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文章.docx
《企业融资难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融资难文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融资难文章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重点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宏观形势分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措施等三大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及阐述,以求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较为客观的认识,并结合今后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分析,提出有实质性意义、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对策措施建议。
在分析模型方面,主要采取内外因相结合模式,关于融资难现状,主要从内源融资现状和外源融资现状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关于融资难原因,主要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大方面进行综述;关于解决融资难对策措施,主要从外部政策构建和内在条件培育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及重要力量,其规模总量不断扩张、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成为国家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起源,容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
据初步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8.7%,上缴税收占48%,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岗位的75%以上,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客观局限及社会上片面追求规模经济、偏好“超大规模、超强竞争力、超高技术水准”的发展导向,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
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关注,也最为人们所揪心,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本文拟主要就其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步伐而应运而生的一种经济形态。
概括以来,主要形成渠道有四类,第一种是由当年风起云涌的国有、集体企业、福利企业改制而来,这种企业有一定发展基础,虽基本上已轻装上阵,但历史欠账仍较多;第二种是由具备一定资金、一定技术、一定销售渠道的人出于创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虽在某些要素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整体实力仍不够强,属于一定意义上“跛脚企业”;第三种是由各种原因所限,不能不去创业,由小而大,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积累形成的,这种企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营业态相对低端,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和第二种企业合称为“草根经济”;第四种是由回国创业人员立志于创业而形成,这种企业一般行业较为高端,一般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但资金需求尤其是研发投入等方面,较一般企业要求更为迫切,更为量大。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为主体,主要融资需求为满足流动资金、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等方面,但据国家有关机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60%以上的则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导致在2008金融危机前后被迫停产的中小企业中,近50%的原因是因为资金短缺。
具体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融资机构,特别银行资金,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获得资金,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二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据统计,我国只有大约1.4%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总规模占信贷总额比例很小;三是已经获取的贷款利率大都较高。
由于是主要集中在期限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贷款的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多的项目。
这三大方面集中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主要从内外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本身因素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可忽视的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及信用水平较低,影响其融资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等五个要素,银行据此对企业信用等方面进行顶定级,进而确定放贷等方面额度。
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情况很不尽如人意。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
另外,由于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滞后,信用信息传输渠道不通畅,导致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满足率;三是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四是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变现能力较低,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
中小企业在寻求担保机构担保时,由于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在半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年;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另外,由于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无形中限制了中小企业资金的融通,或者通过繁杂的担保手续,高昂的担保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2、对银行放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都是盈利性的金融企业,而给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
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配比贷款数额不大,但配比贷款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银行从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倾向于进行对大型企业放款的“批发”业务,而不愿从事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
据世界银行近几年调查显示,大额贷款的运作费用约占贷款总额的0.3%—0.5%,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由于金额较小,管理费用高达2.6%—2.7%。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也都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负债水平整体偏高。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目标,经营行为短期化(一般只有3年-4年),有较高的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
根据工信部调查结果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打分,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70%左右的小企业在开业后的1-3年便倒闭破产。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经营的不确定性,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从而难以提高银行的放贷热情。
此外,企业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包括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也都大大低于大型企业。
所以,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银行都难以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
3、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现象较为普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容易作出逆向选择。
而逆向选择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企双方在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上存在信息不对称。
目前,金融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比较容易地获取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
对非上市的大型企业,其规模庞大的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群体,也可以成为银行获取信息的来源。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要差得多,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许多企业缺乏有关财会信息的书面或计算机存储的资料,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财务记录不全,会计账目混乱,超过60%的中小企业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持续经营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所从事行业等更频繁,关联方的规模较小,进而信息披露的渠道也较为狭窄。
(二)当前客观的外部条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1、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途径的金融体系方面因素。
一是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占有信贷资源的80%以上,但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企业,并且双方已经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伙伴关系。
尤其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压缩了风险资产的比重,集中将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
另外,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实行了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因此,无论是信贷员还是基层银行,都不愿意冒更大的逆向选择风险。
据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二是商业银行集权式经营模式的推行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面对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各国有银行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通过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使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制约了基层商业银行的的信贷行为,造成了基层银行存多贷少,只有推荐权而没有放贷权。
这样即使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被基层银行推荐上去,最终能否获得贷款,主要取决于上级银行在保证大企业需要后的资金规模,而不是被推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
基层银行权限的缩小,加上银行有意识地控制新增贷款客户,致使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集中在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城镇的中小企业贷款更为困难。
三是银行系统缺乏创新手段和方法。
现行的银行信贷普遍存在操作流程长、环节多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例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向银行贷款时,还要对其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而完成这些手续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错过资金的最佳效益期,与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季节性要求差距较远。
另外,目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了基准贷款利率,而且上下浮动的范围较窄,这样就使商业银行难以通过对不同贷款风险和特殊的服务进行定位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从而使贷款利率不能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商业原则,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失去政策支持和商业诱惑。
四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在国有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向上集中的情况下,为减少银企的信息不对称,创建对本地中小企业更为了解,能有效防止企业“赖帐”的地方金融机构就成了一条重要举措。
但实际上,目前我国此类金融机构在数量上还比较少,主要是刚刚兴起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难以充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需求。
就我国地方金融的运营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原本潜在的金融风险易于向现实转化,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比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机构还面临亏损和支付风险的压力。
为摆脱困境,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不得不把贷款的重点放到了大型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则动力不足。
此外,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
尽管我国一些地方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都处于初级阶段。
在我国企业信用低下、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素不完全时,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信用担保机构的在对中小企业支持方面的缺失或缺位,也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程序被迫中断.
2、作为-
2、
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仍存在对中小企业实际支持不够的因素。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强。
近年来,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但相对于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较为完善和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历史欠账较多,尤其是在设置配套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体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健全。
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由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在实际中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二是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
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
在股票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的最大障碍是规模限制。
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
在债券市场上,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很多中小企业所接受。
三是社会信用环境使民间资本难以很好利用。
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外,吸引的资金就是民间资本。
但是,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规模扩张需求外,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
民间资金市场不能健全发育,主要与目前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有关。
二、未来一段时期宏观金融政策形势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是密切相关
的。
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
策。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央行、证监会、保监会等近期召开的工作会议要求,可以较为清晰地研读出2011年国家在宏观金融政策有五个方面的主要情况:
(一)货币政策上,国家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和信贷管理较以往从紧是必然趋势。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意味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结束。
反应到具体层面:
一是商业银行在信贷规模方面将适度从紧。
据专家分析,2010年全国新增信贷规模为7.95万亿左右,但考虑压缩票据贴现规模和发行理财产品等因素,真正的信贷投放量接近10万亿,与2009年相当。
尽管新一年信贷总盘子尚未确定,但从各商行上报计划来看,大体上在2010年投放量的8—9折;据专家预测,2011年全国信贷规模将在7万亿左右,表面上少了近1万亿,实际上少得更多。
如果以全国信贷平均水平以及我市可压缩票据规模测算,则2011年全市年度新增贷款量比上年度同比约将减少80—100亿元的盘子。
二是银行放贷管理方面将适度从严。
银监会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个指引和三个办法”,强调银行信贷的全流程管理,银行将更加重视前端风险控制,更加重视合同管理即“实贷实付”,在一定程度上将对企业贷款人的管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已无灵活运用信贷资金的空间,一部分管理水平比较低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将更难得到贷款。
(二)利率政策上,国家金融宏观调控任务之首是“稳物价”,银行利率的上调将客观上提高企业融资成本。
在利率管理上,国家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市场化。
明年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调控的针对性,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反应到具体操作层面上,就是利率的上调将成为必然趋势。
2011年2月份—5月份,国家已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了4次。
专家预测,我国已经进入加息通道,加息将成为常态。
这一方面,固然能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但客观上必然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上涨,继而导致企业运行成本的上扬。
(三)汇率政策上,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走强,升值压力较大。
央行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从理论上讲,汇率有上升、下降、持平三种可能。
但大部分专家认为,当前国际形势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很大,可以预期人民币升值仍然存在较大可能性。
有关专家预测,今年至少上升5个百分点,这必将对涉及到出口型的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信贷投向上,国家将逐步调整信贷投向政策,部分行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银行信贷的支持。
国家将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重点支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以及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
在这方面,而中小企业,尤其是从事低端营业领域的企业将因为产业政策导向问题,失去银行信贷支持,进而可能引发资金链方面的问题。
(五)直接融资上,国家将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等方面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中国证监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深入推进债券发行监管改革,显著增加债券融资规模;继续壮大蓝筹市场和中小板市场,落实创业板定位,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
从目前各方面信息综合反馈看,国家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等角度出发,明确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加大股市、债市发展力度,切实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措施研究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必须坚持要对症下药,根据表现出的突出问题,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二是必须坚持要双管齐下,从瞄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出发,强化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机制,同时着力创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形成有力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氛围。
(一)中小企业要通过发展不断夯实融资基础和条件
1、中小企业要积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要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同时引导企业加强管理。
面向市场。
应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科技管理一体化,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依靠生产和科技,注重质量内涵型发展,通过激烈的生产竞争和优胜劣汰,使其保持活力并不断发展。
同时要树立竞争意识。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
2、中小企业要切实增强信用意识。
要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应牢固树立信用观念,将信守企业信用作为企业立足之根本,着力塑造“守信用”的良好企业形象,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融资的金额以及偿还方式在自身最大能力范围内,杜绝恶意融资现象;二是确保将融资来的资金用在企业发展方面,杜绝肆意挥霍现象等,努力提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在社会上的信用等级度。
(二)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充分发挥间接融资主渠道。
1、大力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积极调整信贷政策,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
要更加强化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力量,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间紧、时效强的特点,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程序,对一些经营基础和财务制度计划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实行综合后单项授信,在额度之内优先办理。
要合理调整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向,突出支持地方重点小企业,使这些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支持中小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2、要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要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中小银行建设,积极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
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
要在落实好监管责任,加强监管力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相关方面积极性,成立更多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与银行信贷相辅相成的信贷体系。
努力通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全区域覆盖和中小银行的数量扩张,努力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建立健全适应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设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向符合融资条件但担保资产缺乏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弥补其信用不足,并为银行分担贷款风险。
二是鼓励民营资本介入担保行业,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基金和民营商业性担保基金。
基金按照互助、互信、互担风险的原则,向会员提供信用保证,帮助他们向银行取得短期融资。
以这些机构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并积极向地级市一级延伸,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
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对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应该实行强制性的再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好对中小企业贷后资金运用的监管工作。
政府也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建立风险有限补偿机制,即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担保机构发生的最终代偿给予一定的补偿。
政府应指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机制,对由担保机构担保的企业贷款的利率适当下浮,实行差别利率,实行低于无担保的同类企业贷款利率。
4、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业。
租赁融资是现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渠道,西方发达国家25%的固定资产都来自租赁。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多数技术设备落后,且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去更新。
发展融资租赁业,企业就可以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通过融资租赁的手段,添置或更新设备,且资金占用较少。
(三)以推动企业上市或发债和积极开展股权融资等为主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努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1、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资金需求,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
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优秀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宽阔的发展平台,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的要求。
(七)全力推动企业直接债务融资。
实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余额倍增计划,努力弥补信贷资金收缩出现的缺口。
一是要重点围绕好保障房建设、水利、农村等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好国有企业、有条件的优质企业以及开发区等有效平台,加大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力度,推动发行企业债;二是鼓励企业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或集合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三是要积极鼓励已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公司债。
2、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好债务融资工具。
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主要包括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的企业债券、经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审核注册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以及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的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券等三部分。
政府要组织培训,多渠道加强宣传工作,重点针对广大中小企业对企业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的发行要求、发行成本、发行效率、资金用途是否受限、融资期限是否灵活等内容缺乏了解的情况,通过专场银企对接、发放宣传资料、邀请承销商组织专家讲座、现场政策咨询等方式,多角度比较分析和宣传其特点、优势及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积极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发融资积极性。
同时加强行政推动,强化与交易商协会的沟通协调,争取协会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积极配合交易商协会防范风险,有效规范市场竞争。
针对中小企业体量一般较小,单独发债条件欠缺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工作,优化组合拟发集合债的中小企业,选择适合的信用评级机构,确保集合发债的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达到规定要求。
3、努力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风险高、规模小、知名度低、建立时间短等特点,绝大多数不能进入证券主板市场,但其中不乏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和发展风险投资,或由政府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牵头民营资本或国内外知名创业投资公司、专业团队,组建本地创业投资公司,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模式,注重于本地中小企业、注重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途径。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搭建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创投公司的沟通平台,如定期发布拟引进股权融资企业的情况,发布创投公司的情况介绍,举办股权融资对接会等形式,帮助中小企业更多的了解股权融资的作用,并借助这一手段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4、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投资人投资风险,为中小企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