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36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_精品文档.doc

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运动疗法.。

1

作业疗法。

8

转移训练。

10

关节活动度。

12

关节松动术。

17

平衡训练。

21

步行训练。

27

协调训练。

30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训练。

31

呼吸训练。

38

构音障碍康复技术。

40

失语症康复技术。

42

吞咽障碍康复技术。

46

肌力训练。

48

运动疗法

概述

    运动再学习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重新学习的治疗方法。

此法利用了学习和动机的理论以及在人类运动科学和运动技能获得的研究结果,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着重按照运动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现代运动学习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

    其基本原理包括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理和学习运动技巧的5个基本因素:

脑损伤后功能恢复、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强调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调整重心和环境控制。

    

适应症    脑血管意外后、脑瘫、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禁忌症    无特别的禁忌证。

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或严重身体衰弱,要予以监控,循序渐进。

仪器设备无专门的特殊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

    运动再学习方法由7部分组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

即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从仰卧到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与坐下、站立平衡和步行。

治疗师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于患者的任何一部分开始治疗。

每一部分一般分4个步骤进行:

描述正常的活动成分并通过对作业的观察来分析缺失的基本成分和异常表现;练习丧失的运动成分,采用解释、指示、练习结合语言、视觉反馈以及手法指导;作业的练习,设定符合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难度作业练习,采用解释、指示、练习结合语言、视觉反馈及手法指导,再评定,鼓励灵活性的训练;训练的转移,包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安排和坚持练习,练习中要自我监督,亲属和有关人员的参与等保证患者将所学的运动技能用于日常生活及各种情况,使学习能持续和深入。

    1.上肢功能训练

    

(1)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

    ①仰卧位,支撑患者上肢于前屈90°,让患者上抬肩带使手向上伸向天花板方向或让患者的手随治疗师的手在一定范围内向上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枕头等,并逐渐增加难度;让患者用手越过自己的头部,再伸直肘关节。

此时注意不能让患者的前臂旋前,不允许肩关节外展,检查肩胛骨是否产生运动。

    ②一旦患者能控制部分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活动,则可取坐位练习,用手向前、向上指物体并逐渐增大范围,直至上臂从侧位屈曲前伸和外展前伸。

此时不能提高肩带以代偿肩外展或前屈;不允许肘关节屈曲。

    

(2)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①床边坐位,帮助患者将上臂后伸,肘伸直,肩外旋,手平放于床上以承受身体上部的重量。

此动作帮助防止肩关节屈曲肌群、内收肌群和屈指长肌群的挛缩。

注意,完成此动作时,要确保患者身体的重量真正后移并确实通过患手负重,而不允许患侧肘关节屈曲。

    ②坐位或站立,帮助患者上肢外展90°,肘伸直,将手平置于墙上,通过其臂施以一些水平压力,防止手从墙上滑落。

开始时,需要患者肘关节伸直,在这个姿势下,患者练习弯曲和伸直肘关节以改善对肘伸肌群的控制;当患者重新获得肩关节和肘关节控制后,让患者练习转动躯干和头部。

    (3)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

    ①为练习伸腕,治疗师可用腕桡偏移诱发腕伸肌的活动。

    ②前臂在中立位时,患者练习抬起物体,伸腕、放下、屈腕、再放下物体。

    ③可用手背移动物体、用手背第三掌骨压橡皮泥形成压迹,以训练前臂旋后等。

    ④为训练拇外展和旋转,可让患者外展拇指以推移物体。

    ⑤训练对指活动,患者前臂旋后,练习拇指尖和其他手指尖相碰。

注意要确保患者为腕掌关节活动而不只是掌指关节活动。

之后,可让患者练习在旋前位用拇指和其他各个手指捡起各种小物体,然后前臂旋后,再旋前放入另一碗中,以进一步训练操纵物体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用拇指指腹抓握物体而不是用拇指内侧缘抓握。

为增加难度,患者可练习用五指抓握塑料杯杯口边缘但不使杯子形状发生改变的动作,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抓握塑料杯向各个方向移动,注意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不能让杯子滑落。

    ⑥为了有效使用手的功能,需要准确地控制肩、肘、腕关节。

可采用增加上肢活动复杂性的训练,如:

训练上肢整体控制手的活动能力;练习从自己对侧肩上拿取小物品;前伸拿取或接触某一物体;向后伸展上肢抓握和放下某一物体;训练使用餐具等。

    2.口面部功能训练

    

(1)训练吞咽:

包括训练闭颌(让患者含空气在口腔内,治疗人员可帮助患者闭颌,先牙轻轻合上,再对称张开嘴,再合上,确保不要向后推患者的头部,牙齿咬合。

)、闭唇(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出患者没有功能的唇的区域,训练患者闭唇。

不鼓励患者撅嘴及吮下唇,这样会妨碍吞咽时的舌部动作。

)、舌部运动(治疗人员用食指用力下压舌前1/3并做水平指颤,震颤幅度要小,时间不超过5s,然后帮助闭颌;之后用力下压舌引出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以完成吞咽动作。

)等。

也可用冰刺激口部功能。

坐位是吞咽和进食最有效的姿势。

    

(2)训练面部运动:

如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再闭口。

    (3)改善呼吸控制,患者坐于治疗桌前,躯干前倾,双上肢放在治疗桌面上,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呼出,同时加压和震颤其下1/3胸廊,呼气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

也可让患者试验用变化的声音,以提供有用的听觉反馈。

    (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必要时,在患者进餐前训练其吞咽功能;在患者进行肢体训练或其它活动时要监督其面部表情,保持闭嘴,改善其口面部的控制和外形等。

上述口面部功能问题如能早期处理,一般会很快恢复。

    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转向健侧的困难为:

①患侧屈髋屈膝、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②不适当的代偿活动为用健手将自己拉起。

    从侧卧坐起可能发生的代偿为:

①旋转及前屈颈部或用健手拉依靠物以代偿侧屈颈和躯干;②用健腿钩拉患腿,将双腿移至床边。

    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动作包括:

①转向侧卧位;②颈的旋转和屈曲;③髋和膝屈曲;④肩关节屈曲和肩带前伸;⑤躯干旋转。

    从侧卧位坐起的动作包括:

①颈和躯干侧屈;②外展下面的臂;③由健侧腿钩提患腿向床边放下。

    训练步骤:

①训练颈侧屈:

治疗师帮助患者从枕头抬起头,再自行回到枕头上,做颈侧屈肌群的离心性收缩;②帮助患者床边坐起:

治疗师帮助患者坐起时,患者颈侧屈,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的肩上,另一手推患者的骨盆,并尽可能把患者的腿部移至床边;③帮助患者躺下:

患者从坐位侧移体重到健侧前臂上,当患者提起双腿放在床上时,其颈部向相反方向侧屈,然后让自己低下身体呈侧屈。

    4.从侧卧坐起训练

    

(1)让患者颈侧屈,同时治疗师一手放其肩下,另手推其骨盆,患者用健手作杠杆。

帮患者躺下时,让患者将体重侧移于健侧臂上;提双腿放在床上时,让其向相反方向侧移头,然后侧卧下。

    

(2)训练移到日常生活中:

只要病情允许,应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坐起动作,这对中枢神经系统是良好刺激,可预防抑郁症,有助于增加口面部的控制功能、增加膀胱的控制功能、增加视觉输入及便于交流。

坐起时要坚持上述正确方法,防止替代动作。

坐起时用枕头支持其患臂。

患者必须卧床时,要帮助患者进行桥式运动。

    5.坐位平衡训练

    训练移动重心时调整姿势

    ①患者坐位,双手放在大腿上,向一侧转动头部和躯干以使视线通过该侧肩膀上方向后,然后还原到中立位,再向另一侧重复此动作。

    ②患者坐位,让患者向前伸展患侧上肢触摸某一物品,然后再练习向前下方地面及向两侧方伸展患侧上肢。

每次动作后都回到直立坐位。

治疗师在必要时帮助支持患侧上肢。

    增加练习的复杂性

    ①坐位,让患者从侧下方地面拾起一件物品。

    ②坐位,让患者用双手拾起地面上的一个小盒子,双手向前拿起桌上一件物品,再向后伸手取一件物品。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

    ①经常练习将重心在两侧臀部交替转移。

    ②要练习站立。

    ③如果患侧上肢松弛无力,应用桌子支持患侧上肢,以便能够阅读和做其他活动。

    ④患者可以按照日程安排表进行练习。

    6.站起与坐下训练

    

(1)练习躯干在髋部前倾伴膝前移。

患者坐位,双足平踏地面,双足间距不能过大,通过屈髋伴伸展颈部和躯干来练躯干前倾,同时重心前移,注意患者双足,使其充分着地。

    

(2)练习站起。

让患者肩和膝前移,练习站立。

治疗师可一手放在其患侧肩胛骨处,引导肩尽量前移;另一手放在其患膝上,当膝前移时,沿着胫骨下压膝部,使患足充分着地,如果患者很弱或体重过重,需要两人帮其站立,分别扶肩和扶膝,方法同上;此外,坐较高椅子练习站起和坐下都比较容易,可改善对站立的控制。

    (3)练习坐下。

治疗师帮助患者前移肩和膝,让患者向下、向后移动臀部并坐下。

    (4)增加难度。

开始阶段可让患者双上肢向前放在桌子上来练习抬高臀部和前移肩部,可用较高椅子来练习。

以后可利用接近日常生活的环境来训练患者。

如从不同的物体表面,如:

椅子、沙发、床等站起,从一侧站起,握物站起,交谈中站起,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5)注意练习的连续性,即其他时间也要按治疗中学习的站立与坐下要点去做。

要为患者安排平时的练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次数等。

    

    7.站立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的基本成分

    ①双足分开5~10cm,以使双腿垂直。

    ②双肩垂直于双髋上,双髋在双踝之前。

此对线使患者能来回移动和有效工作。

    ③髋膝伸展,躯干直立。

    ④双肩水平位,头中立位。

    训练髋关节对线(前伸)

    ①仰卧位,患腿置于床边,患足踩地,患者练习小范围的髋伸展。

    ②站立位,双足负重,髋前伸。

    (3)防止膝关节屈曲可使用膝部支具。

    (4)引发股四头肌收缩。

    ①坐位,支持和伸展膝关节,练习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并尽可能坚持一定长的时间,然后放松。

    ②坐位,治疗师用手托住患膝呈伸展位,然后将手移开,嘱患者不让患腿落到地上或让其慢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