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5908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docx

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

2021年二级建造师施工技术篇132个数字考点

1、民用建筑按地上高度和层数分类

单或多层

h≤27m住宅建筑

h≤24m公共建筑

h>24m单层公共建筑

高层

h>27m住宅建筑

h>24m公共建筑且≤100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

超高层

h>100m的民用建筑

2、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装饰构件、花架、空调冷却塔等设备,不计入建筑高度。

3、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及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凸窗、窗扇、窗罩时,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60m。

4、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5、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6、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

临空高度

h<24m:

栏杆高度≥1.05m;h≥24m:

栏杆高度≧1.10m。

其他

①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②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7、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平台转向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沿线量起不宜小于0.9m,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平台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8、屋面排水坡度

结构找坡

坡度应 ≥3%

建筑找坡

坡度应 ≥2%

9、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

10、采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时,其中应有2个及以上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

(2)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房间应有不小于75%的面积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

11、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通风开口有效面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2)厨房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²。

12、室内允许噪声级

场所

昼间

夜间

卧室

≤45

≤37

起居室

≤45

≤45

13、空气声隔声评价量:

分隔卧室、起居室的分户墙与楼板

>45dB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建筑的楼板

>51dB

14、室内热工环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0.4。

围护结构保温层设置

控制窗墙面积比,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大于0.70。

15、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梁的抗震构造

1、梁的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柱的抗震构造

1、柱纵向钢筋配置规定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压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

2、柱箍筋配置要求: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

(1)柱端,取柱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6、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构造柱构造

 

(1)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粱相连。

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楼梯间构造

 

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通长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网片。

1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规定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8、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临时性结构

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年

普通房屋和建筑物

50年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00年

19、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为Ⅰ-A(一般环境轻微作用)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最低为C30,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最低为C25。

2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C40。

21、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22、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要求

箍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1/4跨度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

但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 。

 (4)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23、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

(1)当L长/L短≤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2<L长/L短<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L长/L短≥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24、现浇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

单向受力屋面板、民用建筑楼板

60mm

单向受力工业建筑楼板

70mm

双向板

80mm

无梁楼板

150mm

现浇空心楼盖

200mm

25、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26、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

脱开方法时

墙体高度超过4m时设置,且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

不脱开方法时

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

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度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27、型钢是钢结构中采用的主要钢材。

厚板(厚度大于4mm)主要用于结构,薄板(厚度不大于4mm)主要用于屋面板、楼板和墙板等。

28、

(1)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不小于1.25;

(2)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超屈比)不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

29、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30、采用胶砂法来测定水泥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根据测定结果来确定该水泥的强度等级。

3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试件:

边长为150mm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温度20±2ºC,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以ƒcu表示,单位为N/mm2或MPa。

32、轴心抗压强度的测定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

轴心抗压强度fc=(0.70~0.80)fcu。

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计算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33、混凝土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比值有所降低。

34、砂浆的保水性用分层度表示。

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

35、砌筑砂浆的强度用强度等级来表示。

砂浆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值(单位为MPa)确定。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分为M30、M25、M20、M15、M10、M7.5、M5七个等级。

36、下排式坐便器排污口安装距应为305mm ,后排落地式坐便器排污口安装距应为180mm或者100mm;所有带整体存水弯便器的水封深度应不小于50mm。

37、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分为:

0.50h、1.00h、1.50h、2.00h、2.50h和3.00h。

38、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9、土方工程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40、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41、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 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42、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

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不大于1m,台阶高宽比为1:

2,然后分层填土,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

43、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实机

250-350

3-4

柴油打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200

3-4

44、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45、明沟、集水井排水

(1)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m~40m设置集水井,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5m。

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m~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46、采用回灌技术。

采用回灌井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47、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烧结普通砖相对含水率宜为60%~70%。

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毛石大于3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细砖或碎石处理。

48、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

49、基础墙的防潮层宜用1:

2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20mm。

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50、混凝土基础

条形基础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设备基础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300~500mm。

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5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

52、基坑支护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重要性系数γ0

一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围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很严重

1.10

二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围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严重

1.00

三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围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0.90

53、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54、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注:

起拱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

55、底膜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值百分比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56、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57、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8、对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对HRB335、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59、钢筋安装

1、柱钢筋绑扎

(1)接头位置距离楼面≥500mm,≥H1/6,≥hc(较大值)。

(2)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箍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柱形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箍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3)如设计无特殊要求,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二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2、墙钢筋绑扎

墙(包括水塔壁、烟囱筒身、池壁等)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或层高加搭接长度,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

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 梁、板钢筋绑扎

(1)梁板上部钢筋接头位于跨中1/3;下部钢筋接头宜位于梁端1/3。

(2)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60、骨料选择:

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

61、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6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2)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

(3)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00kg/m³。

(4)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含气量不宜大于4%。

6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64、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1)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2)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65、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6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

(2)柱、墙水平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20mm处;

(3)有主次梁的楼板垂直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4)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5)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6)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67、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68、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C60以上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6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C;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C/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C。

(3)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20s;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

(4)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分层厚度300-500mm,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5)跳仓法施工:

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接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6)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温养护,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

70、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应根据砂浆品种及强度等级的要求进行选择,M1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宜选用32.5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或砌筑水泥;M15以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宜选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71、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的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其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和2d。

72、砂浆的拌制及使用

(1)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应为:

①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120s;②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180s;

(2)砂浆应随拌随用,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拌成后2h内使用完毕。

73、“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

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74、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75、 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76、在砖墙上留着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

77、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轻质墙体、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78、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79、接槎处理: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

②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

③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抗震设防烈度 6度、7度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④末端应有 90°弯钩 。

80、8度以上区,应设置为斜槎,且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

81、构造柱:

先绑钢筋,再砌砖墙,后浇混凝土。

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 。

82、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83、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84、砖柱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应小于90%,不得用水冲浆灌缝。

85、施工采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86、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砌筑前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但遇天气干燥炎热,宜在砌筑前对其浇水湿润;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宜提前1~2d浇水温润。

雨天及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用于施工。

87、小砌块墙体应孔对孔、肋对肋错缝搭砌。

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2;多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可适当调整,但不宜小于小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90mm。

88、填充墙砌体工程

(1)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砌块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及堆放中应防止雨淋。

(3)采用普通砂浆砌筑填充墙时,烧结空心砖、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1~2d浇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专用砂浆或普通砂浆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浇水湿润。

(4)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

(5)填充墙砌体砌筑,应在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顶部与承重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部位,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砌筑。

(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砌筑时应上下错缝,  搭砌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150mm。

当不能满足时,在水平灰缝中应设置2Φ6钢筋或Φ4钢筋网片加强,每侧搭接长度不宜小于700mm。

89、高强螺栓连接

(1)安装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

(2)不得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修整后或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倍螺栓直径。

(3)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3扣丝为标准。

(4)同一接头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24h内完成。

90、厚型防火涂料,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在涂层内设置与钢构件相连的钢丝网或其他相应的措施:

(1)承受冲击、振动荷载的钢梁;

(2)涂层厚度等于或大于40mm的钢梁和桁架;

(3)涂料粘结强度小于或等于0.05MPa的钢构件;

(4)钢板墙和腹板高度超过1.5m的钢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