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736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

《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

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

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

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

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

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

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

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

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

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

看到的 

师:

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想说的吗?

 

生:

面是光滑的 

生:

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

上面大,右面小     

师:

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

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

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

理由。

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

理由

师:

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

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

生汇报,你量了….. 

3、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

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

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

怎么办?

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

平方米 

师:

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

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

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

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

边长是1米 

师:

他讲得对吗?

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

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出示: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

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

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

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

不能,理由 

放手问:

从中你想到什么?

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

(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

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2、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

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

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

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

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

看到的 

师:

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想说的吗?

 

生:

面是光滑的 

生:

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

上面大,右面小     

师:

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

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

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

理由。

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

理由

师:

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

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

生汇报,你量了….. 

3、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

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

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

怎么办?

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

平方米 

师:

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

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

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

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

边长是1米 

师:

他讲得对吗?

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

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出示: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

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

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

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

不能,理由 

放手问:

从中你想到什么?

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

(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

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分桃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美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西游记中孙悟空给猴子们分桃子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多少个桃子?

引入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探究最高位无余数的除法。

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导入中的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给学生一定时间空间进行讨论,之后不同组汇报结果,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第一种:

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这样每个猴子分到24个桃子。

第二种:

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24个。

第三种:

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第四种:

竖式计算。

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解题方法,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把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理解其算理;尤其要重点处理用竖式计算的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