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70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姓名:

学号:

09

院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年级、班组:

09

指导教师:

目录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2

1、引言2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3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

2.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4

2.2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5

2.2.1数据来源5

2.2.2熵值法评价模型的建立5

2.2.3熵值法应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7

2.2.4计算结果8

3、实证分析9

3.1苏杭两大区域9

3.2苏杭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11

3.2.1苏杭近十年经济的发展状况11

3.2.2苏杭经济三产业比较11

3.2.3苏杭经济可持续发展权重比较13

3.3苏杭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13

3.4苏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14

4、结论15

参考文献:

15

苏杭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摘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自古以来,苏州与杭州常常被人们看作是江南水乡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鱼M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都是戴在这两座城市头上的桂冠。

2018年苏州与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五和第八位。

苏州与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各有优势。

本文以苏州与杭州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苏杭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熵值法;苏州;杭州

abstract:

ThereisParadiseaboveandSuzhouandHangzhoubelow.Fromtimeimmemorial,SuzhouandHangzhouarealwaysdeemedtobethemosttypicalcityofthesouthofthe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Thetwocitieshavealwayshadthereputationofanabundantplace,silkoftheHouse,CultureOfTheState.In2018,among20largecitiesofChina,theGDPofSuzhouandHangzhouisnumber5andnumber8separately.AsthemostimportantcitiesofYangtzeRiverdelta,SuzhouandHangzhouhavetheirrespectiveadvantages.WithSuzhouandHangzhouastheresearchobject,thisarticlestructuressustainabledevelopmentevaluationindexessystemsfromthreeaspects--economics,society,resourcesandenviron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whichisonthebasisoftheconnotatio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tputforwardsomeadviceandproposescountermeasuresofJiangsuareaonthebasisofoverallmeritandSpacevarianceanalysis.

keywords:

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

EntropyMethod。

Suzhou。

Hangzhou

1、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

健康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它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特定系统在规定目标和预设阶段内,可以成功地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稳定地约束可持续发展阈值内的概率”,即“一个特定的系统成功地延伸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凡是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事物与空间,有联系的过程都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何种表述,其基本内涵,都是协调好特定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行为,使区域保持和谐、高效、有序、长期的发展能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关键是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从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价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调控服务的,是综合评价区域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的构建来看,由原先只考虑经济因素而发展到综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方面,构建出多层次的目标评价体系。

从评价方法来看,许多学者采取了多种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同时还有学者采用了BP神经网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模型法等。

城市系统由相互作用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

本文运用苏州市与杭州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各有优势,我们也会从苏州与杭州发展的不同指标中得出各自的优势。

本文运用熵值法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具体指标依次进行权重赋值,进而客观评价了苏州和杭州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提出了一些对策。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获得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发展三个方面,构建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市、杭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进行测度和分析;即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19个具体指标,11个评价因子构成[2],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

目标层

系统层

评价因子

评价指标

单位

指标说明

经济可持续发展力

经济水平

人均GDP

元/人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元/人

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

经济效益

工业总产值

亿元

经济速度

GDP增长率

%

人均生产总值生产率

%

社会可持续发展力

社会结构

年末从业人员

万人

人口发展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科技教育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专业技术人员

生活质量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元/人

资源和环境发展力

自然资源

万人拥有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人文资源

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环境保护

工业固体年综合利用量

亿吨

工业废水达标率

%

2.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般原则并结合江苏省具体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各项指标的名称、定义、解释、计算方法、分类等要讲究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

应当选取那些较为稳定、联系性强、能够较好反映可持续发展变化的指标。

<2)综合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项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一身的发展理论,因此相关指标的选取也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内容溶入其中,真正做到客观反映可持续发展。

<3)实用性和客观性原则:

各项指标建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切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为实证分析服务,能为决策提供依据。

因而选取的指标应有明确的含义和代表作用,同时应符合客观实际。

但指标体系所涉及的数据应当是方便收集和整理的,以便于指标统一与核对。

<4)可比性原则:

任何区域间都存在着质或量的差别,就整个江苏省而言,各地级市间、县域间、苏南苏北间都存在差距,在制定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不同特点,利用比较得出结论。

此外,同一区域在时间尺度上也是存在差异的,因而,评价指标的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具有可比性[3]。

2.2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

2.2.1数据来源

文中的具体指标主要来源于《苏州统计年鉴2018》、《杭州统计年鉴2018》,2009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09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其他数据根据相关公式计算而得。

2.2.2熵值法评价模型的建立

熵原是热力学的一个物理概念。

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的度量,信息是系统序程度的度量,两者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无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指标的权重也越大。

反之,信息熵越大,信息的无序度越高,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指标的权重也越小。

据此性质,可应用信息熵反映系统信息的有序程度和信息的效用值,进行客观赋权从而作出综合评价。

假设有评价对象m年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n个指标,形成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阵X={xij}m×n(0≤i≤m,0≤j≤n>,x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

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指标正负取向均有差异,需对初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设评价指标j的理想值为x*j,其大小因评价指标性质而异。

对于正向指标,x*j越大越好,记为x*j(max>。

对于逆向指标,x*j越小越好,记为x*j(min>。

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可以从初始数据矩阵X中找到,评价指标的极值也可以根据横向对比,从其他渠道获得。

定义x′ij为xij对于x*j的接近度。

对于正向指标,X′ij=Xij/x*jmax。

对于逆向指标,x′ij=x*jmin/xij。

定义标准化矩阵:

Y={yij}m×n

其中Yij=X′ij/

X′ij,0≤yij≤1(1>

(2)计算指标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为

ej=-K

yijlnyij(2>

式中常数K与系统的样本数m有关,对于一个信息完全无序的系统,有序度为零,其熵值最

大,e=1,m个样本处于完全无序分布状态时,yij=

此时,e=-K

ln

=K

lnm=Klnm=1,于是得到K=1lnm,0≤e≤1由于信息熵ej可用来度量j项指标的信息(指标的数据>的效用价值,当信息完全无序时,ej=1,此时ej的信息(也就是j指标的数据>对综合评价的效用值为零。

定义dj为第j项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