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41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_精品文档.doc

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障碍分为三个层面:

①残损②残疾③残障

三、康复临床决策模式――五个步骤:

1.康复评定2.设定康复目标3.制定治疗计划4.实施治疗计划

5.康复疗效评定

四、康复评定的目的:

1.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和程度2.寻找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

3.确定康复治疗项目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5.判定康复疗效6.判断预后7.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8.评估投资-效益比9.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

第二节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及内容

一、康复评定分为三个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

采集病史

检查、测量量

确定存在的问题

确定残存功能

或能力

寻找功能障碍的原因

寻找功能性活动障碍的原因

确定障碍学诊断

检查、测量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二、康复评定的时期

1.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2.中期评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3.末期评定,通常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4.随访,指对出院后回归社区家庭的患者进行的跟踪随访。

第三节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

一、信度(可靠性),指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包括:

测试者内部信度:

同一测试者;测试者间的信度:

不同测试者间

二、效度(准确性),指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

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

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3.效度高,也必然高

第四节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

1.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工具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评定方法3.根据评定目的在同类工具中进行选择

4.评定与训练方法的一致性5.根据障碍的诊断选择具有专科特点的评定内容6.选择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方法7.考虑时间因素

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

1.选择标准化评定方案时需进行严格的培训。

2.检查应从筛查开始,如有必要,则应在筛查的基础上进行收入的详查。

3.避免滥用检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4.重视和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包括与患者,患者家属,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第一节关节活动度

一、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

二、各种关节活动范围及其概念

关节活动范围分为:

全范围、外侧范围、中间范围、和内侧范围。

1.全范围:

肌肉收缩从完全伸展位到最大短缩位。

2.外侧范围:

肌肉收缩从完全伸展位到全范围的中点位。

3.内侧范围:

肌肉收缩从全范围的中点位到肌肉最大短缩位。

4.中间范围:

肌肉收缩从外侧范围中点到内侧范围中点的部分。

三、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1.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

指关节运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主动随意运动而产生。

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通过外力如治疗师的帮助而产生。

四、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

1.关节的解剖结构,两个关节面弧度差越大,该关节活动度也越大。

2.肌肉力量,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和拮抗肌的伸展力量越大,关节活动度也越大。

3.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性质,关节囊厚、紧,韧带和筋膜多、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差、肌肉长度短,关节活动度就小;反之,关节活动度大。

五、测量目的

物理疗法的测量目的。

主要目标:

提高和改善粗大生理运动功能

1.确定活动受限的关节部位2.确定关节受限的程度3.寻找和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或因素

4.为确定治疗目标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5.保持连续记录,以便治疗前后对比和疗效判定。

六、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骨关节伤病和手术后患者2.肌肉伤病及手术后患者3.神经系统疾病

4.其他原因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5.康复治疗疗效的评定

(二)禁忌症:

1.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2.刚刚经历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

(影响愈合)

3.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骨化(多发生在肘关节或膝关节。

第二节测量方法与步骤

一、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1.测量时被检查者须保持正确体位并给予有效的固定

2.根据测量部位选择适当的关节角度测量尺。

3.首次测量和再次测量的时间、地点、测量者以及所用测量工具应保持一致。

4.被动运动关节时手法要柔和,速度均匀缓慢,尤其对伴有疼痛和痉挛的患者不能做快速运动。

5.读取量角器刻度盘上的刻度时,刻度应与视线同高。

6.对活动受限的关节,AROM和PROM均应测量。

7.观察和记录关节是否存在变形,疼痛,浮肿瘢痕。

疼痛时,记录疼痛的范围及程度。

8肢体ROM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健、患侧比较。

9.有下列情况存在时,测量操作应特别谨慎:

1.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2.过度活动或半脱位的关节、3.关节局部血肿,尤其在肘、膝、髋关节、4.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5.软组织损伤(肌肉、肌腱、韧带)。

10.服用止痛药或肌松药的病人。

11.骨质疏松或骨脆性增加。

(PROM尤其要注意或不做)

第三节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上肢

(一)肩肱关节:

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1.屈曲

固定臂:

腋中线

移动壁:

肱骨长轴

轴心:

肩峰

参考值范围:

0°--180°

2.伸展

固定臂:

腋中线

移动壁:

肱骨长轴

轴心:

肩峰

参考值范围:

0°--60°

3.外展

固定臂:

通过肩峰与地面垂直的线。

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

移动壁:

肱骨长轴

轴心:

肩肱关节前方或后方

参考值范围:

0°--180°

4.内收

如肩关节处于20°--45°屈曲位时,上肢可从前方向内作内收运动。

参考值范围:

0°--45°

5.水平外展

固定臂:

与肱骨长轴平行并与躯干垂直。

移动壁:

肱骨长轴

轴心:

肩峰顶部

参考值范围:

0°--90°

6.内旋

固定臂:

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

移动臂:

尺骨

轴心:

尺骨鹰嘴

参考值范围:

0--70°

7.外旋

参考值范围:

0--90°

(二)肘关节:

屈曲、伸展

1.屈曲

固定臂:

与肱骨纵轴平行,指向尺骨鹰嘴

移动臂:

与桡骨纵轴平行,指向桡骨茎突

轴心:

肱骨外上髁

参考值范围:

0--150°

2.伸展

参考值范围:

(三)前臂:

旋前、旋后

1.旋前

固定臂:

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

与包括伸展的拇指的手掌面一致

轴心:

中指尖

参考值范围:

0--90°

2.旋后

参考值范围:

0--90°

(四)腕关节:

掌屈、背伸、桡偏、尺偏

1.掌屈

固定臂:

与尺骨长轴平行

运动臂:

与第五掌骨长轴平行

轴心:

桡骨茎突

参考值范围:

0--80°

2.背伸

参考值范围:

0--70°

3.桡偏

固定臂:

前臂背侧中线

运动臂:

第三掌骨背侧纵轴线

轴心:

腕关节背侧中点

参考值范围:

0--25°

4.尺偏

参考值范围:

0--30°

下肢关节

(一)髋关节:

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

1.屈曲

固定臂:

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运动臂:

股骨纵轴

轴心:

大转子

参考值范围:

0--125°

2.伸展

固定臂:

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移动臂:

股骨纵轴

轴心:

大转子

参考值范围:

0--30°

3.外展

固定臂:

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一致

移动臂:

股骨纵轴

轴心:

髂前上棘

参考值范围:

0--45°

4.内收

固定臂:

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一致

移动臂:

股骨纵轴

轴心:

髂前上棘

参考值范围:

0--30°

5.内旋

固定臂:

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

与胫骨纵轴平行

轴心:

髌骨中心

参考值范围:

0--45°

6.外旋

固定臂:

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

与胫骨纵轴平行

轴心:

髌骨中心

参考值范围:

0--45°

(二)膝关节:

伸展、屈曲

1.伸展

固定臂:

股骨纵轴

移动臂:

与胫骨纵轴平行

轴心:

胫骨外侧髁

参考值范围:

2屈曲

参考值范围:

0--135°

(三)踝关节:

背屈、跖屈、内翻、外翻

1.背屈

固定臂:

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

移动臂:

第五跖骨长轴

轴心:

小腿腓骨纵轴线与第五跖骨纵轴线的交点

参考值范围:

0--20°

2.跖屈

参考值范围:

0--50°

3.内翻

固定臂:

与小腿纵轴垂直线一致

移动臂:

足底面长轴

轴心:

两臂交点

参考值范围:

0--35°

4.外翻

参考值范围:

0--15°

第四节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结果记录

1.记录结果以5°为单位。

2.记录关节运动范围。

关节运动范围是指一种运动开始时的角度和运动结束时的角度。

3.关节过伸时,用负号表示。

4.在正常情况下可做双向运动的关节由于病变而只能进行单向运动时,受限方向的运动范围记录为“无”。

二、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

1、AROM

2、PROM<正常ROM皮肤、关节或肌肉等组织的器质性病变。

皮肤:

紧张,疤痕增生。

关节:

关节炎、关节损伤(骨折)。

肌肉:

肌肉和肌腱的挛缩

徒手肌力检查

第一节肌力

一、肌力,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二、肌的分类

1.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

2.拮抗肌,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

3.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或肌群。

三种类型:

联合肌(副动肌),产生与原动肌相同功能的肌、中和肌,限制原动肌产生不必要的运动的肌、固定肌,具有固定功能的肌或肌群

一般来说,当负荷非常小的关节运动时,仅原动肌产生收缩。

如果负荷稍增加,固定肌收缩,固定近端关节,随着负荷增加协同肌参与援助,当负荷过大时,拮抗肌也被调动起来固定关节。

三、肌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从而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缩短,引起关节运动。

1、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长度缩短,又称为短缩性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使肌长度增加。

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横截面积2、肌纤维类型3、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4、肌肉的初长度

5、肌收缩类型6、年龄与性别

五、评定目的

(一)物理疗法评定目的

1、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2、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3、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4、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5、评价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

(二)作业疗法评定目的

1、判断肌力减弱是否限制了日常生活活动及其他作业活动。

2、从远期目标判定肌力减弱是否需要采用代偿措施或使用辅助具与设备。

3、判定主动肌和拮抗肌肌力是否失衡,制定肌力增强训练计划或使用矫形器以预防畸形。

4、工伤、运动损伤、事故所致的残疾鉴定和丧失劳动力程度鉴定标准。

第三节各肌肌力的检查方法看课本P108

反射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