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38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docx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

浅谈银行信贷同企业会计间的博弈

作为一名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平时打交道最多的除了企业老总恐怕就是会计部门了,一家企业,不管规模有多大,涉足的行业有多深,一张会计报表就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但是现如今企业里踏踏实实做账的会计已经很少了,在种种利益的驱使下,能做假账成为了企业招聘会计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若将已经失真的会计报表作为判断贷款与否的依据,会给信贷资金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

如何去伪存真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如何在博弈的棋局中占得先手成为每一位信贷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企业虚制报表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私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会计质量堪忧,甚至不少大公司也不断爆出财务丑闻。

据新华网报道:

“2007年10月财政部发布的第十三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表明,在对财政部直接组织专员办检查81户企业和37家会计师事务所,各省级财政部门就地检查企事业单位7268户、会计师事务所600家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待规范.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违规行为。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伪造银行存款1.5亿元。

以隐瞒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通过虚构售电量。

虚增收入5.1亿元。

”一些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也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十分严重。

“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为了避免2003年、2004年连续亏损。

将以前年度发生的费用1859万元及欠缴税款786万元推迟计人2005年度。

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至2005年划出资金通过其他单位进行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

”2007年8月,又爆出了大唐电信违反企业会计相关规定导致2004年度虚增利润37186597.53元.并在2004年年报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被证监会处以30万元罚款的丑闻。

”其性质之恶劣令人咂舌。

大公司如此,小企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单从歙县经济开发区企业情况看来,这些企业大多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多为会计师事务所代理,大多数报表都是代理会计在办公室做出来的,从未真正下过车间,清点库存,统计产量,更有一些企业因为代理费用问题,几年间更换多名代理会计,会计连贯性另人担忧。

面对这些常态,如何找出对策,是赢得博弈的关键。

二、企业报表失真原因

首先我认为,会计报表信息失真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而很难被相关机构监管,与我们国家相对滞后的会计、公司法律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现行的公司、会计法律制度还存在着历史局限性,这往往让会计人员在数据处理时有了一定的空间,会计公司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又会给监管部门带来操作上的不确定性,给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不外乎一个“利”字,要么为了少交税金,要么为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就不足为奇了。

一方面是企业利益。

企业利益是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要地位的。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

企业负责人依靠权利影响或迫使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会计人员未能恪守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能坚持原则,不正确履行职责,弄虚作假,忘记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甚至为了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

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也在相当程度上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失去了保障。

当然除了上述两方面,我认为还有银行工作人员自身原因,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为了关注债权能否按期收回,它们也应要求企业出具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便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尽早采取对策.但是一旦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

就不一定所有的银行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了。

我国大部分的银行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也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在贷款发放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还有所要求但是贷款发放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这是因为出于银行和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即便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采取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

 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但是,企业并非完全拒绝真实会计信息而单纯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因为真实会计信息是管理者了解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所以,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也要求生产真实会计信息。

这就足以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设置真假两套账,以分别满足企业利益的不同需要的原因。

如果不制定良好的制约机制。

限制和杜绝企业通过会计信息去追逐非法经济利益的行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三、练就火眼金睛,洞察报表李鬼。

在看清了企业财务阴阳账的表象之后,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洞察报表中的李鬼就摆在了每一名信贷人员身上,其实,运用一般的会计原理进行分析,很快就很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以下就是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一二:

账外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收入不入账,另一种是虚增成本费用套取资金。

由于账外账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账外账进行检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来源追查法  这是一种从账外资金来源上查找线索的方法。

某些单位历年有些相对稳定的收入,突然在财务账上消失了;还有的单位某些收入年年有增加,而骤然减少了,如果将这些问题查个水落石出,这些收入则往往进入了账外账。

因此,在检查账外账时,首先要搞清楚该单位的业务收入情况,包括正常业务收入和非正常业务收入;再看该单位财务账上是否有这些收入,账上收入是否与实际收入相符。

如果账上没有这些收入或收入的金额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就要进行追查。

这样,从账外资金来源上找线索,就能检查出账外账来。

 

 二、支出探疑法  这是一种从账外资金支出上追根求源的检查方法。

正如所有资金都具有来源和去向两个方面一样,小金库,也有其来源和去向。

也就是说账外账的私设手段不论多么隐蔽,必然“来有踪去有影”。

私设账外账的单位大多数为了逃避监督,把一些不正当的开支在“小金库”报销。

还有的单位利用“小金库”增发奖金实物,购置奢侈品或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也有用来搞账外经营的。

针对这些情况采用支出探疑法十分必要,主要查不合理支出。

账外账的支出由于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难免露马脚。

在查账工作中,若发现来历不明的支出时,要追根求源,这样就可以查出账外账。

  

三、询查追踪法  这是一种收集信息、抓住线索、寻找突破口的审查方法。

由于账外账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在没有发现其他线索的情况下,就需要注意收集有关信息或采取走群众路线的办法。

许多账外账都是从对有关信息的分析过程中间接发现或被群众来信来访所揭露而被查处的。

因此,检查账外账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走群众路线寻找突破口。

即按群众反映的线索,询问有关人员后进行追查的方法。

因为账外账被少数人所支配,分配不公、使用不当,群众看在眼里,很有意见。

因此,查账外账要重视群众检举揭发工作,一是要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私设小金库问题进行认真的查处。

二是检查某些单位私设账外账问题时,要广泛发动群众,找知情人个别了解情况,让群众提供线索和情况,寻找突破口进而查出账外账。

  2、收集有关信息寻找突破口。

对某些单位进行查账,就要注意对该单位有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抓住线索,追查到底。

 

 四、综合分析法  是指通过综合分析情况后,对私设账外账作出判断,进行突击检查的一种方法。

在对一个单位进行检查时,可以通过综合分析被查单位的有关情况,从而判断该单位是否有私设账外账的可能性。

如果有则可采取突击检查的办法清查账外账。

查账人员要熟悉被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如:

生产工艺流程、财会核算程序、财务核算的各种资料,以及该单位有关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具体分工等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以及财务情况后,再进行检查;如果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上应有的收入没有时,就应依法重点检查该单位供应、生产、销售及财务部门有关人员的保险柜、文件柜及办公桌,检查是否有账外账及相应的存款单、存款存折及现金,充分地取得有关供应、生产、销售及财务和统计资料,如:

有关材料、产成品,入库、出库的单据,生产报表、销售报表、财务报表,材料保管账、产成品保管账,材料账、产成品账、供销合同,产品的配方(配料单),出门证、微机中的有关资料等等。

然后根据掌握的资料通过下列方法计算产品产量:

 

 1、根据产品的配方(产品配料单)所列生产某种产品耗用各种材料的比例,用企业一种(或几种)材料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出应生产的产量。

 

 2、根据单位产品包装物的耗用量,用实际包装物的耗用量计算出应生产的产量。

 3、根据单位产品燃料或动力的耗用量,用燃料或动力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出实际生产量。

 

 4、根据单位产品工资的耗用量,或销售大包干方案中规定的销售量和工资的比例,用实际发放的工资量计算出生产量 

 5、根据产品的出品率计算出产品的生产量用计算出的产量与账载产量相比,如计算出的产量比账载产量大就有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问题,通过对大于账载产量部分产品的去向进行追查即可查出账外账。

  

五、相互核对法这种方法是指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或是收款单位与付款单位之间进行相互印证,查处账外账的一种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收付核对法

  

(1)检查某一单位收入或支出时,又与相关的付款或收款单位进行核对的方法。

如检查人员可到进货或销售的对方核实了解有关购销过程中的回扣、奖励、返利情况,检查是否有不入账情况。

    

(2)到供货方及有关部门核实或认定是否有用假发票或虚开代开的发票套取现金问题。

    (3)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成本费用中运费的含量是否正常,如偏高则应进一步核实是否存在用虚开、代开的运费发票虚列成本套取资金列账外账问题。

    (4)检查委托加工、修理修配等应税劳务合同及生产记录,查看委托加工合同是否已执行完毕,应收加工费是否进收入,如未进收入,可到委托方了解是否已付款,如已付款,通过追查加工费的去向即可查出账外账。

 

 2、账实核对法。

即查对账目与实物的收支是否一致的方法。

有的单位货物销售不入账,在检查中应盘点库存货物并核对销售收入,如实际销售数大于入账数,就要追查原因,看其有无转移销售收入入账外账。

例如;

(1)到产成品仓库检查出库单、提货单等出库票据与“产成品”账户贷方核对,若出库单、提货单等出库票据发出产品数量大于企业“产成品”、“产品销售收入”账户销售数量,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将产成品发出而未作销售处理隐瞒收入的情况。

(2)“产成品”明细账与仓库产品保管明细账户相核对,如果仓库产品保管明细账数量余额小于“产成品”账户数量余额,应进一步查清是否由仓库直接销售产品,隐瞒产品销售收入的问题。

(3)将仓库产品的实际数量与“产成品”明细账结存数量相核对,如果仓库产品的实际数量小于账面结存数量,应进一步审查是否有销售产品不入“产品销售收入”账以及用白条抵库存等问题。

 

 3、现金抽查法。

即抽查出纳库存现金与账目核对的方法。

如果抽查结果是库存现金比现金账户多,由此便可查出账外账。

  

  4、核对存账法。

即通过被查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的方法。

检查人员检查某单位的财务收支,到有关的银行调查该单位在银行设立存款账户的情况,通过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明细账相核对,检查是否有私设黑存款户,看其存款的来源,从中发现销售收入不入账等问题;  

  六、账数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检查的账目上发现疑点后进行追查的方法。

账数分析法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