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装载机的维修保养讲解.docx
《矿用装载机的维修保养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用装载机的维修保养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用装载机的维修保养讲解
附件:
采煤工作面设计审批和验收管理规定
采煤工作面设计是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工作面设计和验收管理,改善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实行有序开采,特制定本规定。
一、采煤工作面设计
(一)设计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设计手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以及煤炭行业有关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矿井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煤矿总工程师设计手册》
4、集团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和采区地质报告
5、矿总工程师批准的采煤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6、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7、矿总工程师提出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二)采煤工作面设计编制及审批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前,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采煤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对煤层产状变化、地质构造、水情水害、瓦斯涌出、煤层自燃、煤尘爆炸性等情况进行认真预测,对井下四邻情况、地面建(构)筑物、高压线、公路、水体等情况进行认真核实,说明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因素,并提出采取措施的建议。
2、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矿设计人员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
设计人员设计前要认真阅读有关设计文件,对采煤工作面有影响的因素,要在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设计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对掘进地质说明书和采煤工作面设计,矿总工程师必须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并履行签字审批手续,总工程师签字后,报矿长审批。
4、集团公司每季度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一次审批,审批由集团采煤副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地质处、生产技术处、通风处、机电处、设计院、安监局等处室对矿设计审批手续完善的工作面进行会审,并报集团总工程师批准,集团以书面形式通知矿执行。
5、各矿所有采煤工作面设计都必须进行审批,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审批的,要及时报告集团采煤副总工程师,报告时间距送道时间不小于1.5个月,并在巷道掘进前一个月完成审查工作。
(三)设计内容
1、采煤工作面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两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编制格式及内容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___矿___采(盘)区___工作面
设计说明书
矿长___
总工程师___
生产技术科科长___
审核人___
编制人___
20××年×月×日
___采(盘)区___工作面设计说明书会审名单
矿总工程师___
采煤副总工程师___
开掘副总工程师___
通安副总工程师___
机电副总工程师___
运输副总工程师___
地测副总工程师___
地测科___
生产技术科___
机电科___
通风科___
安监处___
矿调度室___
前言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
第二节煤层特征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第四节地质构造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六节瓦斯煤层地温
第七节工作面储量
第八节主要问题隐患
第二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第一节工作面巷道组成及用途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第三节巷道断面选型及计算
第四节工作面巷道支护监测分析
第五节巷道施工组织
第三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煤系统
第二节运料系统
第三节通风系统
第四节瓦斯抽采系统
第五节监测监控系统
第六节供电系统
第七节压风系统
第八节供水系统
第九节排水系统
第十节其它系统
第四章煤炭开采
第一节采煤方法
第二节设备安装
第三节工作面初采、收尾、过构造设计要求
第四章安全技术设计
第一节安全系统设计
第二节安全预防
前言
一、工作面计划掘进时间,工作面开采衔接时间
二、工作面存在重大危险因素或安全问题
三、工作面设计的主要特点
四、矿井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五、其它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
一、工作面在采(盘)区内的位置,与上、下及周边工作面的关系,留设的安全煤柱等。
二、工作面与地表的相对位置,地表特征,地面铁路、公路、河流、沟谷及地面建(构)筑物等。
三、与相邻工作面有无压茬关系,相邻工作面开采对本工作面的影响情况等。
附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煤层特征
一、成煤地层年代、煤层编号、煤种工业牌号、煤质特征:
发热量、灰分、挥发分、硫分等。
二、煤层赋存状况:
走向、倾向、倾角、夹矸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煤层硬度,煤层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煤层结构。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一、顶底板名称、岩性、厚度、普氏硬度、岩性特征
二、有高低抽巷的工作面,要有本巷道所处层位的顶底板岩性。
近距离煤层开采要明确层间距(最大、最小、平均层间距)。
顶底板岩性应列表表述,并附工作面地质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褶曲发育情况及分布,附断层特征表
二、陷落柱发育情况及分布,附陷落柱特征表
三、火成岩侵入程度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四、冲刷带范围或煤层分叉合并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含、隔水层特征:
主要包括影响采掘的主要含、隔水层位置、厚度、富水性、水位等特征;
二、地质构造导水性:
包括断层性质及导水性分析,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导水性分析。
三、带压开采条件评价:
包括工作面具体带压情况,突水系数、是否受构造影响、承压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带压开采安全分区等
四、地表河流、湖泊等水体对工作面开采的影响评价。
五、工作面四邻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周边及上部采空区、小窑、古窑等积水情况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六、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确定工作面水文地质类型。
第六节瓦斯煤层地温
一、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及其确定依据
二、工作面开采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三、煤层爆炸性、爆炸指数,煤层自燃发火等级及发火期
四、地温情况
第七节工作面储量
一、工作面设计工业储量、可采储量
二、工作面布置周边形成的不可回采的边角煤量
三、工作面留设煤柱的损失煤量
四、资源设计利用率
第八节主要问题
一、工作面地质储量、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火区、瓦斯资料的精确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说明
第二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第一节巷道组成
一、工作面主要巷道及用途,包括运煤巷道、运料巷道、通风巷道、采掘设备安装巷道等。
二、工作面辅助巷道及用途,主要包括瓦斯抽采巷道、联络巷、配巷等。
三、工作面硐室及用途,主要包括安装绞车硐室、机电硐室、油脂库、备件库等。
第二节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层位,穿越煤岩层情况,巷道起止位置,与各巷道的链接关系,巷道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坡度,巷道长度等。
附巷道设计平剖面图
二、各种硐室设计位置及规格。
附硐室设计图
第三节巷道断面选型及计算
一、巷道断面形状及大小。
表述其毛断面和净断面
二、巷道支护形式。
选择支护材料的材质、规格、性能,表述其支护安装要求。
附巷道支护断面图与平面图
三、相邻工作面巷道支护情况。
设计工作面巷道支护与相邻工作面巷道支护比较,并对设计工作面巷道支护进行理论验算。
第四节巷道支护监测分析
一、巷道检测内容。
表述检测仪器的规格、性能和检测要求
二、设计巷道允许变性条件。
与相邻巷道相同支护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并进行理论验算
三、矿压观测分析要求。
矿压观测跟踪和对设计部门的反馈要求。
巷道需二次维护的要求及巷道支护形式。
附二次维护的巷道支护图
第五节巷道施工组织
一、巷道掘进方式。
选择掘进设备的规格、性能
二、临时支护形式,对最大、最小控顶距的要求
三、巷道工程量和工程安排工期。
附掘进正规循环图表、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巷道万吨掘进率
第三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煤系统
一、从工作面至地面运煤系统。
附运煤系统图
二、工作面顺槽至采区各环节运输设备型号、规格及储装运能力
第二节运料系统
一、从采区车场至工作面运料系统。
附运料系统图
二、工作面运料设备选型和能力验算,说明设备的安装方式,安装的强度质量技术要求和必须满足最小安全间隙的要求。
附运输设备安装布置图
三、巷道转弯处应满足工作面最长物料的运输条件。
如采区巷道进入工作面顺槽采用铺设钢轨时,该处巷道应能满足设计道岔曲率半径的要求。
附轨道铺设平面图
第三节通风系统
一、工作面通风系统方式。
进风从地面至工作面,回风从工作面至回风井。
附通风系统图,图中标注通风设施位置、各巷道段的风量。
二、相邻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情况,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及涌出区段
三、分析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最大瓦斯涌出量,计算确定工作面最大配风量。
四、根据本采区最大可供风量和最多供风地点确定该系统对设计工作面的最小供风量,系统对工作面的最小供风量与设计工作面所需最大风量比较确定工作面供风系数是否满足“一通三防”有关规定。
第四节瓦斯抽采系统
一、工作面瓦斯抽采方式、抽采设备(型号、规格、能力等技术性能)、抽采系统。
附抽采系统图
二、工作面抽采钻孔设计,打钻设备(型号、规格、能力等技术性能)、封孔要求。
附钻孔设计图
三、工作面抽采管路设计。
明确管路材质、规格、安装方式及要求
四、预测瓦斯抽采指标。
占相对瓦斯涌出量的百分比
第五节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设备(型号、性能)。
附监测监控系统图
二、设计工作面监测监控接入方式,检测内容及检测方式,探头布置位置
三、检测标准及断电范围
第六节供电系统
一、从采区变电所至工作面的高、低压供电系统。
附供电系统图
二、采区变电所主变容量,工作面负荷统计,工作面主变选型及能力校核
三、工作面各进出线电缆选型(型号、规格、断面、长度等技术指标列表)
四、供电安全保护及其整定值
第七节压风系统
一、从采区供风管网至工作面用风地点。
附压风系统图
二、采区压风系统供风能力,说明可供风量及风压。
工作面所用设备的额定风压和额定耗风量,统计工作面最大耗风量,校验工作面供风可靠性。
第八节供水系统
一、采区供水管网至工作面供水地点。
附供水系统图
二、采区供水管网可供工作面最小水量及水压,工作面设备的最小需水量和水压,校验工作面供水效果
三、工作面供水管路设计。
表述设计管路管径、长度,工作面设备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清水加压泵和水质过滤器选型
第九节排水系统
一、工作面涌水水源,预计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二、排水泵和排水管路设计选型(型号、规格、能力)
三、排水能力校核
第十节其它系统
一、通讯系统:
通讯方式、通讯设备型号、数量、安装位置。
附通讯系统图
二、综合防尘系统。
综合防尘措施,设备型号、安装位置,附综合防尘系统图。
三、防灭火系统:
防灭火方式、设备选型、安装位置。
附防灭火系统
第四章煤炭开采
第一节采煤方法
一、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设备选型。
表述设备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要求,作为集团公司提供设备的依据
二、工作面支架、端头支架、超前支架(柱)选型,表述支架(柱)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要求,作为集团公司提供设备的依据,并对支架支护强度进行验算校核。
三、矿压监测仪器仪表选型及安装要求
四、确定工作面采高、正规循环图表、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节设备安装
一、确定设备安装数量、安装位置,确保两端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良好的支护条件
二、确定转载机与工作面运输机、顺槽皮带的搭接关系,确保设备正常配套,顺槽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三、确定集中控制列车的数量、安装位置和移动方式
四、校验工作面最大、最小采长与设备的相关性,以及采取的措施。
附工作面安装图
第三节工作面初采、收尾、过构造技术要求
一、初采的主要技术要求
二、收尾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过构造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五章安全技术
第一节灾害事故预防
一、水灾事故预防。
地面水灾威胁及井下水灾致灾因素分析,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二、火灾事故预防。
外因火灾、内因火灾致灾因素分析,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三、瓦斯事故预防。
甲烷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燃烧、爆炸、突出事故致灾因素分析,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四、煤尘事故预防。
燃烧、爆炸事故致灾因素分析,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五、顶板事故预防。
冒顶、冒顶堵人事故致灾因素分析,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六、其他事故预防。
事故致灾因素分析,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安全避险系统设计
一、安全避险系统选型。
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型号、规格、性能
二、设备安装位置、数量和安装要求。
附安全避险系统图
第三节工作面避灾路线
发生灾害事故时避灾路线。
避灾路线遇堵时利用避难硐室、救生舱、压风自救装置等避灾措施。
附避灾路线图。
第二部分工作面设计图纸
1、设计工作面平、剖面图。
应包括工作面所有设计巷道(工作面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巷道均要做出剖面,包括高抽巷、低抽巷、高位钻场和低位钻场)、硐室、底板等高线、地质构造、系统必须的设施,反映工作面及巷道工程的几何尺寸,设计工作面与周边、上下工作面或巷道的关系,体现各种煤柱的留设情况。
图中要有图例和必要的说明。
2、巷道断面图和巷道支护图。
说明支护材料的型号、规格、材质和支护参数。
应反映掘进和回采时巷道的有效利用空间
3、运煤、运料系统图
4、供电系统图。
应反映供电设备的名称、容量、电压和电缆的截面和长度
5、通风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
应反映设计工作面内各条巷道的配风量
6、瓦斯抽采系统图
7、供、排水系统图,防尘系统图,防灭火系统图
8、压风系统图
9、工作面设备安装布置图、设备配套图和端头支护图。
工作面设备布置图中应充分反映设备与巷道的空间关系,包括两端头设备与巷道的关系,反应运输设备与端头支护之间的相互尺寸关系等,设备布置应符合标准的安全间隙。
说明工作面最大、最小采长和设备的适用性。
采煤工作面安装设计可在工作面巷道形成后进行设计修改,但必须在工作面设计时做出初步设计,并审批合格。
10、工作面安全设备布置图和避灾路线图
所有图纸都要按照设计标准在图纸中标注图例。
二、工作面施工与验收
(一)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没有设计或设计审批未通过的工作面严禁组织施工,设计审批的批复报告作为进尺考核的前提条件。
(二)采煤工作面施工前,必须根据《采掘运作业规程管理细则》的要求,提前两周编制好作业规程,并对施工单位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贯彻考试后,方可组织开工。
(三)施工过程中,如煤层、顶底板、瓦斯、地质构造、周边采掘等情况发生变化时,矿要及时采取措施,需要修改设计时,应以设计卡的形式进行修改,不得在原设计图中进行修改,修改的设计经矿总工程师批准为准,并要补充施工措施。
(四)采煤工作面巷道工程竣工后,由矿总工程师安排地测、通风等有关部门,采取物探、钻探等手段,进一步做好地质调查工作,查明地质构造,并绘制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纲要图、工作面平面图和巷道剖面图,上覆煤层的巷道布置图和积水线图,有探放水措施、工期和负责人,有瓦斯抽采设计及抽采情况说明,“一通三防”安全评价许可意见书,通风系统图,瓦斯抽采系统图,防尘防灭火系统图和监测监控系统图,以书面形式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审核,通风处牵头组织地测、生产、安监、调度等单位,按集团有关规定进行安装前的验收,验收时矿必须向验收组提供采煤工作面设计审批件,验收合格经通风处长批准后,租赁公司方可供给设备,进行安装。
(五)为保证采煤工作面设备质量,机电处应组织有关单位及人员,对设备提前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出厂、下井使用。
(六)采煤工作面设备安装前,必须编制工作面施工设计和工作面安装规程,确定沿线运输设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
(七)采煤工作面安装竣工后,矿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转后,由矿长签署报告向集团公司机电处提出投产前验收申请。
(八)机电处接到验收申请后,牵头组织生产、安监、调度、通风、租赁等有关单位按集团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验收时矿必须向验收组提供通风处批复的验收报告,验收合格经机电处长批准后,矿方可移交生产队组进行生产,否则,工作面不得投入生产。
(九)验收不符合设计的工作面,生产技术处不作为构成回采煤量工作面进行考核,矿应根据验收情况进行整改,并经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列入构成回采煤量工作面进行考核。
(十)工作面采完后,矿要对工作面回采情况、技术经济指标、材料消耗、设备使用情况、瓦斯治理、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总结,写出书面材料报生产技术处备案。
三、晋兴公司、吕梁公司、临汾公司比照集团公司文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区域公司采煤工作面设计审批和验收管理规定,对所属矿井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考核,并将审批的工作面设计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