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3632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上的小区图,图上不但有漂亮的楼房、还有美丽的草坪。

提问:

你们知道小区里为什么种草坪吗?

1.师出示例题:

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

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

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学生读题,师解释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

2.学生列式85015、85020

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识、指导学法

(1)比较:

这两个乘法算式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板书: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忆:

计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乘法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的笔算、估算

师帮助大家回忆以前知识。

口算:

802=980=6070=

3020=1330=5040=

提问:

你是怎样口算的?

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做这组口算题?

(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问:

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结果是多少吗?

学生估算:

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结果应该比8000大。

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结果应该比18000小。

(板书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寻找不同算法。

小组内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15=

850850850

151515

42504250425

8508585

127501275012750

3.全班交流讨论:

(1)比较:

这三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和估算的结果比,合理吗?

为什么?

(2)同一道题黑板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第一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

用85015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

(3)比较:

后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

4250是怎么得来的?

85呢?

计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计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会儿看0,一会儿不看0,这样做容易出错。

请第三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

你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

425是怎么得来的?

85呢?

0到哪里去了?

这里怎么有0出现呢?

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指黑板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说一说)

(4)比较: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谈谈你的理由。

(板书:

简便方法)

(5)完整计算,感悟简便方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做的时候,首先要会摆竖式,下面请同学上黑板把竖式摆一摆。

师带领学生集体计算。

先怎样?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写答语。

刚才通过应用以前所学的估算等知识,算出了草坪释放的氧气。

计算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

接下来我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吗?

算的时候,仍然通过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4.再次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850

2020

170001700

(2)讨论比较:

提问做错的学生:

你是怎样计算的?

1700中的第一个0是怎样得来的?

第二个0呢?

提问:

你估算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50(板书:

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问:

1700这个答案合适吗?

你能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吗

提问做对的学生:

你是怎样计算的?

17000这个结果合理吗?

为什么?

他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把85020看作852,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个0和添两个0。

为什么添两个0?

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3)反馈:

请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结果。

师写答语。

三、分层练习

1.练习:

在练习纸上做38022、17060、5004060035

(1)应用所学知识,先将竖式列好,不计算。

反馈:

比较60035的竖式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好?

为什么?

(如果写成635要乘两次,写成356只要乘一次,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乘数的位置交换一下)

(2)学生计算:

反馈:

教师巡视,要求学生规范地说。

选取38022、50040说理。

(3)讨论:

做这些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为什么这四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做书P5第四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的范围。

再列式计算。

最后反馈。

3.做书P7第三题。

学生做题,集体反馈。

4.据调查,每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多少克?

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较:

谈一谈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收氧气127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技能目标:

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出示课件。

同学们,上次师傅和徒弟在为阿福做上衣的过程中闹了个大笑话,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

师:

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看他们之间又发生什么事?

生:

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

长1米。

可徒弟连忙说:

不对,不对,长100厘米。

阿福纳闷了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

这位同学观察的挺仔细,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

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

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

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

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

比划一下。

师:

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师画线段)

师:

看,象这样把米尺坚着放,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

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吗?

试试看。

好,你来,你。

(师找几个同学站在尺子前量。

师: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

这样吧,(打开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

(生操作,师巡视)

师:

谁来指一指1米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

刚才你们同桌俩是怎样量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

我按住0刻度对准地面,让我的同位拉尺子,让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体的哪个地方。

师:

有不同意见,说说看。

听明白了,0刻度要对准地面。

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点也不能歪。

师:

同学们都是这样量的吗?

按照正确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巩固米的认识。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

再比划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完成。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现在同学们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师:

好,手别动,松开绳子,看好了1米有多长?

放手,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手放下。

(2)师:

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老师站在这里,谁能站在离我1米远的地方?

抽4位学生。

师:

同学来看一看谁离老师的距离最接近1米。

怎样能确定你和我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生:

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师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聪明。

生:

直尺的一端贴近老师,另一端贴近我想一想如果离我一米远的距离都站满小朋友,那么他们排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形)

师:

刚才两个同学分别用了直尺和米尺测出了离我一米远的距离。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我发现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样的。

生:

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

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将两种尺子重合验证:

1米=100厘米

师: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

板书:

1米=100厘米

师: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生齐读)

师:

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

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

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师:

想出了这么多,真善于动脑。

四、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

同学们刚才在用米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

仔细观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

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

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领生观察,认读刻度。

(1)0、10、20100cm100cm(1米)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出示:

030cm042cm20xxcm

五、课间休息。

(小故事)

师:

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其实米与厘米本是一对好兄弟,他们一起帮助尺子测量长度。

可米觉得自己的个大,功劳大,瞧不起厘米。

一天,小铅笔跑来找米大哥,说道:

米大哥,听说你的本领特别大。

你能帮我量一量,现在我有多高?

米大哥可犯了愁,因为小铅笔太矮了。

这时厘米小弟跑来说道:

大哥,别着急,我来试试。

长12厘米。

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长度。

师:

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生:

在量较短的物体时,厘米小弟是最棒的。

在量、较长的物体时,米大哥就比较合适了。

师:

那同学们说说看,量文具盒的.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

生:

厘米。

量操场的长呢?

生:

米。

六、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

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课后实践活动

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八、全课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课后反思:

学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但是我的时间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一些环节处理上还很不到位。

还需努力!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

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

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

你们是怎样做的?

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

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

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

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

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

师:

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

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

相等。

师:

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

生:

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

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

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

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

(师随着板书)

师:

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

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

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

0除外。

师:

为什么0要除外?

生:

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

(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

同时相同0除外

师:

(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

商不变的性质。

师:

为什么?

生:

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

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

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

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

这是它的什么面?

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

请站起来。

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同桌间说一说。

对!

我们要仔细观察物体,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