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7283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2010年)

 

自治区农业厅

二○○六年七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委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主编:

副主编:

编写人员:

 

专家:

 

第三章重点产业与区划布局

前言

为了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全疆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重组产业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变农业优势为经济优势,优化产品、产业和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大幅度地增加各民族农牧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本区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评析

 “十五”期间,新疆农业产业化确立突出地方特色,围绕自然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把具有鲜明新疆特色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以产业为主导,积极推进“订单农业”,“订单农业”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增大;积极引导、培育、支持各类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带动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市场流通新主体,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专业批发市场正在成为市场流通新的主体,市场流通新格局正在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全面启动,呈加快发展趋势,建成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棉花、小麦、玉米、油料、番茄、甜菜、胡萝卜、红花、辣椒、葡萄、哈密瓜、杏、石榴、枸杞、牛奶、牛羊肉等为原料加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开始带动全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由天山北坡经济带向全疆发展;为提高新疆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农业种植结构趋向合理。

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产品品种结构多样化。

“十五”末,全区农业总产值为825.8亿元;粮食播种面积2238.41万亩,产量890.38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736.99万亩,产量195.7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78.24万亩,产量38.94万吨;甜菜播种面积104.85万亩,产量419.1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64.99万亩,产量862.23万吨;林果面积1094.28万亩,果品产量510.95万吨。

牲畜存栏头数5350万头(只),全年牲畜出栏3756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41万吨,羊毛产量9.02万吨,牛奶产量152万吨,禽蛋产量24.99万吨;水产品产量7.91万吨。

在自治区加速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粮食、棉花稳步发展,瓜菜、番茄、红花等特色作物快速发展,区域化布局不断加快,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棉纺、粮油、番茄酱、葡萄酒、啤酒花、乳制品、果蔬饮料、肉制品等一批特色资源优势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及增加值分别占轻工业的74.3%和82.7%,农业产业化成为新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二)以农业产业化提高综合开发效益和农民收入。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

农产品加工业涉及10个行业、49大类、101小类,完成增加值12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连接144多万农户,农民增收850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业发展的后继效益和附加值,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显著提高,有利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主要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2005年底,全疆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62家,有120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企业(包括兵团8家)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了全区65%的农户。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305个。

全区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5个,面积124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56个;有56家企业126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4家企业24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标志。

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累计达到65个。

(四)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合作组织和农产品市场建设。

“十五”期间,各地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截止2005年底,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05个,会员人数达304115人。

按产业划分,种植业535个,畜牧业416个,渔业、农机及其他共354个;按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综合服务455个,技术、信息服务241个,运销服务为主的190个,加工服务为主的81个,仓储服务为主的21个,其它317个;按组织办方式划分,农民牵头的853个,企业牵头的49个,农技部门牵头的135个。

这些合作组织以产品为主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

(五)以农业产业化促进科技兴农。

“十五”期间,围绕抓好示范区、示范户建设,推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加大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提高农产品产量,改进农产品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

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技术咨询共418多期,培训人员107万人次,其中农业技术人员达到32831人,较“九五”末增加5067人,增长18.3%。

全区主要农作物基本上实现了1~2次品种更新换代,良种覆盖面积达到85%以上,每亩粮食,棉花、油料、甜菜产量分别增加20公斤、10公斤、55.5公斤、136公斤,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

(六)以农业产业化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动力。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业发展领域,从业人员达到34.84万人,有效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力带动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并通过龙头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乡村工业、城镇服务业转移。

(七)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国内外市场开拓与发展。

“十五”期间,以中亚市场为重点,建立起外向型农业,我区农产品出口种类为20余种,农产品累计出口额15.6亿美元。

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为有效地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了途径。

二、发展背景分析

新疆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6,现有耕地面积605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4.95亩,拥有宜农荒地15000万亩,现有耕地灌溉保证率达93%以上,水产养殖面积5000多万亩。

新疆天然草地资源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占全疆总面积的34.4%,为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

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绿洲农业相对隔离和干旱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较少,农药使用量低;工业污染程度低;形成优越的绿色环保生产条件,优质水源和适时灌溉的农业生产模式,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

坚持粮食全区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支持粮食主产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加工转化能力。

以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基地为目标,提高单产何品质,发展多类型棉花,满足市场需求。

积极推进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抓好优质牛羊肉、奶、细羊毛三大主导产品,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

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若干个林果产品加工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特色产品加工基地。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建产业集群。

积极探索和创新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集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农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等服务为一体的支农企业集团,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的需要

根据新疆实际,重点建设具有不同优势特色的产业带或产业集群。

包括以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等北疆沿天山各县和南疆焉耆盆地为主的番茄加工和出口产业带;以玛纳斯为中心,包括昌吉、焉耆、霍城在内的优质酿酒葡萄加工产业带;以塔城市和昌吉市为中心的红花制品产业群;以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焉耆盆地等为中心的牛奶生产、乳制品加工产业带;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伊犁河谷及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为重点的商品牛羊肉生产基地及现代化屠宰加工产业带;以伊犁、塔城和南疆焉耆为中心的甜菜制糖加工产业群;以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和轮台为中心的新疆杏加工产业群:

以伊犁河谷为中心的樱桃李、黑加仑等小浆果的加工产业群;以南疆沿塔里木盆地边缘为中心的石榴生产加工产业群。

(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各级农牧民培训基地,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力度,重点突出实用技能的学习,加快棉花高密度栽培、高效农业节水、良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栽培管理和先进饲养管理方法等农牧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依靠提高农牧民素质和科技进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通过“四大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业、水利、交通、生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农民异地创收。

继续落实对农牧民的补贴机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严厉打击侵害农牧民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

(四)积极面向区外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

新疆作为一个农业资源大区,由于规模小、成本高,农产品出口额在全部商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仅30%左右,这与新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

所以,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新疆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资源退化、沙化面积扩大,耕地、水资源矛盾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加大;二是WT0过渡期结束后国外农产品对新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冲击不可避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农民增收形势严峻;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开拓相对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将长期存在;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综合服务能力和手段滞后,难以真正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五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的基地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地域分布不均衡、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发展迟缓,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六是农村资金短缺,龙头企业和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坚持“稳定粮棉、突出果畜、建好基地、主攻加工、注重品牌、提升竞争”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着力统筹协调发展;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以完善带动农户组织制度和利益连接机制为核心,创新农业体制机制;以市场联动为引导,延伸农业产业链;以产业化政策扶持为保障,重点培植主导产业;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产业化项目支持为带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举措,积极促进强村富民。

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要进一步提升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新疆农业产业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建立农产品网络化的市场营销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政府支持保护体系,力争使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于“十一五”期末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具体目标是:

(一)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到2010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0000个,为农户平均增收800—1200元。

培育发展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3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达到20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到2010年,全区3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基地建设布局优化。

根据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以及农产品销售需要,建设一大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通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县市、示范乡镇何示范企业活动,推进“一村一品”,“十一五”期末70%以上的村实现“一村一品”,带动农户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增值增效。

(三)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

到2010年,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占全区总播面积的比重达到70-80%,无公害粮油作物、蔬菜、瓜类作物播种面积分别占各自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到150家,认证的绿色产品200个,有机食品60个。

建立和健全区、地、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控制面源污染,巩固并扩大农业生态建设成果。

(四)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

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新疆农业知名品牌要突破100个,培育全国农业驰名品牌10个以上。

(五)完善市场体系

到2010年,全区改建、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108个,其中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37个(已建成7个),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10个,自治区级定点市场61个。

培育标准化、规范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0个。

(六)增强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

到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0.7:

1.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地方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33亿元,力争营业收入达到930亿元,税后净利润达到6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的工资部分达到810元。

建成乡镇企业工业园区100个。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利益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推进战略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运用商业化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精品名牌中的推动作用;坚持科技进步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先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示范作用。

(二)坚持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三)坚持围绕农产品加工转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在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关键在突破加工转化瓶颈。

通过加快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繁荣农村经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坚持适应市场竞争形势,提高竞争能力

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重点产业与区划布局

一、主导产业与区划布局

1、棉花。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品质和发展多类型棉花为突破口,以转换流通体制为保证,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建设优质高产的出口棉基地,占领国内优质棉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棉花市场竞争。

发展棉短绒、棉籽蛋白等棉副产品加工业,延长棉花产业链,增加棉花综合效益。

2、粮食。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粮食品质和商品率,重点抓好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等优质粮生产。

大力发展饲料粮,为建设养殖业基地提供有力保证。

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优质粮食、饲料转化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3、加工番茄。

加工番茄是新疆特色农产品和红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依托新疆屯河集团、新中基番茄制品股份公司等龙头企业集团,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积极开发番茄粉、红色素、番茄丁、番茄饮料等系列产品,提高番茄生产加工能力,以优质名牌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番茄制品生产基地,形成集番茄种植、系列加工为一体的番茄产业体系。

4、加工蔬菜。

果蔬加工业是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

要依托石河子神内食品有限公司、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天山北坡经济带胡萝卜生产的自然资源、品种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以及胡萝卜产业发展优势,以建设胡萝卜原料生产基地和产业开发基地为重点,以胡萝卜汁为主导产品,大力开发胡萝卜粉、胡萝卜酱、胡萝卜泥等多类型产品,大力发展胡萝卜产业。

5、奶牛养殖。

在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焉耆盆地等地,依托麦趣尔集团有限公司、金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瑞源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乳品加工业,加快产业化经营;重点开发天山北坡奶业产业化建设,尽快开发出新疆的乳品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6、牛羊养殖。

在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和南北东疆铁路沿线及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依托巴口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开展以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等地方良种为主的、各具特色的肉类生产,尽快建成我区重要的商品肉生产加工基地。

在伊犁州直、塔城、博州、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巴州,依托美利奴细毛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发展细毛羊,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细羊毛生产基地;在阿克苏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州、哈密地区、克州、阿勒泰地区、巴州、喀什地区和乌鲁木齐市,依托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稳定发展绒山羊;在昆仑山北坡和田、喀什和巴州部分县,依托和田地毯厂等企业集团,重发展半粗毛羊;

7、特色果品。

根据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新疆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主导树种向适宜区集中,重点支持南疆林果主产区和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特色林果基地。

南疆优势林果主产区。

继续扩大香梨、红枣、核桃、巴旦木、开心果、酸梅、石榴、苹果的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巩固、完善和提升葡萄、杏等为主的林果基地。

将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建成以核桃、石榴、红枣、杏、苹果等为主的产业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建成以香梨、红枣、杏为主的产业带;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建成以木纳格葡萄、杏为主的产业带。

并在条件适宜的地方,积极发展新疆稀有的酸梅、巴旦木、开心果等特色林果品种。

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特色林果区。

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重点建设以葡萄、枸杞、小浆果、苹果和其他时令果品为主的林果基地。

将伊犁和塔城地区建成以黑加仑、樱桃李等小浆果为主的产业带;霍城县建成标准化鲜食葡萄生产基地;沿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等加快建设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加速建设精河、乌苏枸杞商品基地。

吐哈盆地特色林果区。

吐鲁番和哈密地区重点发展制干葡萄和反季节葡萄,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同时加大哈密大枣的发展力度。

二、培育产业与区划布局

1、大麦、黑大豆。

依托新疆啤酒集团奇台制麦有限公司、俊业制麦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在奇台、巴里坤、和静、焉耆、乌鲁木齐、伊犁和塔城等地发展大麦、黑大豆生产基地。

2、红花。

新疆是我国红花的最大产区,自然生态条件非常符合红花生长,红花产品品质优良,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

依托塔原红花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开发北疆五地州传统红花种植区,建设相对集中和稳定的优质红花基地60万亩,形成规模效益。

3、甜菜。

依托四方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伊犁、昌吉、塔城、阿勒泰、博州、巴州、阿克苏等地(州)27个县(市)的甜菜主产区。

到2010年甜菜总产达到500万吨,满足区内制糖企业加工需求。

4、亚麻。

依托新疆绿旗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天鹰亚麻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建设以伊犁、昌吉、塔城等产区为主的亚麻生产基地,到2010年发展到100万亩。

5、生物质能源。

以甜高粱、甜菜为主的生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在南疆地区以甜高粱、甜菜早熟和特早熟复播品种为主,北疆伊、塔、阿盆地以甜高粱、甜菜正播早熟和特早熟品种为主,昌吉的东三县以甜高粱、甜菜正播品种为主,东疆地区亦可以甜高粱正复播品种为主。

到“十一五”末,可用于甜高粱、甜菜种植的面积达160万亩,具备为年产60万吨生物乙醇提供原料基地。

6、中药材。

依托新疆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重点发展甘草、麻黄、大芸等,加快巴州、伊犁州、阿勒泰市、博州等麻黄草、甘草优势区域专业化人工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到2010年面积达到80万亩。

7、芳香植物。

依托新疆芳香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主要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需要,在焉耆盆地、伊犁河谷、吐鲁番和和田等地加快建设薰衣草、完寿菊、色素辣椒、玫瑰等生产基地,到2010年发展到150万亩。

8、打瓜孜然。

到2010年,其他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到400万亩,其中打瓜250万亩,孜然90万亩。

9、猪禽养殖。

依托三江养殖有限公司、天康食品有限公司、博宁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在昌吉、伊犁、哈密、巴州、阿克苏等地及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重点发展瘦肉型猪;在发展和建设上述重点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域的同时,注意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依托泰昆集团、伊宁向新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阿克苏、哈密、博州、克拉玛依等地,重点发展家禽产业,积极发展土鸽、土鸡、牧鹅、珍禽、马鹿、牦牛、马肉、马(驴)奶等区域特色产业。

10、水产养殖。

以资源环保为基础,坚持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发展特色渔业。

依托天润渔业等企业集团,重点开发裸腹鲟、欧念、江鳕、白斑狗鱼、扁吻鱼、赤鲈等优质土著经济鱼类;调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名优产品养殖。

重点发展乌昌精养高产区、伊犁增养殖区、“两湖”增养殖区和塔里木绿洲养殖区等四个优势产业区。

保护与开发利用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博斯腾湖、乌伦古湖、塞里木湖渔业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优良品种。

池塘养殖重点发展乌昌区、伊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