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4667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

8.1日本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4.根据地图归纳日本交通的特点。

5.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6.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六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近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全面地分析一个国家的特征,本节教材中“目”的数量是本章中最多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本课程标准内容可以细化为:

“能对照地图说出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知道该国的领土构成及首都”。

虽然都要求“在地图上指出”,但是,对于国家的地理位置,“标准”更侧重于对照地图描述。

地理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而经度位置侧重于判断东西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侧重于高、中、低纬度位置和温度带。

对于国家的领土构成及首都,“标准”侧重于对照地图知道。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文字不多,简单地叙述了日本的海陆位置、领土组成、面积大小、轮廓特征,内容简洁。

正文之前是日本地图和“活动”。

通过读图活动得出正文部分的“结论”。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有效贯彻“标准”的要求,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

教材把“面积大小”和“轮廓特征”放在此“目”中,这是为了突出“东亚岛国”的地理特征。

“多山的地形”和“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

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区域的全部自然地理概况。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

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

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通过“图8-1日本地形分布”展现出日本多山的地形,根据图中关东平原的位置归纳出平原大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

然后,利用“图8-2富士山”及相关阅读,展现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地理环境特点。

教材正文简洁地说明了日本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教材从“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差异”三方面简洁地介绍日本的气候。

日本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强调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从南北、东西两方面叙述了日本各地气候差异。

通过“活动”和“图8-3日本群岛某年樱花开花时空分布示意”强调日本气候的南北差异及原因。

“高度发达的经济”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可以细化为“提高运用地图和资料的能力”、“知道影响该国经济的主要自然条件特点(地形、气候、河流、资源)”、“通过实例理解该国自然条件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等内容。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和特点往往与该国的自然特征有关。

一个国家的优势自然因素和限制性自然因素都对该国经济发展的方向、途径、方式、特点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时,往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合理发展各产业部门。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这一课程内容贯穿在整认识区域的学习过程中。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国;而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发挥科学技术先进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利用多天然良港和航海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将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便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因此,对外依赖愈加严重,是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可以理解为利用地图了解某国位置特征、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影响下的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特点。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通过正文材料和“图84日本进口能源和矿产示意”了解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叙述了日本二战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发挥优势条件——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克服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然后,教材简洁地介绍了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再分别介绍了日本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工业、农业各自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与日本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教材通过“图8-5日本原油进口”、“图8-6日本汽车出口外运”和P.72“活动”表明日本工业应布局在太平洋沿岸、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因矿产资源缺乏,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

因本州北部和九州南部环境相对较好,日本的高科技工业向这些地区扩散。

日本山地丘陵多,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现代化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

因以季风气候为主,适合种植水稻、茶叶、蔬菜和水果。

因日本为岛国,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沿海有世界闻名的北海道渔场,日本海洋渔业发达。

最后,教材介绍了日本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因日本为岛国,加上对外贸易量很大,因此形成以海运为主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东西方融合的文化”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日本的文字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甚至有些日本文字就是中国的繁体汉字,读音虽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

日本的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歌舞伎、花道、茶道、书道、剑道、柔道、相扑;仿唐建筑风格的皇宫、寺院、神社;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服、木屐;生鱼片、寿司、青酒;榻榻米等等。

日本的文化还融入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内涵,如现在人们衣着多为西装和职业装;吃西餐;唱流行歌曲,听摇滚乐;游迪尼斯乐园,逛海底世界,过圣诞节。

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吸纳,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例如,日本饮食简称和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寿司,一般用紫菜裹着米饭制成,中间包着鱼、肉、虾和各种佐料等。

日本所谓花见,就是一边欣赏美丽的樱花,一边享受出外游乐的活动。

日本三、四月时樱花盛开,这时大家就会和家人、朋友、同事等一起去赏樱花。

通常大家都会坐在樱花树下,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同享受美丽的春天。

日本有饮用屠苏的习俗,屠苏是一种加有山椒、桔梗、肉桂等药草的药酒,据说喝了可以驱除邪气还可延年益寿,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

通常在家人互祝今年一切健康后,就会依长幼顺序来喝屠苏。

所有这些都与日本的气候、地形以及岛国的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通过“图8-11日本寿司与和服”和简洁的正文,说明了日本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日本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人口与主要城市”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该标准要求根据地图能说出某国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要求根据图片、数字、文字资料归纳出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型特点和数量特征。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用简洁的正文和“图8-12奈良东大寺”介绍了日本的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主要民族、通用语言和主要信奉的宗教等。

教材还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

结合地图,通过城市的分布特点可以了解日本人口分布特征。

三、教学提纲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特征

2.领土组成

(二)多山的地形

1.山地丘陵为主

2.多火山、地震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

3.气候差异

(四)高度发达的经济

1.发展经济的条件

2.经济地位

3.对外贸易

4.工业特点

5.农业特点

6.交通运输业

(五)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1.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2.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六)人口与主要城市

1.居民特征

2.主要城市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目标题数量较多,涉及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对“走近国家”的所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战。

因此,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东亚岛国】

教学导入:

方案①:

提问导入——打开地图册,与我国隔黄海、东海相望的岛国是哪个国家?

你知道一些关于这个国家的特征吗?

方案②:

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

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

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

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

(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方案③:

展示富士山、樱花、丰田和本田等汽车图片,引导提问:

这些图片让你联想到了哪个国家?

你能根据这些图片说一说该国的地理特征吗?

教学过程:

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从而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课堂活动:

活动①:

展示地图——通过投影仪展示标有日本位置的世界地图或亚洲地图,没有投影仪的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的相应地图。

提问———日本位于亚洲的什么部位?

位于太平洋的什么部位?

活动②: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8-1,完成P.69“活动”题。

归纳性提问:

(1)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

(2)日本濒临哪些海洋?

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

(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

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过渡:

日本领土面积较小,只有37.8万千米2,只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面积,但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却比我国海岸线(约1.8万千米)还长。

思考:

为什么日本海岸线长?

学生指图回答:

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引导找图: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东京湾、濑户内海、神户、名古屋和横滨。

【多山的地形】

教学导入:

方案①:

过渡式导入——刚才我们了解了日本的轮廓特征,日本领土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方案②:

图片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日本直观地形起伏图或富士山的图片,引导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日本的哪一个自然要素的特征?

方案③:

直接导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地形特征之——多山的地形。

课堂活动:

①阅读图81,观察“陆高与海深”高度表,归纳日本海拔低于200米的面积的大小。

②展示下表,归纳日本的地形构成。

地形类型

海拔在300米以上的山地

海拔在300米以下的丘陵

平原

面积比重

61%,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1座

18%

21%

③在地形图上,观察平原与山地、丘陵的相对位置,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

引导学生归纳:

日本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多集中在岛屿的中部,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引导过渡:

观察富士山的图片,富士山的山顶有何特点?

富士山不仅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而且是著名的活火山。

境内有火山27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

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每3年就要发生1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地形特征之一—多火山、地震。

引导提问: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课堂活动:

投影仪上展示或在地图册上找到“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性。

归纳: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活动:

你知道最近几年,日本发生了哪些大地震?

请简单描述。

展示:

出示日本最近几年中发生的大地震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如轻型材料建筑的房屋(海啸中漂浮的房屋)。

【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地形特征,日本的气候有何特征呢?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利用投影仪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

①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

②这类气候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归纳:

日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一般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过渡:

与日本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也是以季风气候为主,其气候特征有什么差别呢?

课堂活动:

展示东京和北京1月和7月气温和降水量对比表格,让学生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城市

最冷月〔1月)均温

最热月〔7月)均温

年降水量

东京

3.7℃

25.1℃

1610毫米

北京

-4.7℃

26.1℃

636毫米

①东京和北京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

②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③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归纳:

东京和北京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虽然两地纬度相差不大,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气温变化幅度差异大,且东京的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这种海洋性气候特点主要因为岛国位置受海洋影响大形成的。

过渡:

日本群岛的气候均与东京相同吗?

课堂活动:

活动1:

读图8-3,说一说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

归纳:

日本因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活动2:

对照新泻与东京的气候统计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形位置,分析两地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原因。

归纳:

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盛行冬季风(西北风)。

由于海洋及暖流影响,冬季风通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暴雪。

夏季位于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太平洋沿岸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台风带来丰富降雨。

冬季则降雪较少。

拓展延伸:

日本面积狭小,多山,降水丰富。

在这样的地理背景下,河流会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合作学习,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答案提示:

分析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高度发达的经济】

教学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方案②:

说说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日本品牌的产品。

方案③:

材料导入——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是中国的近8倍。

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教学过程:

探究思考: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讨论,然后回答。

归纳:

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教师强调,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日本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过渡:

日本经济发达,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限制性因素——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4、8-5、8-6,或使用投影仪展示相类似的图片、地图,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百分比。

回答下列问题。

原料燃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99.7%

94.3%

90.9%

99.8%

92.3%

100%

①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

②读图8--4,看一看,日本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煤炭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

③日本国内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水能、森林、海洋资源等)

归纳:

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

日本工业原料的来源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

过渡:

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相对狭小,通过利用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

日本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自学归纳:

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对象有美国、中国及欧洲各国。

工业是日本的主要经济部门,日本工业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正文部分和图8-7,展示下列表格,要求学生从工业发展程度、工业结构、工业部门、工业地位、工业分布等五个方面归纳其工业特点。

工业发展程度

工业结构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地位

工业分布特点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在阅读图8-7和P.72~73阅读“日本工业分布与工业迁移”基础上完成P.72“活动”第③题。

拓展思考:

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这样布局有何好处和坏处?

过渡:

农业也是日本的重要经济部门。

根据国情,日本农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自学归纳:

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归纳农业特点。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加强对日本农业特点的理解。

①为什么日本耕地面积狭小?

为什么农业机械以小型农机具为主?

(地形)

②为什么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

(耕地面积、地形、气候)

③日本适合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气候)

④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有哪些?

(临海位置、渔业资源、市场需求等)

过渡:

日本需要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需要发达的交通来支持。

自学归纳:

阅读教材相关部分,从运输方式和主要港口两方面归纳日本交通运输业特点。

【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教学导入:

方案①:

直接导入———日本文化有何特色?

方案②:

材料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日本的特色文化(如茶道、花道、书道、相扑、空手道、和服、寿司等)。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展示一张日文报纸或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日文报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文字,与汉字进行比较。

引导提问:

日文中有许多汉字(片假名),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古代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如文字、建筑、绘画艺术、医药和宗教等。

课堂活动:

说一说,你知道的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著名的人物。

(如鉴真、晁衡等)

课堂活动:

展示日本人着和服的图片和平时工作、生活中着西服的图片,引导提问:

两幅图片,说明了日本文化受到了哪个地区文化的影响?

归纳:

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

课外活动:

(1)请查找资料,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

(2)以日本的某一文化习俗为例,说明当地自然条件对它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

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我们来了解日本的人口和城市状况。

教学过程:

主要利用地图和教材正文进行自学活动。

课堂活动:

自学归纳填表。

人口

民族

语言

宗教

(1)在地图中找出东京、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城市。

(2)利用教材正文或查找资料(课后完成)了解以上城市的特点和职能。

(3)归纳日本城市的分布特点和人口分布特点。

本节归纳总结:

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附1:

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充分利用课前、课堂、课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

(1)课前活动:

①组织学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车场统计日本品牌车辆,详细记录汽车徽标。

②组织学生到商店(电器柜)统计日本生产的家用电器,详细记录电器徽标或商标品牌。

③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有抗日战争内容的纪念馆,讲述抗日英雄事迹。

④邀请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或老同志讲故事。

⑤课前齐唱《放牛娃王二小》,设问:

这首歌讲述什么时候的事?

以上方案,让学生体会到日本现在与中国经济、贸易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课堂活动:

①组织学生填图游戏或比赛,内容主要是四大岛屿、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其他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

②组织小组讨论——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③具备条件的老师拿日本民族服装(和服)实物做教具。

④会日语的老师可用日本语言引入新课。

以上方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得法,可得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活动:

①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

学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

②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

2.列表归纳法,通过列表全面了解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或某一区域某一要素的特征,如日本的气候特征、工业特征、居民特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等。

(1)日本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主要特征

气候的区域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南北气温差异和东西降水差异显著

(2)日本的工业特征

发展程度

工业结构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地位

工业分布特点

高度发达

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型

电子、家电、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医药等

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

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3)日本的居民特征

人口

民族

语言

宗教

总人口1.28亿,城市人口约占78%

大和族为主

通用日语

神道教和佛教

(4)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要素

日本的地理特征

位置和组成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等岛屿组成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最大平原为关东平原;多火山与地震,著名火山富士山为活火山;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气候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