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37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_精品文档.doc

心血管外科

一、血管内介入技术相关的护理

【护理评估】

1.身体器官功能情况:

神志、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烦躁不安、剧烈疼痛、面色有无发绀、有无胃肠道反应、有无排尿异常、有无脊髓损伤症状。

2.穿刺部位和穿刺肢体的情况:

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感染、皮肤破损、术侧肢体温度、感觉、颜色、动脉搏动。

3.心理情况:

有无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

【术前准备】

1.检查手术野皮肤,按穿刺部位做好毛发处理,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对照。

2.做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3.按医嘱给药,高血压患者术前用药,控制血压,术晨测量血压。

4.术前4小时禁食,以防止术中、后呕吐。

5.术前排空大小便

6.准备药品、器材、敷料和沙袋。

【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要重视穿刺点护理。

(1)股动脉穿刺点护理:

穿刺点加压包扎,髂关节处于伸直位24小时,压沙袋6~8小时、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穿刺侧股浅动脉有无闭塞,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情况。

2小时之内每15分钟观察一次,无出血,根据情况每一小时观察一次。

24小时后可解除绷带和纱布,患者下床活动。

(2)股静脉穿刺点护理:

股静脉压力较低,加压包扎12~24小时即可。

(3)颈静脉穿刺点护理:

颈静脉拔管后直接盖上4~6层纱布,患者取半卧位。

6小时后取出。

2.注意穿刺点远侧肢体的血管搏动情况,如发现肢体发凉,苍白、无脉搏或脉搏薄弱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穿刺部位的出血与肿胀情况。

4.记录24小时尿量:

术后补液,鼓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除,术后2小时仍未排尿联系医生,尿潴留者行导尿术,24小时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二、胸部手术一般护理

【术前护理】

1.进行深呼吸运动或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吹气球,以增强肺功能。

2.常规备皮,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3.遵医嘱给予口服泻药或使用开塞露。

4.备好监护单位、监护仪器和抢救物品。

5.监护室内勿摆放鲜花,勿使用浓烈的香水,避免诱发过敏性哮喘。

6.向病人和家属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和手术过程,以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及恐惧感。

【术后护理】

1.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

2.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体温。

3.观察四肢有无运动障碍。

4.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氧流量适度,保持湿化。

5.呼吸治疗2~3次/日。

具体方法如下:

(1)雾化吸入20分钟,遵医嘱加入化痰平喘药、抗生素、激素。

(2)扶病人坐起,护士手成杯状,避开伤口,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力量适度,叩击病人背部,同时鼓励病人咳嗽至痰咳出为止。

(3)当出现无效咳嗽时,用手指刺激胸骨上窝或环状软骨。

(4)用力咳嗽时,可用双手稍用力护压住伤口,以减轻由于胸廓的震动而引起的伤口疼痛。

(5)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吹气球或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

(6)平卧,做抬臀、踢腿运动,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骶尾部皮肤受压。

(7)痰多咳不出时,行镜下吸痰。

6.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引流装置要保持无菌密闭。

注意引流瓶长管位置、引流液量及颜色、水柱波动情况。

(2)拔管后用无菌油纱堵塞引流口,以胸带包紧。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皮下气肿。

引流口渗液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7.有效止痛遵医嘱硬膜外管推注止痛药,针管放置要保证安全,活动时勿将硬膜外管拔出。

8.晨护时,每日注意查看伤口处皮肤。

【健康指导】

1.阐明术后进行呼吸功能恢复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使病人掌握有效的咳嗽技巧和深呼吸运动,并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

2.进食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加强身体锻炼,逐渐增加室外活动。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适宜。

远离流感人群。

4.必要时家中应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可每日低流量吸氧30~60分钟。

活动后若感觉憋气、呼吸频率加快,可安静卧床,给予吸氧。

5.术后伤口不适、疼痛可持续数月,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保持皮肤清洁,可擦澡或淋浴,短期内不要盆浴。

6.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戒烟酒。

7.术后两周到门诊复查,以后定期随诊。

三、颈动脉剥脱术(CEA)

【目的】

维持颈动脉的通畅性,改善脑血液供应,减少或控制脑神经症状,预防持续性神经损害。

【术前准备】

1.备皮,备冰袋,通知禁食水6小时。

2.术前应戒烟。

3.术前三天停用血管扩张药及抗血小板凝聚药。

4.完善各项检查。

5.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情况,采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尤其是血压。

术后24h-48h血压常有波动,收缩压应保持在120-160mmHg,舒张压保持在60-90mmHg。

过高的血压容易发生脑出血,而低血压脑灌注不良。

2.精神状态和神经功能监护: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

意识、肌力、肢体活动情况,有无狂躁,语言障碍,伸舌异常等。

CEA手术后患者因脑部灌注增加产生一过性的狂躁,意识障碍,尤其易发生于夜间睡眠期间,患者过度兴奋,胡言乱语。

3.抗凝护理:

血管硬化病变后,血液粘度高,术后常规应用抗血栓形成药物。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注射后的针眼处、牙龈、切口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监测患者出凝血时间,调整药物,注射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出血。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

【评估】

1.下肢水肿、胀痛情况。

2.是否接受腹部盆腔或骨科大手术治疗。

3.是否处于高凝状态。

【术前护理】

1.抬高患肢,减少静脉血液淤滞。

2.抗凝溶栓治疗时需监测病人的PT+A、APTT,防止剧烈活动,避免外伤。

3.卧床,减少活动,避免血栓脱落。

4.避免在患肢按摩及行静脉输液等治疗。

【术后护理】

1.平卧6小时改为半卧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30度。

2.术后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

3.指导病人术后尽早进行足背伸曲动作。

4.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定时监测腿围。

【健康指导】

1.康复后避免长期卧床。

2.如需继续服用抗凝剂应遵医嘱,定期查PT+A.鼓励恢复期的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

3.注意观察肌肉的活动。

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评估】

1.有无出现隆起、迂曲、扩张的静脉。

2.色素沉淀、皮肤变硬及慢性溃疡程度。

3.静脉瓣膜功能及深静脉回流情况。

4.心理状态。

5.术后绷带加压包扎的松紧程度。

6.患肢的血运情况及有无凹性水肿。

【术前护理】

1.外科手术常规备皮。

2.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使用绷带或弹力袜,以缓解症状。

3.皮肤有损伤溃疡者应预先处理,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

【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30°。

2.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当发现患肢肿胀、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疼痛、霍曼征阳性(快速足背背屈引起腓肠肌疼痛)时,及时报告医师。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术后尽早进行足背伸屈动作,早期下床活动。

2.应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

避免下肢负重,如久站或久坐等。

宜经常散步,改善静脉回流。

六、肺切除术

【评估】

有无咳嗽症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

【术前护理】

戒烟,合并肺部感染者,雾化吸入后,给予体位排痰。

【术后护理】

1.半卧位为主。

全肺切除术后避免完全侧卧位,以免引起纵隔移位,大血管扭曲,导致呼吸、循环异常。

2.6小时后可遵医嘱少量饮水,以避免由于口腔、咽喉干燥、疼痛,增加咳痰难度。

3.记录每小时胸腔积液量和颜色,并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4.全肺切除术后胸管应夹闭牢固。

避免活动过量。

吸氧时间可相对延长。

5.静脉补液匀速,先胶体后晶体,限制盐的过量摄入。

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术后第一日遵医嘱进食。

多食水果、蔬菜。

卧床期间少量活动,应少食牛奶。

进食不足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健康指导】

1.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指导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

2.指导病人患侧上肢做爬墙运动。

3.忌烟。

2013.9.16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S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按血管性介入术前常规护理。

(2)调整患者凝血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并利尿,TIPSS术后患者腹腔积液可在短期内快速吸收,导致凝血功能降低,甚至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术前输血、补液,纠正患者失血状态和电解质紊乱。

(3)按医嘱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肠道抗生素,防止术后异体蛋白被大量吸收。

(4)作交叉配穴,备血。

(5)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措施:

1)立即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仰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氧2~4L\min吸入,避免不必要的搬动;2)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抽血进行交叉配血,一条通道用0.9%生理盐水200ml+垂体后叶素20U在20分钟内滴完,再以0.9%生理盐水500ml+垂体后叶素20U,根据血压来调节滴数。

另一条通道立即静脉推注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巴曲酶(立止血)1kU后输全血以补充血容量;3)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大出血应放置三腔两囊管以压迫止血,必要时做好介入的准备;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开始时每15~30分钟测一次;5)观察呕血、便血的量、颜色和性状,注意肠鸣音是否亢进,以判断是否继续出血;6)观察肢体的温度色泽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常为大出血、休克的表现,应迅速给予处理,注意保暖;7)观察神志变化,对躁动或意识不清者,应加床档,以防坠床;8)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以利于疾病康复。

【术后护理】

(1)按介入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卧床休息,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急腹症征象(腹腔内出血)。

(3)观察腹腔积液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天测量腹围、记录体重。

遵医嘱用利尿剂和补充白蛋白、液体和电解质。

(4)饮食和营养护理:

1)肝功能接近正常的患者可进普通膳食,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术后为预防肝性脑病应进食低蛋白质饮食,以高糖、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可以进食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2)术后较长时间内口服乳果糖及多食纤维素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3)腹腔积液和水肿患者给予低盐饮食;4)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可给予静脉营养,以利于肝细胞修复。

(5)抗凝治疗:

1)手术当天,术前凝血功能较差者,勿需作抗凝处理。

对术前凝血酶原水平大于正常对照60%以上者。

,给予肝素5000U,在45%~60%之间者用2500U;2)术后2天复查凝血功能,接近正常者进行治疗性肝素化,即肝素1万~2万U静脉滴注,一般持续3~7天;3)口服3~6个月抗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4)在密切注意有无皮肤、粘膜、牙龈、内脏及颅内出血,观察大小便颜色;5)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勤剪指甲,勿用指甲抓破皮肤黏膜,防止皮肤、黏膜出血。

(6)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发热:

术后患者有反应性低热,体温在38℃左右;有肺部感染及合并败血症时体温可达38.5℃以上,遵医嘱用抗生素,给予物理或化学降温;2)肝性脑病:

可能与患者术前严重急性出血,TIPSS术后肠道内蛋白吸收过多有关。

观察患者神志,注意患者安全,留专人守护;限制蛋白摄入,用乳果糖或稀醋酸溶液灌肠导泻,清除肠内积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