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177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方案.docx

《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方案.docx

工程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及施工测量重点难点分析

1.1工程概况

1.2施工测量重点难点分析

1.2.1本工程工期紧,单体众多,施工高峰期高度重叠,现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情形,对控制点的维护和复测增加了困难。

1.2.2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气温较低,出现冻土;6月~9月为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这都会给施测带来困难。

1.2.3现场条件差,整个工程占地面积大,范围广,工期紧张,资源投入较集中且巨大,现场堆物多,新建大临设施等,这些势必会对通视、测点等带来一定难度。

2施工测量的依据

2.1本工程的有效设计图纸(加盖设计院章)。

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4宝冶集团企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QB/SBC10-2010)。

3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起算依据由业主提供的三个GPS控制点A1、A2、A3,控制点坐标见表1。

 

控制网起算点数据表1

点号

坐标X(m)

坐标Y(m)

高程(m)

A1

4630808.315

535886.511

A2

4630816.960

535781.600

A3

4630859.393

535301.497

3.1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

3.1.1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原则

a)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b)方便使用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c)经济实用原则。

3.1.2平面控制

根据该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施工测量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布设,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拟设计J1~J4共四个控制点,各点优化设计在施工现场四周相对稳定的地方。

一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表2

等级

导线

长度(km)

平均

边长(km)

仪器

类型

测回数

角度测量

边长测量

相对

闭合差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

闭合差

(″)

测距

中误差(mm)

测距相对

中误差

一级

4.0

0.5

2″

4

5

15

1/30000

1/15000

注:

n为测站数。

3.1.3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起算依据由业主提供的高程起算点为依据。

各控制点高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引测,并按距离进行闭合差的配赋。

高程控制参照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表3

等级

1千米高差中数

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

(Km)

往返测高

差较差

(mm)

附和路线或环形闭合差(mm)

10

≤16

20√R

20√L

注:

R为测段,L为附和路线或环线的长度,均以km为单位。

3.2控制测量准备工作

3.2.1测量资料准备

a)业主及设计院组织现场交点和厂区控制网成果图(表),我方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将结果报业主、设计院及监理;

b)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有关规范和测量方案;

c)根据1:

500地形图及必要的地下管线、电缆沟等隐蔽工程埋设图纸,现场踏勘并标定;

d)根据现场条件,对测量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

3.2.2控制测量仪器设备准备

根据控制测量需要配备测量仪器设备(见表4),在进行外业作业之前,按《计量法》有关要求对仪器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检查,同时准备好必要的配套器具。

控制测量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列表表4

施工

工序

仪器

名称

仪器型号

标称精度

数量

备注

测量控制网建立及复测

全站仪

中纬ZT80+

测角:

2″

1套

测距:

±2mm+2ppm

自动安平

水准仪

LeicaNA2

0.7mm/km

1台

3.2.3控制测量人员准备

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由宝冶集团测量中心负责设计、测量,由测量中心专门进行控制网布设的控制检查班(共有专业测量人员7名,班长1名兼仪器操作员,施工组长1名,技术组长1名,司镜员2名,记录员兼资料员1名,标点员1名)具体负责施测,同时配备测量工程师2名(工程测量专业大专以上,从事施工测量工作10年以上)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协调。

测量人员均已从事施工控制测量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3.2.4控制测量其他准备

在施工测量控制网施测前准备好控制网标桩埋设所需要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

3.3控制测量外业作业

3.3.1控制测量外业作业使用的仪器设备

控制测量外业作业使用的仪器设备见表4。

3.3.2平面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点

3.3.2.1平面控制以业主提供高等级控制点为依据,在进行控制网的施测前,对作为起算数据的控制点进行内符合精度的检核,并将复核成果作为控制网布设技术报告的一部分提交。

3.3.2.2平面控制外业作业水平角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见表5。

平面控制的作业流程为:

a)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施工控制网初步设计进行控制网各点通视条件和埋设可行性的勘测;

b)根据踏勘结果进行控制网的变更设计;

c)进行控制网点埋石;

d)按照一级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完成控制网的测设工作;

e)编制测量控制网布设技术报告并向监理报审。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

等级

仪器精度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各测回方向较差(″)

一级

2″级仪器

4

≤6

≤9

≤6

3.3.3高程控制作业要点

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并按距离进行闭合差的配赋,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表6)。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的距离较差(m)

前后的距离较差积累(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黑、红面读数较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四等

100

5

10

0.2

3

5

3.4控制网的复测与报验

3.4.1控制网复测的基本要求

⑴、对控制点进行距离复核,当相邻边长的相对误差大于1/30000时,需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⑵、基础和上部结构施工期间对控制网原则上每月复测一次,并报监理复核;

⑶、基础和上部结构完工后至工程全部结束,每三月对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结果报监理复核。

3.4.2控制网的保护

对控制点在标桩设计和埋设时便考虑保护工作,对施工场地控制点周围设置保护桩,并与项目部联系注意在施工期间进行保护,对因施工需要必须破坏的控制点请项目部至少提前一天书面通知项目测量管理组,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3.4.3控制网的报验

控制网布设和复测后,均编制技术报告,报请测量监理检查,检查合格并在技术报告上签字确认后方能使用。

4施工测量

4.1平面测量

4.1.1工程的定位依据本工程施工平面图,分别计算出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使用临近的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与测站点相邻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等测量方法将各细部放样点放样到施工场地,将其轴线在基础周围作好控制,并作好报监工作。

4.1.2垫层投中依据现场实际情况,使用临近的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与测站点相邻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等测量方法将垫层中心点各轴线测设到垫层面上,并做好报监工作。

4.1.3待基础完工以后,在基础回填之前,测量进行隐蔽测量工作,及时作好竣工测量工作,并报监理检查,做好和专业单位的交接工作。

4.2标高测量

4.2.1标高测量采用仪高法,并保证一次后视确定仪高,不再转置测站确定仪高,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4.2.2施工初期,在土方开挖前对开挖区原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形成报表,报项目部和监理验收签证;基坑开挖时,现场投放标高,为土方开挖提供依据;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坑进行标高复测,报项目部和监理;垫层施工时,现场投放标高,作为垫层施工依据;垫层施工结束后,在绑扎钢筋前对标高进行复测,并报监理检查;钢筋绑扎完后,将标高引测至基础模板上;待基础施工完后,在回填之前,进行隐蔽工程竣工测量。

4.3平面控制的向上传递(垂直控制)

4.3.1预留竖向传递孔位的选择

当各幢高层施工至±0时,应分别在底板面上各选择1条能够贯穿整幢建筑的轴线,确定为该幢建筑的主轴线(必须保证两点间通视),并在选定轴线的外侧(两端)分别布设二个标板,将外控制转为内控制(包括平面及高程),标板埋设见下图。

 

±0.000m底板内控制点做法示意图

随着楼层的增高,为保证高层建筑竖直度、几何形状和截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应在每层的相同位置预留300mm×300mm的方形(或直径为300mm的圆形)竖向传递孔,通过传递孔将控制点传递到不同高度的楼层,预留洞的做法见下图。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4.3.2主轴线点位的投测

分别在底板面已布设的二个主控制轴线点标板上架设垂准仪,其工作原理见下图:

 

 

 

利用垂准仪将主控制轴线点逐层垂直引测见下图:

 

4.4高程控制的向上传递

4.4.1传递路径

预留竖向传递孔兼做高程传递的路径。

4.4.2传递方法

施工层标高的传递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并对钢尺读数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

4.4.3精度要求

a)从2处分别向上传递,当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的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b)由于层数较多,为避免因每层传递而造成的累计误差,应每10层(约40m)作为一个起始传递段

4.5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

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表7。

施工测量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列表表7

项目

仪器

名称

仪器型号

标称精度

数量

备注

平面

控制

全站仪

中纬ZT80+

测角:

2″

1套

测距:

±2mm±2ppm

高程

控制

自动安平

水准仪

LeicaNA2

0.7mm/km

1台

垂准

控制

垂准仪

苏一光DZJ200

1/40000

1台

4.6各施工项目测量允许偏差

各施工项目测量控制允许偏差见表8。

 

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表8

项目

内容

允许偏差(mm)

基础桩位放样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

±10

群桩

±20

各施工层上放线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120<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标高竖向传递

每层

±3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5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5.1沉降观测

5.1.1观测点的布设

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如建筑的四角、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等部位。

具体位置为在每一施工分区(见施工组织设计)的四周设置观测点。

5.1.2观测方法

采用仪高法进行沉降观测,坚持“三固定”(人、仪器、线路)的原则,转点间的水准仪设站应保持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视距一般不大于50m。

5.1.3观测周期

地下室施工期间,每20天观测一次;一至五楼施工期间,每层楼测量一次;五楼以上施工期间,每增加2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5.2位移观测

5.2.1观测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和柱基以上及建筑沉降缝的顶部和底部,如有裂缝时,还应布设在裂缝的两边。

具体位置为在每一施工分区(见施工组织设计)的四周设置观测点。

5.2.2观测方法

采用视准线法,即在与建筑物水平位移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立两个基准点,构成一条基准线。

视准线应离开障碍物1m,各测点偏离视准线的距离不大于2cm。

5.2.3观测周期

在建筑物竣工初期进行,其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场地的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5.3倾斜观测

5.3.1观测点的布设

应布设在建筑物四周的竖轴线或平行线的顶部和底部,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反射片,也可用人工标绘的方法。

5.3.2观测方法

采用垂直投点法,即在建筑物的一条铅垂线上,用望远镜瞄准顶部目标并水平制动,再向下瞄准底部目标,用小卷尺读数,得到该点的倾斜值。

5.3.3观测周期

倾斜观测在建筑物竣工初期进行,其观测周期应结合建筑物沉降观测的观测数据,来判别建筑物沉降是否均匀、是否发生倾斜等因素确定。

5.4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按三等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实施,具体指标见表9。

变形监测主要精度指标表9

等级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适用范围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1.0

0.5

6.0

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6质量保证措施

6.1测量班组的组建

6.1.1本工程的测量任务由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测量中心承担,测量中心是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测量机构。

6.1.2根据工程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测量中心在本项目成立测量班。

设置班长1名,组长1名,组员1-2名(必要时可增减),负责本工程测量配合、技术设计、质量控制、协调管理以及与业主、监理、项目部等在本项目的信息沟通。

其班长由测量中心选派具有测量专业高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测量管理和作业经验的测量人员担任,代表测量中心全权负责本工程的测量业务。

6.2测量任务的接受

6.2.1项目部对测量中心驻该项目测量班组下达测量任务必须以书面形式即测量任务通知单下达,定位任务单必须有编制、审核人员及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签字下达,其它细部测量必须有编制和现场工长签字下达。

测量任务通知单必须填写规范、认真、工整、清晰、准确。

6.2.2项目测量班组接到任务单后,组长应组织对测量任务单进行复核,有问题或疑异立即向下达人提出,测量任务通知单复核无误后组织施测。

6.3测量外业作业

6.3.1平面测量

首先计算出放样轴线的坐标并换人检查,现场放样前需对相关测量控制网点进行检核,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测量。

中心线测设要严格按照测量中心关于“仪器设备操作通用规范”的要求,全站仪数据输入时要认真核对后方可按确认键;后视棱镜撤离前要在工地附近找一目标固定、成像清晰的独立标记物定向并及时记录方位角;测设一段时间后要检查仪器工作状况、温度气压变化情况并重新定向。

平面测量的记录格式按照测量中心关于“全站仪测量记录簿”的记录要求逐项真实填写,必要时在草图页上绘制草图并做简要的文字说明。

6.3.2高程测量

高程测设要严格按照测量中心仪器设备操作规范进行,凡进行高程基准点的引测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环,人员安排上要有两人观测仪器,记录格式按照测量中心关于“标高手簿”的记录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互检互算,经常检查两节水准尺的接头是否搭接牢固,临时转点应选择坚实有明显凸起的硬物,确保水准引测质量。

6.3.3一切测量外业原始数据应记录在测量记录手簿上,不准随便用纸页记录。

6.3.4测量外业作业时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并严格遵守业主及项目部有关规定。

6.4测量资料管理

6.4.1成果的提交

测量现场作业完成后,应立即组织进行数据内业处理并进行测量成果的编制。

测量成果的编制分类按业主和监理要求采用统一标准格式,原则上当天外业测量当天出成果。

测量成果全部用电脑绘制,打印后交项目部资料员。

测量数据内业处理的流程:

6.4.2资料的管理

现场测设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有:

业主提交的工程控制点成果表(起算依据)、测量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包括工程定位、垫层、竣工等报验的测量资料,要严格按照测量中心“资料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加强对班组测量资料编制、收集、整理的管理,所有报验资料均加盖测量中心资料专用章。

6.5测量仪器设备的控制

在测量作业前对测量仪器进行例行检查,并记录各项误差。

测量外业使用的仪器应严格按照《计量法》的要求,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定,保证仪器设备的各项精度指标合格,并确保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6.6严格执行各项测量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控制

6.6.1严格执行测量任务单制度。

6.6.2技术安全交底制度:

项目测量班班长负责向测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要点、技术标准、实施措施安排、安全生产交底,并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记录。

6.6.3严格仪器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作业。

6.6.4外业测量作业和内业数据处理严格按规范执行。

6.6.5测量外业作业过程中注意校核,注意对测量资料、数据的复核、校对。

6.6.6标准化外业原始数据的记录手册、内业成果资料的收发记录。

6.6.7基础等隐蔽工程在土方回填前,作好隐蔽竣工测量。

7环境保护、安全措施

7.1严格遵守业主、监理、项目部的各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杜绝各种有损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形象的情况发生。

7.2严格执行班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制度。

7.3进入现场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防用品,高空作业时要佩带好安全带。

7.4保护环境,不破坏现场的生产设施及公共设施。

7.5组织现场测量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