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542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第6讲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主线二 中共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统治危机。

2.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影响:

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二、“中体西用”思想

1.内涵:

“中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2.实质:

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评价

(1)积极方面: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局限性:

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维新思想

1.背景:

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早期维新派主张从学习西方的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主张:

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倡西学,改革教育等。

3.影响:

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评价

(1)进步性:

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1.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述: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

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

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②第二次高潮:

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

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③第三次高潮:

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

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

(3)特点:

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

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

[真题例证1] 西学东渐潮流下的维新运动高潮

(2014·课标全国卷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1898年中国维新运动进入高潮。

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近万名举人强烈反对梁启超等人的提议,表明当时的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

[考向预测1] 西学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学术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

这反映出(  )

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

C.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答案 B

解析 材料并未提到中学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是西方学术分类体系的表现,说明近代中国的学术发展受到西学的影响,故B项正确;“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是西方学术分类体系的表现,但并不能代表成熟的学术分类体系,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传统儒学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激进派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真题例证2]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经典的批判

(2015·课标全国卷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 C

解析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考向预测2] 维新变法时期的“古为今用”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

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

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

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答案 D

解析 为宣传西学寻找依据,并不是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梁、谭二人肯定传统文化是为了宣传西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谭二人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故C项错误。

3.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主要异同比较

比较项

前期

后期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

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内容

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等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作用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相同点

都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真题例证3]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新景象

(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文化,提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使“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因此新文化运动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为D项。

[考向预测3]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与救亡

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期刊影响。

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

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

答案 C

解析 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就是启蒙民众的思想,1915年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爱国的进步青年,《新青年》杂志畅销是因为其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故C项正确。

4.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几个特征

(1)一个主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双重性质:

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救亡图存与反封建相结合。

(3)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地主阶级仿制“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建立“制度”。

③从1915年至1919年:

资产阶级学习“民主”“科学”。

④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马克思主义者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真题例证4] 内忧外患交织下的向西方学习

(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答案 C

解析 A项不能全面体现学习西方的发展过程,在学习西方之初不存在否定封建制度的问题,到了后期则超出了否定封建制度的范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中国学习西方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追求民主等,B项不能体现学习西方的整个过程;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结果而不是目的,D项错误。

[考向预测4] 20世纪初中国妇女争取参政权的斗争

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

”她们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

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

B.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C.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D.女性参政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答案 C

解析 本题题干反映的是妇女争取“参政权”的斗争,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不出是女子自主意识的开始觉醒,故A项错误;材料也反映不出当时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当时女性参政未得到普遍认可,故排除D项。

短板15 理不清历史线索,时间节点模糊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

”这反映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