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7225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环境与发展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五)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133页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9·江西省南昌高一检测]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当今的发展要处理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解析:

第1题,图示内容显示该区域旱涝严重、围湖造田,应是我国南方地区,D符合。

第2题,当今的发展要处理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生态环境可以永续利用,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1.D 2.B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

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4.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地球资源产出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

第3题,由图示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日益提前,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快,应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

选C。

第4题,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所以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球资源总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只会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提前到来;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随意调整。

选C。

答案:

3.C 4.C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6.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解析:

第5题,结合图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天然植被是热带草原,图中表明该区域过度开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加之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巨大,很容易形成土地荒漠化现象。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形成如此恶性循环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素质较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答案:

5.C 6.B

读“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旱灾害频繁

8.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的环境问题,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全球气温波动上升,这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故C项正确。

第8题,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所以需要遵循共同性原则,C项正确。

答案:

7.C 8.C

阅读下面四幅漫画,据此完成9~10题。

9.漫画中人类的行为会加剧气候变暖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10.解决四幅画中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寻找资源的替代品B.提高资源利用率

C.控制人口规模D.减少浪费

解析:

第9题,矿物燃料的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植被破坏则会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二者都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

第10题,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因此解决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

答案:

9.C 10.C

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某城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拟举办以“低碳出行,健康生活,全民健身我先行”为主题的大型自行车骑游活动。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此活动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该城市自行车的使用率

B.缓解了该城市的交通压力

C.贯彻人地协调的思想理念

D.能控制该城市废气的排放

12.该城市私家车增多后,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①噪声污染 ②酸雨加重 ③臭氧层被破坏 ④空气中固体悬浮微粒增多 ⑤交通堵塞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1题,自行车骑游活动既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又减少了碳排放,贯彻了人地协调的思想理念。

第12题,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氟利昂增多,从而破坏了臭氧层;交通堵塞不是环境问题。

答案:

11.C 12.B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回答13~14题。

13.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2500米以上地带B.1900~2500米地带

C.1300~1900米地带D.1300米以下地带

14.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解析:

第13题,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说明该地区人口百分比增大,人口增长快,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

图中弹性系数变小的区域主要在1300米以下地带,是人地关系最紧张的地带。

第14题,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说明人口百分比减小。

其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海拔高的地区没有大量可开垦耕地;大量退耕还林,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会减小;人口迁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同样会减小。

答案:

13.D 14.B

[2019·成都市高一期末]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16.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类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

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17.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解析:

第15题,人类的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①为物质资料生产,③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故②为改善环境质量;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人类与环境统一,故④为人类与环境统一。

第16题,A、B、C三项的叙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

第17题,根据图示分析,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规模。

答案:

15.A 16.D 17.A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8~20题。

18.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19.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20.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

第18题,从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这些城市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是该区域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等级较高,D项正确;上述城市只有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是海港城市,多数城市不处于沿海,A项错误;上述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南京、苏州、上海,B、C项错误。

第19题,图中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从长三角城市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群的外围,即边缘地区,故B项正确;同时可看出,Ⅳ型城市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分散性和零乱性的特点,则A、C、D项错误。

第20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多与上海邻近,有利于上海产业的扩散,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这些城市性质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B、C项错误;同时,这几个城市产业部门各异,如苏州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舟山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业,D项错误。

答案:

18.D 19.B 20.A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填空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资源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

(6分)

①林区过度采伐森林→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________→加剧洪灾。

②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水土流失。

③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___→河流净化能力降低。

④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________→河岸后退→洪水灾害。

⑤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海水入侵。

⑥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________→航道变浅。

(2)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以上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哪一种?

(1分)

(3)为了使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图中范围内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分)

解析:

(1)题,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

从这个地理信息可分析得知林区过度采伐森林使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季多雨,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由于缺乏森林涵养水源,易导致泥沙淤积。

图中②处属于山坡地,山坡地的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如在山坡地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必然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③处由于图中①处过度采伐森林,地表水下渗减少,河流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如果上游用水量剧增,必然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

④处过量开采河沙,导致河床河堤破坏和塌陷以致后退,造成洪水外溢,引发水灾。

⑤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破坏了地下淡水资源。

⑥处河流径流量减少,流速降低,海水入侵,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

(2)(3)题,以上这些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1)①河湖泥沙淤积 ②砍伐森林 ③减少 ④坍塌 ⑤地下水位下降 ⑥淤积

(2)人为原因。

(3)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图中范围内人类首要的任务是在河流上游的山区或山坡地植树造林。

城市地下水不能过量开采或采用,夏季地表水及时回灌,补充地下水,尤其是要保护好水源地和水源林,使河流清水长流,增大河流径流量。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地区生态足迹指满足该地区人口生存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地区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地区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材料二 如图是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生态赤字示意图。

(1)归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态情况。

(3分)

(2)内蒙古、宁夏的人均生态赤字要高于全国其他省区,试分析原因。

(2分)

(3)西藏自治区人均生态赤字最低,试分析原因。

(3分)

(4)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生态赤字?

(5分)

解析:

(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我国总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2)题,人均生态赤字高与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

第(3)题,西藏自治区人口少,经济发展缓慢,对生态破坏程度轻。

第(4)题,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除西藏外,我国总体以及各个省区发展都已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2)经济发展快,资源消耗多,生态恶化严重。

(3)人口少,土地面积大,经济发展较慢,资源消耗少。

(4)人口方面: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方面:

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开发,增加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环境方面:

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2019年8月31日,记者从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华林庄园等28家单位被认定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

示范园区将为加快东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材料二 图甲为东营市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

米),图乙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结构示意图。

(1)请描述该地区农业用地的分布状况,这种状况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________原则。

(2分)

(2)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4分)

(3)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应该作何调整?

理由是什么?

(4分)

(4)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如图乙所示。

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4分)

解析:

(1)题,结合图例和等高线分析。

(2)题,东营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结合图甲可知该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第(3)题,东营水资源短缺,水稻生长需要消耗大量水源,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水资源供需矛盾。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应减少甚至取消水稻的种植。

第(4)题,图乙所示的生产结构,有利于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答案:

(1)海拔200米以上是林地,海拔200米以下是耕地,地势低平处是水稻田。

因地制宜

(2)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水源近便;土壤肥沃。

(3)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规模)。

灌溉水源不足。

(4)有利于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4.近年来,武汉市“农家乐”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中。

(4分)

a.科教b.景区资源与环境

c.经济d.人口

(2)分析该模式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分)

(3)“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解析:

(1)题,景区资源与环境是开展“农家乐”的基础,人口是主导,调控“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发展“农家乐”旅游是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的动力;科教使当地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提升。

(2)题,当地居民利用景区资源与环境开展“农家乐”旅游,经济收入增加,教育投入增加,人口素质提高,人们有意识有能力保护、开发当地资源与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3)题,“农家乐”可以增加就业,解决农民增收难和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d、b、a、c

(2)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3)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较低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