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针灸配穴与禁忌上编穴位篇.docx
《常用临床针灸配穴与禁忌上编穴位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临床针灸配穴与禁忌上编穴位篇.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临床针灸配穴与禁忌上编穴位篇
第一章手太阴肺经腧穴配对与禁忌
一、少商
《灵枢·本输》:
手大指端内侧也。
《针灸甲乙经》:
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
商者,金也,手太阴肺经属金,少商,言金气与此处初生。
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具有清宣肺金之气清肺利咽,醒脑开窍的作用。
按《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病在脏者取之井”。
《针灸甲乙经》:
症寒厥及热厥,烦心善哕,心满而汗出;热病象疟,振栗鼓颔,腹胀髀睨,喉中鸣;寒濯濯,寒热,手臂不红,唾沫,唇干引饮,手腕挛,指支痛,肺胀上气,耳中生风,咳喘逆,痹,臂痛,呕吐,饮食不下,膨膨然。
现代常用少商穴治疗昏迷,晕厥,角膜炎,结膜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少商穴有助于CO中毒所致昏迷病人的苏醒,加速CO与血红蛋白的解离,是血中的CO含量降低。
另外,有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家兔的井穴,可以使脑血流图波幅升高,影响脑血循环。
【选用穴对】少商配水沟
【配对奥妙】水沟为督脉经穴,督者总督、督帅也,督脉有总督一身之阳经,督帅一身之阳气,本穴有祛风清热,调和阴阳、醒脑开窍,回阳救逆,镇静安神,活络止痛之功;少商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出,为井木穴,按“井主心下满”,“病在脏取之井”的道理,本穴有通经气,活气血,清肺逆,泄脏热,通窍络,苏烦逆,利咽喉,消肿止痛之力。
水沟以开为主;少商以泻为要。
二穴伍用,一开一泻,清热泻火,熄风止痉之功益彰。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高热惊风。
水沟:
正坐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中线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
从下向上斜刺0.3~0.5寸。
少商:
侧掌,微握拳,拇指上翘,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针尖略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使用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使用禁忌】《针灸大成》:
禁灸。
二、鱼际
《灵枢·本输》:
鱼际者,手鱼也。
《针灸甲乙经》:
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
《类经》手腕之前,大致本届之间,其肥肉隆起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口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具有清肺热,定喘咳,利咽喉,止疼痛和清胃降浊的功效。
《灵枢·热病》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
《灵枢·厥病》:
厥心痛,我若徒居心痛间,动则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针灸甲乙经》:
热病振栗鼓颔,腹满阴痿,咳引尻溺出,虚也。
鬲中虚,食饮呕,身热汗不出,数唾,血下,肩背寒热……。
现代临床针刺鱼际穴有平喘之功,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减少,肺最大通气量增加。
针刺鱼际,还可以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
【选用穴对】鱼际配太渊
【配对奥妙】鱼际为手太阴肺经荣火穴,有宣肺气、止喘咳,清热泻火,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和胃降浊之功。
其穴居于上肢,具有清宣之性。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具有阴阳并补,肝肾通调得功效,居于下肢,以补益之性见长。
二穴相配,一上一下,一肺一肾,一清泻一补益,善治肺热肾虚之肺痨肺痿等症。
【临床应用】1、治疗阴虚内热引起的身热汗出,咽干口渴。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鱼际、太溪。
穴位常规消毒,分别直刺0.3~0.5寸。
鱼际性泻法或平补平泻,太溪行补法。
2、治疗肺痨引起的咳血,骨蒸潮热。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鱼际、太溪。
穴位常规消毒,分别直刺0.3~0.5寸。
鱼际性泻法或平补平泻,太溪行补法。
【用法禁忌】直刺,0.3~0.5寸。
《针灸大成》:
禁灸。
三、列缺
列缺者,以此穴同经渠、太渊三穴,并列于寸口,而此穴独通于手阳明,而为手太阴之络,有缺焉,以通于阳明,故曰列缺。
《内经》曰: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八法中,此穴又通任脉。
”
该穴可以祛风散邪,通调任脉。
《甲乙经》认为可治疗“热病,先手臂厥疭,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转珠,两乳下二寸坚,胁满悸;疟,热盛;寒热,胸背急,喉痹,咳上气喘,掌中热,数欠伸,汗出善忘,四肢厥逆,善笑,溺白。
”《千金方》认为该穴可治疗“男子阴中寒痛,尿血精出”。
《外台》中言该穴可治“偏风,口,半身不遂,腕劳”。
现代应用该穴治疗腕关节软组织疾病,口眼斜,项强,鼻出血,咽炎,治气管炎,遗尿,尿潴留。
【选用穴对】列缺配合谷
【配对奥妙】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列缺为肺经络穴,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古人有“五脏六腑有疾者,皆取其原也”之说。
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且两者为表里关系,表里两经腧穴配合使用,往往优于同一经腧穴,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
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则水液布散失常,导致水液不利。
从肺经入手,取列缺、合谷宣通肺气,上窍一通,则下窍分利。
特别是一些急症,同其表里症候的病证,取效尤为快捷。
【临床应用】
1.可用于治疗鼻炎。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1日1次,12次为1疗程。
急性者一般5~7次痊愈,慢性者2~3个疗程即可痊愈。
2.急性扁桃体炎。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3.肠炎。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对于有寒象者,配合温针灸效果更佳。
4.神经性头痛。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均采用强刺激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用法禁忌】针刺得气即止,可随痛点轻微偏移。
列缺穴一般向上斜刺0.5~0.8寸,合谷穴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直刺入0.5~1寸。
孕妇不宜针合谷。
四、孔最
《针灸甲乙经》:
去腕七寸。
《医宗金鉴》:
从尺泽穴下行腕前,约纹上七寸,上骨下骨间陷中。
孔,孔穴也,最,极也,孔最穴,肺经之郄穴,本经之最为重要之穴。
孔最穴具有宣肺通气,理气止血的作用。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此穴善治“厥头痛”。
《备急千金要方》:
“臂厥热痛,汗不出。
”《针灸大成》中指出:
热病汗不出,咳逆肘臂痛屈伸难,手不及头,指不握,吐血,失音,严重头痛。
《针灸聚英》:
咽肿痛。
现代研究孔最穴常用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桡侧腕伸肌腱炎,痔疮等的治疗。
【选用穴对】孔最配合谷
【配对奥妙】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针灸甲乙经》:
“孔子,手太阴之郄……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五壮。
”郄,有孔穴之义,是各经气血深聚的部位。
郄穴是经气深聚之处,,又汇聚气血,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
该穴善治本经血症,急症,对于急性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为治疗气病的要穴。
肺与大肠经相表里,孔最穴与合谷穴合用,表里相配,气血同治,上可清肺热,下可理大肠,治疗衄血,咳血,头痛,失音,咽喉肿痛;痔疮出血,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1、肺热内盛所引起的鼻衄兼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
取穴双侧孔最,合谷穴。
用15寸毫针直针,得气后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病程长者每周治疗2次,治疗2次~3次统计疗效。
2、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中出现的喀血。
取穴双侧孔最,合谷穴。
用15寸毫针直针,得气后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30min。
【用法禁忌】直刺,0.5~1寸,平补平泻。
五、尺泽
尺泽者,布肘而知尺,从腕上至此而长有尺也。
肺经此穴,所入为合水,水之所聚为泽,故曰尺泽也。
清.岳含珍《经穴解》云:
尺泽穴在肘中横纹上动脉中,屈肘横纹筋骨罅隙中。
手太阴肺脉所入为合水,肺实泻之。
针三分,留三呼,灸五壮。
该穴可滋阴润肺,止咳降逆。
《脉经》认为可治“肺病,其色白,身体俱无热,时时咳。
”《千金方》认为对于“五脏一切疟,四肢重痛”用之有效。
《太平圣惠方》认为适用于“小儿缓惊风”。
而《医宗金鉴》也有其治疗“绞肠痧痛,锁喉痛”的描述。
历代医家各有发挥。
现代临床尺泽穴常用于感冒、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乳腺炎,腰扭伤,中风后遗症,小儿惊厥,百日咳等的治疗。
【选用穴对】尺泽配合谷
【配对奥妙】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之合穴。
该穴善于调理上焦和中焦气机,可有效治疗上焦和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病症,如咳嗽、气喘、吐泻等病;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肺与大肠相表里,合谷穴通过调节大肠气机来使肺主皮毛的功能正常。
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该穴能升,能降,能开,能宣,为治气病治主穴。
尺泽穴滋阴润燥,理气宣肺;合谷穴能升能降,表里兼顾。
二穴相配,上达头面,下至关节。
内可利咽喉保肺胃,外可除疼痛平疮疡。
对于燮理上焦中焦气机,疏散头面部邪热,疏通臂膊经脉颇具良效。
【临床应用】
1.可以用于肘臂挛痛,屈伸不利。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尺泽穴快进针、慢搜气,得气即止。
刺合谷穴,使用泻法,快捻转,轻提插。
并在施术时配合肘关节屈伸运动。
2.肺热阴虚之咽炎、牙痛。
患者坐位,常规消毒,直刺进针,针刺合谷时,轻捻转,小幅度提插;针刺尺泽用泻法。
行针同时,可嘱病人做吞咽运动,持续1~2分钟。
3.治疗面部痤疮、湿疹。
治疗湿疹采用常规消毒、进针,针尺泽、合谷穴,用泻法,根据不同体质随证加减。
可配合局部围刺。
治疗痤疮,右手持5号三棱针,左手捏起皮肤,快速在穴位上点刺,深约1分,然后轻轻用力挤压出血2~5滴,以酒精棉球按压针孔。
4.上焦和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咳嗽、气喘、胃痛。
尺泽穴用补法,合谷穴用泻法。
【用法紧急】针刺得气即止,可随痛点轻微偏移。
尺泽穴一般针入0.5寸,合谷穴可刺入0.5-1寸。
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配对与禁忌
一、迎香
迎香以鼻闻香臭而得名,清·岳含珍《经穴解》云:
“穴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
针三寸,禁灸。
”
该穴可以通利鼻窍,疏散风邪。
《甲乙经》认为可以治疗“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僻多,鼽衄有痈”。
《太平圣惠方》认为可以治疗“鼻息不闻香臭,偏风面痒及面浮肿,风叶叶动,状如虫行。
”《入门》认为可治“眼目赤肿”。
现代应用该穴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选用穴对】迎香配上星
【配对奥妙】迎香穴属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又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针刺迎香穴能直接作用于肺和大肠,可开通鼻窍,清热泻火;上星为督脉经穴,可清泄督脉,以解亢盛之热邪。
二穴相配,可以宣通鼻窍而治疗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亦可以疏通面部经络,而治疗面部经络不通所致的面瘫、面痒、面肿等局部疾病。
【临床应用】
1.可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鼻衄等鼻部疾病。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迎香穴处用1寸毫针缓慢进针0.5寸,上星穴处用1寸毫针向上方缓慢进针0.5寸,得气后持续运针2~3min,两穴一般行泻法,虚寒证则用补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2.可用于治疗印堂痛、面瘫、面肿、面痒、面肌痉挛等面部疾病。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两穴一般均行平补平泻法,若实证用泻法,虚寒证则用补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3.可辅助治疗习惯性便秘。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两穴一般均行平补平泻法,持续运针5min,留针30分钟,出针后以双手拇指指腹按摩迎香穴10分钟,7天一疗程,一般治疗3~4疗程。
4.可治疗心律失常。
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迎香穴处用1寸毫针向外下沿鼻唇沟方向缓慢进针0.5寸,提插捻转数次,隔3分钟提插捻转1次,上星穴处用1寸毫针向上方缓慢进针0.5寸,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用法禁忌】针刺得气即止,可随痛点轻微偏移。
迎香穴一般直刺0.1~0.2寸,或斜刺0.3~0.5寸;上星穴可向上斜刺0.5~0.8寸,两穴均不宜灸。
二、肩髃
此穴正在肩端上,故曰肩髃。
清.岳含珍《经穴解》云:
“穴在膊骨头肩端上,两骨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奇经阳蹻与本经相会之处。
”
该穴可以通利关节,疏散风热。
《甲乙经》认为可以治疗“肩中热,指臂痛”。
《千金翼方》认为可以治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头风,刺风,手不上头,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冷酸痛,无力;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背痛”。
《针灸铜人》认为可以治疗“热风瘾胗,手臂挛急,筋骨痠痛”。
现代应用该穴治疗中风偏瘫,手臂挛急,手背红肿,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高血压病,瘰疬诸瘿等。
【选用穴对】肩髃配曲池
【配对奥妙】曲池为本经合穴,功可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所入为合”,曲池所当乃气血充盛之处,与肩髃相配,可治疗本经所过之症,如半身不遂,颈项挛急,瘰疬诸瘿,手臂挛急,肩臂疼痛等;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两穴相配亦可治疗肺经及其所合皮毛之症,如热风瘾胗,颜色焦枯,四肢热,伤寒热不已等;另外,阳蹻发源于足太阳之申脉,上会手阳明于肩髃。
足太阳内合足少阴肾,蹻者,动也,动之劳而泄精,加之曲池为该经土穴可制水,又“冬刺合者,邪在肾”,故两穴相配,可治疗肾病之劳气泄精。
【临床应用】
1.可用于治疗肩周炎。
患者取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缓慢进针0.5~1寸,得气后持续运针2~3min,肩髃穴先用提插捻转泻法,再用烧山火或补法,热感可放射至颈项、肩背或肘部,局部产生温热感,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2次。
曲池穴行常规刺法。
对于有寒象者,配合温针灸效果更佳。
2.可用于治疗半身不遂、颈项拘急,肩臂疼痛麻木等肢体症状。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一般行平补平泻法,若实证用泻法,虚寒证则用补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3.因热邪而致的皮肤病,如热风瘾胗,皮肤瘙痒等,两穴均施泻法。
【用法禁忌】针刺得气即止,可随痛点轻微偏移。
曲池穴一般直刺0.5~1寸,或沿经脉顺逆方向斜刺0.8~1.2寸;肩髃穴可向极泉透刺2~4寸,视患者肥瘦而定。
三、臂臑
肘之里肉曰臑,此穴在肘臑相交之处,故曰臂臑。
清.岳含珍《经穴解》云:
“穴在肘上七寸腘肉端,肩髃下一寸,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
手阳明络、足太阳、奇经阳维与本经相会之处。
”
该穴可以宣痹止痛,散结通络。
《甲乙经》认为可以治疗“寒热颈疬,适肩臂不可举”。
《铜人》认为可以治疗“肩背痛不得举”。
《外台秘要》认为可治疗“颈项拘急”。
同时,臂臑亦可治疗肺之表证,如《经穴解》中言可治疗“肺证,寒热”,并注解说明“寒热者,肺证也,取此穴者,治肺之表也”。
现代应用该穴治疗肩周炎,中风上肢偏瘫,淋巴结结核等。
【选用穴对】臂臑配秉风
【配对奥妙】臂臑为交会穴之一,手阳明络之会,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秉风为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二者同为手阳明与手太阳之交会穴,,因此两穴相配,一则疏通经络,宣痹止痛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可以治疗手阳明,太阳经脉所过局部之疾病,特别是疼痛性疾病;二则臂臑亦通阳维,“阳维为病苦寒热”,加之臂臑所属之手阳明经“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所以可以治疗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
因此两穴相伍,不仅可以治疗手阳明所过局部疾病,如耳聋,目疾,鼽衄,口干,颈颔肿胀,喉痹,颈项拘急,肩臂疼痛,上臂不举,大指次指痛而不用等,亦可兼以治疗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
【临床应用】
1.可用于治疗肩周炎。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一般行平补平泻法,实证用泻法,虚寒证用补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2次。
对于有寒象者,配合温针灸效果更佳。
2.可用于治疗颈项拘急,肩臂疼痛。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一般行平补平泻法,若实证用泻法,虚寒证则用补法,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3.甲状腺肿大或淋巴结肿大、结核。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期间行针1次。
若患者甲状腺处感觉红、肿、热、痛者,臂臑、秉风二穴行针配以透天凉手法,患者自感颈部凉爽舒顺,则效果益佳。
4.麦粒肿等眼科疾病。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行疾徐提插泻法,留针15分钟,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
【用法禁忌】针刺得气即止,可随痛点轻微偏移。
臂臑穴一般直刺0.5~1寸,或沿经脉顺逆方向斜刺0.8~1.2寸,视患者肥瘦而定;秉风穴直刺入0.3~0.5寸。
四、曲池
《灵枢·本输》:
在肘外辅骨陷者中,曲臂而得之。
《针灸甲乙经》:
在肘外辅骨肘骨之中……以手按胸得之。
在肘横纹外侧端,去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弯曲,池,水之停聚之处,曲池之名,一言此穴之位置,二言经气至此,犹如水之入池。
曲池穴具有清热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针灸甲乙经》:
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
《太平圣惠方》:
偏风半身不遂,投物不得,挽弓不开,肘部偏细。
现代常用曲池穴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热病,肘臂酸痛,上肢不遂,瘰疬,疥疮,瘾疹,喉炎,荨麻疹,扁桃体炎,结膜炎,肩、肘关节炎,高血压等。
【选用穴对】曲池配三阴交
【配对奥妙】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补脾胃、助三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效。
曲池突出一个“清”字,以走为主;三明交侧重一个“滋”字,以守为要。
曲池入三阴之分,故能清血中之热.搜血中之风,以行血祛瘀;三阴交为肝、脾、肾之枢纽,为血证之主穴。
二穴伍用,一阴一阳,一清一滋,一定——守,一动一静,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行气活血,散瘀消肿,搜风定痛之功益彰。
【临床应用】1、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取双侧曲池及三阴交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曲池穴直刺,探查有效的刺激深度至得气感出现后,提针至浅层,然后针尖向着远心端方向斜刺,行泻法,以使针感向远心端传导为佳。
三阴交穴,直刺,在得气的基础上行平补平泻手法。
以上两穴在得气的基础上持续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7次为1疗程。
2、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科病症。
取双侧曲池及三阴交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两穴均选用直刺,得气后根据证型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用法禁忌】直刺,0.5~1.5寸,平补平泻,随证施用手法。
五、手三里
《针灸甲乙经》: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前臂背面挠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手,指上肢,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手三里,以其与肘部距离长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
手三里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的功效。
《针灸甲乙经》:
肠腹时寒,腰痛不得卧。
《针灸大成》:
霍乱遗矢,失音气,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噼,手足不随。
现代多用此穴治疗腹胀吐泻,齿痛颊肿,上肢不遂,手臂麻痛,失瘖,瘰疬;胃炎,肠炎等。
【选用穴对】手三里配足三里
【配对奥妙】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利肠,消肿止痛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腑穴、合穴,有调理肠胃,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和气血,强体健身之力。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手三里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足三里能使胃蠕动弱者加强,蠕动亢进者弛缓.二穴合用,一上一下,一胃一肠,宣通胃肠,调整气机,补益强壮之功增强。
《素问·痿论》曰:
治痿独取阳明。
手三里、足三里二穴为阳明经的要穴,位于肌肉丰厚之处,二穴并取,上下同治,善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筋肉废痿不用。
【临床应用】1、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偏身感觉麻木等症,取穴:
双侧手三里,足三里。
穴位常规消毒,用30号钢针直刺0.5~1.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可酌情加用电针。
2、治疗饮食不节,胃肠不合引起的急性胃炎,肠炎。
取穴:
双侧手三里,足三里。
穴位常规消毒,用30号钢针直刺0.5~1.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
【用法禁忌】手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二穴均可补可泻,临床根据证情采取补泻方法。
可酌情加灸或者电针。
六、偏历
《灵枢·经脉》: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
《医宗金鉴》:
从阳溪穴上行手腕后,上侧三寸。
偏历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偏,指侧旁与倾斜,历,指行走与经过,偏历,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
偏历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具有宣肺解表,通调水道的作用。
《灵枢·经脉》:
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针灸甲乙经》:
风疟,汗不出;癫疾多言,耳鸣,口噼,颊肿;喉痹不能言,齿痛,鼻鼽衄。
《标幽赋》:
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循经考穴编》:
肠鸣浮肿,水臌等症。
现代多用此穴治疗鼻衄,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臂酸痛;扁桃体炎,颜面神经麻痹,前臂神经痛,肩臂风湿症等。
【选用穴对】偏历配列缺
【配对奥妙】十二经的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列缺为肺之络穴,偏历为大肠络穴,两经互为表里。
“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则水液布散失常,导致水液不利,从肺经入手,取列缺,偏历宣通肺气,上窍一通,则下窍分利,复水液代谢之常。
【临床应用】治疗肺气不宣引起的小便不利,尿潴留,尿路感染,水肿等症。
取双侧偏历及列缺穴,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寸针灸针,列缺穴向上斜刺0.5~0.8寸,偏历穴直刺0.5~0.8寸,留针30分钟。
【用法禁忌】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七、合谷
合谷穴最早记载于《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又名虎口。
《千金翼方》:
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者中。
合谷,亦是山名,穴位在太阴与阳明经结合之处,开则如谷,合则入山也。
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针灸甲乙经》:
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截疟;狂易。
《备急千金要方》:
热病汗不出;紧唇;口噤不开;鼻鼽清涕出;面浮肿;吐舌颈戾喜惊。
《针灸大成》:
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面肿,唇口不收,瘖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
针刺合谷穴对于人体有着广泛的调整作用,多用之治疗头面部、肢体及消化呼吸等疾病,如:
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咳嗽气喘,胃疼,腹痛,便秘痢疾等。
【选用穴对】合谷配曲池
【配对奥妙】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腑穴、原穴,有调气活血,清热退热,疏风解表,振奋整体功能之功;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腑穴、合穴,按“合治内腑”之理,它有通腑气,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瘁之效。
曲池走而不守:
合谷升而能散,二穴相合,清热散风,为清理上焦之妙法。
头音,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者,清窍也,故票清阳之气者,皆能上定头面谙窍也,以合谷之轻,载曲池之走,上行于头面请窍,而行其清散作用,故能扫荡一切邪秽,消除一切障碍,而使全身功能旺盛矣。
【临床应用】1、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目痛、牙痛、喉痛、鼻衄,证属风热为患,上扰清窍者。
患者取坐位,取双侧合谷、曲池穴,穴位常规消毒。
两穴均直刺0.5~1寸。
得气后用提插泻法,行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
2、治疗风热型的皮肤病。
患者取坐位,取双侧合谷、曲池穴,穴位常规消毒。
两穴均直刺0.5~1寸。
得气后用提插泻法,行针3~5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用法禁忌】直刺0.5~1寸,针刺时手成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进针。
八、商阳
《经穴解》:
穴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菜叶,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
《铜人》:
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
商者,金也。
手阳明为金之表,故曰商阳。
商阳穴具有宣肺解表,泄热开窍的作用。
《素问•缪刺论》中指出:
“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肿,胸中热,耳聋时不闻音,耳中生风,齿唇寒痛。
”《针灸甲乙经》:
“热疟口干,口中下齿痛,恶寒拙肿;青盲;喉痹;耳中生风、耳聋耳鸣时不闻。
”《铜人》则认为该穴可以治疗“咳喘支肿”,《针灸大成》也记载:
“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劫疟,口感,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
”
现代临床商阳穴常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