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6751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福建省莆田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福建省莆田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2.荀子说:

“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

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

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

3.《尚书》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C.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

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

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5.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

“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

”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6.李洵认为:

“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材料中“角色”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7.西方学者称中国古代某学说为“Neo-Confucianism”,这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

该“学说”是指

A.孔孟儒学B.董仲舒的新儒学C.程朱理学D.明末清初的儒学

8.著名学者梁思成对于北京中轴线曾经赞美道:

“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

这里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包涵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③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④居中不偏的儒家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

10.“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

”横线处的文字是

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

11.右图为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鄂君启金节,1957年安徽省寿县出土。

自铭“金节”,是战国时期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

舟节文字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都是自鄂出发,一年均往返一次。

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

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

对该金节认识正确的是

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的重要实物史料

表明当时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

节中文字字体后来演变为小篆,通行全国

证明当时楚国经济领先于其它各国

A.

B.

C.

 D.

12.图7中书法的特点应该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C.兼具规矩和放纵,雅俗共赏

D.造型准确,线条流畅,以意传神

 

13.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

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14.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B.八仙来自于民间

C.道教的广泛传播D.商品经济的发展

15.京剧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响无疑占据了决定地位,并因而形成京剧内部的本土文化传统。

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剧史并非纯粹的本土固有文化传统的反映,其发展过程中受新文化影响的是

A.昆曲的士大夫文乐理念

B.戏曲的教化意识

C.市民阶层的休闲娱乐需要

D.改革部分格律化、规范化的程式接近真实生活

16.“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

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

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

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

17、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

“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18、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9、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0.“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都是偏颇的。

”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

A.割断了欧洲的历史B.对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C.促进了人性的觉醒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1.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

A.揭露社会的黑暗

B.歌颂反抗精神

C.推崇人文主义

D.促进商业的发展

2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主张

孔子的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B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等书籍

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

C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得到了弘扬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运动

23.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

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24.马丁·路德提出“履行世俗内的义务是讨神喜欢的唯一之道,此一道路且唯独此道为神之所愿,也因此,任何正当的职业在神之前绝对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一主张

①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发展②体现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③有利于提高君主权威④体现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

“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

”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27.某思想家认为:

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

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信仰得救C.理性主义D.天赋人权

28.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影响不同,但都对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主要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B.建立欧洲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C.阻止了黑人奴隶制的建立D.奠定了民族独立的理论基础

29.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在《献给黑人兄弟的一封信》中说:

“大自然给了你们与白人一样的智慧、理性和厚德。

那些人到你们的岛屿上,靠你们的劳动和痛苦而发大财,却觉得自己有权利写一些诽谤性短文侮辱你们,还不允许人进行反驳。

这种不公平,更促使我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为了人的自由而抱不平。

”这段材料说明

A.启蒙思想蕴含对殖民主义的反思B.法国的殖民扩张最为野蛮

C.奴隶贸易受到广泛的批评和抨击D.黑人奴隶要求自由和平等

30.“他们是国王、皇帝及公爵的乖巧臣民,从没有半句怨言。

他们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永生的来临,现在他们开始尝试在尘世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

文中“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

A.古希腊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31.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

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

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

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康德: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32.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C.主张法抬,反对礼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3.康德认为: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4.以下对这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的分析,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都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革命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35.《西方文明史》谈到: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

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

36.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阐发了他奠立于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上的进化论,并将其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

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A.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觉醒B.为欧洲国家殖民扩张辩护

C.为殖民地解放提供思想武器D.达尔文否定了神造世界说

37.马克思说:

《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

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38、“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

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这里的“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是指

A.信仰得救B.限制王权C.民主革命D.理性平等

39.孤独/亲人的丧失/又一次漂泊在海上/自然的慰藉/我没有爱过这世界/意大利一个灿烂黄昏/罗马/荒墟。

这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诗人拜伦的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下列作品与此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蓝色多瑙河》B.《战争与和平》C.《人间喜剧》D.《向日葵》

40、“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

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

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4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

这基于两个原因:

(1)亚欧非大陆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

(2)新兴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

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

——柏克《世界史:

大时代》

材料二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

英国外交大臣说:

“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

”这些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5至20世纪中欧文明交流的相关史实,分析其积极影响。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在“公使进京”问题上的分歧和解决手段。

(6分)

(3)结合材料一、二,以“多样性”、“对话”、“交融”为关键词,谈谈你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4分)

42.(14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

……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

《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

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5分)

材料二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1图12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

(5分)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

《世界:

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

以从牛顿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4分)

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之中最重要的一条脉络,从先秦孔孟的创立形成到宋明朱王的继承发展再到现当代中国新儒学的兴起,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西方各个思想流派,人文思想都是贯彻始终。

——摘自《文明之旅》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源头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BCCAACDDAAADADDBCBBADCADACDABAAAADDBDAD

二、非选择题

41.(14分)

(1)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

(2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2分)

(2)分歧:

西方坚持公使进京,并作为条约制度的核心,为此不惜武力解决;中方则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拒绝公使进京,并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护传统外交体制。

(4分)

解决手段:

通过战争,西方将其观念强加于中国。

(2分)

(3)认识: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基本特征,应加以尊重;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积极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

(4分,两点即可)

42、

(1)观点:

肯定生命价值;热爱世俗生活。

(2分)

背景:

基督教会及其神学的统治;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

(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进一步了解非洲全貌(及亚洲东南部岛屿)。

(2分)

影响:

冲击了西欧中世纪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和世界的热忱;促进人文精神发展。

(3分)

(3)自然法则:

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经典力学体系)(2分)

意义:

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分,任意两点即可)

43.

(1)主张: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

不同影响:

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4分)

(2)产生源头不同: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西方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2分)

 内容关注点不同:

(1)人的属性。

中国强调人是“社会”的人;西方强调人是“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中国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

中国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性是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力量。

(4分,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