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101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docx

电子政务研究论文

电子政务研究浅析(论文)

 

 

————————————————————————————————作者:

————————————————————————————————日期: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子政务浅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经从成熟的商务应用发展到公共行政管理应用。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建设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字:

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

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

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

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

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

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

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

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

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的阶段。

业界、学界一致认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冷”处理是一种务实之举。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

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

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

具体来讲: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

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2、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电子政务关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目前,我国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性质、地位认识不足,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研究不够。

国内的理论研究者,包括专家、学者、企业家都在研究农村、国企改革,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多是由本行业内部IT研究者来做。

虽然提出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以及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但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缺乏足够认识,例如,存在着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的现象。

同时,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宏观的规划,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及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由联邦政府统一发起和组织,联邦政府设有专门机构“政府技术推动小组”,负责全国的政府信息化管理、指导工作,包括技术推动、政策法规建议、投资管理、改善服务和业绩评估等。

美国政府还建立信息主管制度,联邦政府的首席信息官兼任国家预算管理局第一副局长,政府各部门及各州也同时设立首席信息员。

另外,国会也有一个信息委员会,负责监督政府信息化的执行情况,每半年对国家重大信息项目做一次评估。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对政府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落差比较大

中国行政区域非常广阔,有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0多个城市以及2300多个县。

因此,在中国搞电子政务,涉及到县一级的部门就达数万个之多,这几乎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而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各地、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不一,有的部门在改革初期就开始在办公业务中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有的部门直到最近一二年才大规模开展信息化建设。

目前,仍有许多机构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据联合国研究,政府网站五种类型:

最简单的只有几个页面,内容仅仅限于介绍某个政府,坐落的地点,领导姓名、联系电话等;其二是信息丰富些的网站,内容包括有多少个部门,各自职能、联系方法,电子邮件等信息;第三种是具体介绍到政府的服务层面,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回答来访者提出的问题;第四种是基于某个部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的服务,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开展网上汽车年检等服务;第五种是综合服务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网式”的互动服务。

目前,这五种类型的政府网站在我国都存在,而且这种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相当数量的网站,其内容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不高,网上信息更新不及时,时效性差,对政府部门的信息缺少动态反映;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缺乏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手段,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少互动性、回应性。

(3)基础条件落后,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虽然目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如火如荼,但计算机、有线电视和通信的“三网融合”还没能实现。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普及率高低不等,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设施和技术条件还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同时,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一些限制性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等方面相关法律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3、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资金比较困难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期间,有政府代表提出疑问,电子政务建设不是增加两台电脑,增加两个人手就能解决问题的,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配套软件到网络运转和后期的维护等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讲,资金从何而来?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以经济作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很不平衡,数字鸿沟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报告显示,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的网站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九成,网站数量排在前四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这四个省市的网站数量占全国网站总数的56.8%,并且域名数量占了全国域名总数的50.6%。

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困扰一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

(2)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目前我国的政府管理运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推动电子政务高效运作的一个重要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确实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为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智力支撑。

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建立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机制,提高信息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有计划引进包括信息技术专业在内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在职人才。

二是加强培养和开发本地人力资源,特别是抓好公务员计算机应用培训和各单位技术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懂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4、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

(一)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

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

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软环境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基础设施、技术等硬件的配合。

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

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

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三)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

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

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

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要注重电子政务发展的体制条件,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标准体系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方式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快理顺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政府统一规划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系统,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此外,营造电子政务得以充分应用、实施的软环境,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培训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

(五)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

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

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

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可以设想一下:

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

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

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参考文献

1.陈炯.《基于企业型政府理念的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研究》汕头大学;2007年。

2.戴晓梅.《信息技术下的政策民主化》安徽大学;2007年。

3.王洪增.《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政府再造》重庆大学;2007年。

4.芦苇.《电子政务中的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研究》西北大学;2006年。

5.岳凯敏.《信息时代我国公务员诚信建设研究》河南大学;2006年。

6.马利霞.《陈炬桦.电子政务分析.现代计算机》2002年。

7.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

8.杨艳东.《加速电子政务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现代情报》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