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4277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docx

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第21讲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师

2013二轮复习专题八选修模块

第21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纲要求】: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历史背景;

(2)一战的过程;(3)一战的后果;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体系(3)国际联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二战的过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五)烽火延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2)中东战争(3)海湾战争

(六)发展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教学流程】

1、知识梳理(时空定位、重要概念解析、知识点再现)

2、典例赏析(相关知识点各地高考联考真题)

【时空定位】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②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历史原因)

③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社会原因)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④英法等国的“绥靖”与苏联的“自保”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⑴原因:

①历史原因:

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②现实原因:

a.德国经济脆弱,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所以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b.垄断资产阶级倾急需强权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德国魏玛共和国政府无力稳定政局,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对纳粹党大力扶植)

③直接原因:

纳粹党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还讨好军队,与统治阶级勾结并得到支持;

(3)内外政策:

政治:

①一党独裁统治

②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实行个人独裁。

形成“德意志第三帝国”

③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军事:

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对外关系:

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文教领域:

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3)影响:

德国此次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1)原因:

①历史:

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统治阶级亟需。

③直接:

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内外政策:

①政治:

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

②军事:

加紧扩军备战。

③外交:

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建立:

(3)影响:

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异同】

(1)相同点:

①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②都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③都是垄断资本家的需要和选择;

④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而是通过现存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通过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略)

 

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1)原因:

①邻近红海,战略位置重要;②自然资源丰富

(2)结果:

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3.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1936年—1939年)

(1)背景:

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建立共和国后,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公开武装干涉,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2)各方政策和态度:

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3)结果:

1939年3月,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4)败因:

内:

力量有限外:

西方绥靖政策。

4.特点:

以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

5.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已“反共”为招牌

(1)背景:

①法西斯国家获得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

②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

(2)原因: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

有共同的利益需要:

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3)过程: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意加入,结成“柏林——东京——罗马”三国轴心。

形成轴心国集团。

(4)影响:

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促成大战爆发

6.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有哪些特点?

①对法西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都受到英法美绥靖政策的抑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③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且各自为战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未能遏制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英法美和苏联的不同应对

1.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和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策。

表现:

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a.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李顿调查团);

b.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c.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d.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a.制造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

b.二战爆发后(波兰),进行奇怪战争

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墨阴谋

(1)背景:

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1935—1936),还吞并了奥地利(1938.3),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

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

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

①随后(1939年3月)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②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③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强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落空后的产物

(1)原因:

①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

②《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

③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落空(1939年英法苏就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无果而终)

④德国顺势提议苏德和解

(2)目的:

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3)时间:

1939年8月23日

(4)内容:

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①双方互不使用武力;

②若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

③缔约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5)后果影响:

①对苏联:

a.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的时间;

b.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c.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②对德国:

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

3.西方大国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①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大大削弱。

②英法国内政治状况复杂,一部分人因“凡尔赛和约”制裁德国而有负罪感。

③“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战后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敌人的假象。

(利用英法“祸水东引”的心理)

⑤英法资产阶级对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无视小国利益。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主要进程:

①战争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不列颠之战1940.7—10)。

②战争的扩大(德军突袭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

③战争的转折(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④战争的结束(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关键点拨

 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形成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直接促成

(2)形成的过程:

A、美国改变中立政策:

①1939.11,美通过新《中立法》;

B、美英开始联合:

②1941.3,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

③确定美国参战后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C、苏美英开始直接联合:

④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⑤1941.8.14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

⑥1941.9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开始联合行动。

D、全世界联合:

1942.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的意义

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②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

①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③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二战期间科技的发展为战后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影响:

①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②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a.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

b.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c.落后就要挨打;

d.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典例赏析】

1.(2011·天津文综·11)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D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二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

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解析】A本题考查了二战有关知识点。

分析A项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应指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标志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而从1943年德黑兰会议提出开辟第二战场到1944年的开辟正反映了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B项不涉及军事斗争一说;C项《开罗宣言》是1941年美英中三国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不存在军事斗争情况;D项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本题无关联。

2.(2011·四川文综·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苏都有大国强权的做法故排除A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故排除B项;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是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故排除C项;而二战后政治方面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组织联合国;经济上既有美国为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又有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2011·四川文综·23)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图7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人类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②带有绝对化的倾向,如果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人类就不会兵戈相见。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二、主观题

1.(2011·浙江文综·39)(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0分)答案: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10分)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图12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7分)

(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8分)

【解析】第

(1)题,要对地理位置和二战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才能作答,实质是对二战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分占波兰的考查。

(2)题,一是要分析边界变动的原因,二是要看到其局限,如强权政治色彩。

【参考答案】

(1)界线①:

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

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3.(2011·山东文综·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

“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

”“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

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

分别说明理由。

(6分)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分)

【解析】第一问,判断英国是不是“好心肠”,应该从这种“中立”的后果来思考问题,这种中立以牺牲他国为代价换取了自身暂时的安全,是不是“好心肠”就很清楚了;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

可以从这种所谓的“中立”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时间,并导致的后果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再结合史实论述即可。

第二问涉及到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要明确史料不同于实物,具有主观性,所以要结合史实,去伪存真辩证客观看待。

可多借助其他的史料多方加以佐证。

【答案】

(1)不是“好心肠”:

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

“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4.(2011·海南单科·31)(8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

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

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

(3分)

解析:

(1)题,抓住关键时间“1940年12月29日”,回顾所学相关背景知识作答,注意史论结合;罗斯福第十二次“炉边谈话”。

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上,美国已经成为和平世界的重要力量。

(2)题,从美国加入后对整个反法西斯的进程方面回答影响。

注意从对世界、对美国;从政治、军事角度全面作答。

31.参考答案:

(8分)答案要点:

(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

(5分)

(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

(3分)

作业安排:

1.完成步步高相关练习;

2.阅读课本和地图册相关章节,弄清相关考点知识;

3.完成背诵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