级支流83条,三级支流35条),有洢溪、洋溪、善溪、沂溪、麻溪、渠江等9条资江一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超过200平方km。

资江由平口镇入境,流经马路、东坪、小淹等16个乡镇,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干流长度在县境内长120km,资江干流上因柘溪水电站建设形成大型水库一座,库容量30.2亿m3。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水能资源大县。

全县有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或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163条,多年平均降雨量1622mm。

除柘溪水电站(100万KW装机)外,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74.2万KW,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43.7万KW(其中资江干流26.5万KW,一、二级支流17.2万KW),年发电量达19.5亿度。

到目前为止,已投产或正在动工建设的中小水电站18.7万KW(其中:

东坪与株溪口电站14.6万KW,一、二级达4.1万KW)。

余下的还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25万KW(其中:

资江干流12万KW,一二级支流13万KW),年均发电量为10亿度左右,有多处小水电站已完成可研或初步设计。

安化在雪峰山北段主干带,地形地貌多样,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

 [10]  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有较大的山脉29支,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57座,属典型的山区县。

全县共有山地面积4052.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1.9%;山岗地面积有546.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11.1%;岗地面积134.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5%,平地面积139.7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8%,其余为水面。

d)矿产资源

安化县蕴藏丰富的锑、钨、钒、锰、黄金、铅锌、荧石、重晶石、石英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

安化是湖南有名的矿产资源大县。

有锑、钨、金、钒、锰、铅、锌、煤、石煤、石英、莹石、重晶石、铜、钼、镍等矿种52种之多。

各类大小矿床(点)200多处,建有矿山企业100余家。

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万亿元以上,目前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0%。

锑矿:

安化是湖南重要的产锑基地,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19处,储量达31万吨以上,仅次于世界锑都锡矿山,目前年产精锑5000吨以上。

钨矿:

安化是湖南重要的产钨大县,已探明大型白钨矿床1处,中型2处,小型12处,主要分布在辰山岩体、芙蓉山岩体及沩山岩体周边,探明储量20多万吨,远景储量达45万吨。

目前,加上钨钴废料的回收循环利用,可年产钨精粉6000吨和钴700吨。

金矿:

已探明中型矿1处,小型矿9处,储量100吨,居湖南省第二位。

钒矿:

已探明有大型钒矿3处,中型钒矿8处,矿石平均品位1.8%,初步查明资源量800万吨以上。

锰矿:

安化锰矿为低铁低磷优质锰,矿石品位为16-25%,初步查明资源量1490万吨。

煤:

可年产煤炭50万吨。

另外,安化的化工建材资源也十分丰富。

硫铁矿储量600万吨,萤石矿储量100万吨,石灰岩储量30亿吨,重晶石储量2000万吨。

2.2经开区总体规划简介

2.2.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17—2030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以2016年为基本数据统计基准年。

2.2.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

湖南安化经济开发区为“一区三园”,即黑茶片区(以下简称“黑茶片区”)、梅城片区(以下简称“梅城片区”)和高明片区(以下简称“高明片区”),规划区范围面积共计约486.19公顷。

各片区范围如下:

黑茶片区位于县城东侧,规划范围包括江南组团、槎溪组团、金竹茶家组团、酉州组团、鹊坪组团,总面积约为362.90公顷。

梅城片区位于梅城镇西南部,范围北至梁家路、南至伊中路、西至沿江路、东至梅新路,规划范围约为87.89公顷。

高明片区位于高明乡东面,规划范围大致北起工业二路、南至S311,规划范围约为35.40公顷。

2.2.3规划定位

a)功能定位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发展”的思路,将安化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

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湖南省钨、钴精深加工基地,黑茶、中医药加工基地。

b)产业定位

主导产业:

钨、钴精深加工,黑茶加工,中医药加工;

配套产业:

其他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

c)分区定位

黑茶片区:

以中医药加工、黑茶加工为主,分为酉州综合配套服务区、金竹茶家产业区、槎溪产业区、鹊坪产业区、江南产业区等5个产业分区。

高明片区:

以钨、钴精深加工及其他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主,分为有色金属初加工区、有色金属深加工区等2个产业分区。

梅城片区:

光电通讯、电子类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为主,分为龙安工业区、综合服务区、拆迁安置区等3个产业分区。

2.2.4发展目标

a)目标

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湖南省湘中地区色宜居、生态文明、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经济开发区。

b)规划期目标

完善服务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30年,用地规模达到486.19公顷,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50亿元,科技研发经营支出占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到2%,地均技工贸收入达到35亿元/平方公里。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环境指标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到2030年开发区绿地率达到35%,地表水好于III类水质的比例大于70%,污水处理达标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

推进“大数据”和“互联网+”战略,加快智能园区建设,构建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优化资源配置和流通。

2.2.5发展策略

a)区域融合策略

1)依托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经济腹地,加快与周边区域经济联系。

2)主动融入“3+5”城市群发展,在产业互补、人才交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积极作为,力争取得实效。

b)产业优化策略

1)扶持主导产业,在分工和融合中实现产业集聚和集群。

2)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发展,加快创新空间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c)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1)加强园区内部的产城融合,以现有工业生产为基础,通过产业链延伸、引进新产业等方式进行工业重组,完善产业区块、服务和居住功能,实现产业、服务、居住三大板块的相互促进。

2)加强与县城、镇区的融合发展。

在城市功能方面与县城、镇区形成互动关系,协助理顺、丰富、提升城镇功能。

d)品质提升策略

1)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特别是湘江的保护和治理,确保园区与区域的生态安全。

2)提升发展环节的生态保护行动,实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e)空间协调策略

1)加强多规融合,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关规划的协调。

2)园区有序拓展,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构筑分工明确、有序推进的空间结构。

3)增量存量并重,进一步集约节约用地,逐渐从用地增量开发模式转向增量与存量开发并重的模式。

4)村庄重新整合。

整合村庄布局,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2.3黑茶片区规划

2.3.1黑茶片区规划建设情况

a)用地性质

规划经开区规划用地面积486.1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4.52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约0.10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0.24平方公里。

其中该片区总用地面积为362.9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352.70公顷。

本片区以工业用地为主,总面积为114.5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2.47%;居住用地69.0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9.5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7.1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7.6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34.4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9.76%;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11.9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79%。

表2-1黑茶片区用地汇总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码

面积(hm2)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69.04

19.58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69.04

19.58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

27.14

7.69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A1

2.57

0.73

文化设施用地

A2

10.58

3

教育科研用地

A3

13.38

3.79

医疗卫生用地

A5

0.61

0.17

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34.43

9.76

其中

商业用地

B1

33.53

9.5

商务用地

B2

0.84

0.2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B4

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