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37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

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

国际单位:

秒S其他单位:

分min 小时h

5、换算关系:

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

秒表。

停表

7、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

(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

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

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

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

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

一看:

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

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1、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v=S/t

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S=Vtt=S/V

4、单位换算:

1m/s=3.6km/h

5、物理意义:

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得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

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

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内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

回声测距(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的高低跟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响度跟发声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跟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

人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人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

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重要依据。

注意:

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声包括人听见的声音和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次声等。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3、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4、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超声波具体应用有:

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5、次声波的特点:

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

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粉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超声波雷达(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同频率的另一音叉振动发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然后把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C。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0C”读作“5摄氏度”;“-20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

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或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

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测量范围:

350C~420C;分度值为0.10C;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0C),开始熔化; 

(3)BC物体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0C,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段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0C),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0C;

(10)FH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