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阅读习题集.docx
《假期阅读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期阅读习题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假期阅读习题集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黄瑞萍审题人:
刘翠媛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
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
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
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黄瑞萍审题人:
刘翠媛
大榕树下的相逢
大榕树已经被暮色包围了,他还站在树下没有走。
他已经站了好一会儿,扬着头,好像要数清榕树的枝叶。
一只小皮箱放在他的脚边,看来,他是远道来的客人。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但白发已经飘落在他的头顶,把头染成花白,衬得黝黑的皮肤分外地醒目。
终于,边界那边的一家小店的门打开了,一位穿着唐装衣裤的微胖的中年妇人出来,把塑料桶里的水倾在路边的渗水孔里。
她看一眼那陌生的男人,毫不在意地扭头走回自己的屋门。
可是,她又站住,回过头来再看一眼那男子。
她止住脚步,一丝惊诧和猜疑飘上面孔。
她扭过身,上下打量着那在苍茫的暮色里凝立在榕树下的远方来客。
星星悄悄地爬出来,谁也不敢作声,只是互相眨着眼睛,交换着对地下这一对男女的猜想。
月亮也禁不住好奇心,躲在梧桐山头窥探着。
于是,朦朦的月光洒下来,把斑斑点点的光,从榕树上倾倒给那石像般呆立不动的男人。
那中年妇女终于忍不住了,她放下塑料桶一步步走向榕树。
哨兵移动了一下位置,让自己暴露在月光中,他的意思很清楚,是想告诉那男子,这里有尽职的战士,你可要当心,不要做出不应当做的事情。
也许,是那妇女的脚步惊动了那男子,他把头慢慢地由榕树转向边界那边,凝望着一步步走近的妇女。
如伞如盖的榕树,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边界两方,护卫着两个制度下的的子民。
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家乡的儿女,只是几块界碑把他们分隔开来,但他们的心还在一起,就像这榕树,枝叶在两边,根却依旧扎在祖国的土壤。
那妇女已经走近了榕树,抬眼望望那男人低低在呼叫:
“噢,真是你,涛哥,到底回来了。
”男人凝望着她,低声说:
“是是,回来了,女姐。
从那边,水牛城(美国布法罗城),你,还住在那边?
”他把头朝港界那边点一点。
“嗯嗯。
”女人停顿一下,“你的家已经没了,变了,变成一座新楼。
你会不认识的。
你是要回大陆?
”“我是要回家乡,回河头角。
”两个人都不说话,依旧沉默着。
男人轻嘘一口气:
“这榕树多好,我天天想它。
”
1.③段中的“白发飘落”与“白发出现”相比,“飘落”一词有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
2.⑤段是环境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涛哥”在国外的经历在文中没写,但却有一段话含蓄地交代出他的处境,它是第 段。
4.⑦文章结尾处表达出人物怎样的感情?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付仙慧审题人:
韩丽琴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
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
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
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
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
“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
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
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
“你肯定能行!
”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
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
于是奋起,埋头苦学。
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
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
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
”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
”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
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似的被阳光融化。
”
1.写出②段中两处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A.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
B.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划横线处是生活中常用的俗语,父亲引述它,用意是什么?
请你再写出一句与文中引述的俗语意义相似的名言来。
(4分)
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
(2分)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活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4.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历经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获取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
请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
(不超过60字)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付仙慧审题人:
韩丽琴
植物的“爱恨情仇”
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
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
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
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赶相互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作,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
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作,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
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毋忘草、丁香花、紫罗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会互不相让;麦、玉米、向日葵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
科学家认
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
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
居,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2.通读全文,解释第①段中的“和睦相处”和“冤家对头”的含义。
3. 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四天”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有什么作用?
(用原文回答)
5.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说明思路。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李春玉审题人:
韩丽琴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
③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个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
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百合要“努力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3.第一段中“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在文中有何作用?
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李春玉审题人:
韩丽琴
迷雾探踪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有轻重之分。
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
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
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
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
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
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
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
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
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
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
一、加热法。
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吸湿法。
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
三、人工搅动混合法。
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
2.第(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3.为什么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
4.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
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邢松奎审题人:
金美花
又到麦浪翻滚时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
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
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
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
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
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
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
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
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
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
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
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
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
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
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
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包括:
“我”搓麦粒、___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___、______。
(3分)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
(将序号填入甲乙丙丁处)(4分)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
___①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__②__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
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不超过140字)(7分)
答: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邢松奎审题人:
金美花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
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
“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
”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
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
”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
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
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
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1.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少于两点)(4分)
答:
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4分)
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1)“主要”一词能否删去?
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2分)
答:
(2)“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2分)
答:
虹桥中学初一学年暑假语文作业
出题人:
李静审题人:
付玲玲
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