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3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医学知识点_精品文档.doc

1、现代医学的组成:

预防、保健、治疗、康复。

2、康复:

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P1)全面康复包括:

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P1)

3、康复的目的:

康复以整体的人为对象,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

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P1)

4、康复服务方式:

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P1)

5、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者,老年人群。

(P2)

6、康复医学的治疗原则是:

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7、康复治疗的常用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8、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主导。

9、康复预防P2

(1)一级预防:

是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

最为有效,可见降低残疾发生率70%。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优生优育、严禁近亲结婚、加强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防接种,积极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防止意外事故;加强卫生宣教、注意精神卫生。

(2)二级预防:

是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

可见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治疗结核、高血压等;基本的手法治疗:

如创伤、骨折、白内障手术。

(3)三级预防:

是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可减少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康复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疗以及假肢、支具、辅助器、轮椅等;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还包括应有的社会教育。

10、康复医疗工作必须在伤病的早期进行,直至患者回归社会或家庭。

急性期的康复一般1-2周。

(P4)

11、康复医学从注重功能障碍处理方法的严韭,也逐渐重视病理变化的消除。

(P6)

12、康复开始的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

综合医院应是开始康复的最佳场所,住院期间是康复介入的最佳时机(P6)

13、残疾:

是指因为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状态。

P7

14、ICIDH残疾分类:

P8

(1)残损(impairment):

现改称为“身体结构受损”,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2)残疾(disability):

现改称为“活动受限”,是指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们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3)残障(handicap):

现改称为“”参与限制是,指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一个人正常的(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15、ICF,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P9

16、ICF分为功能和残疾(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背景性因素两大部分。

P9

17、开链运动:

指运动链的远端没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远端节段可以自由活动。

(P15)

18、闭链运动:

指运动链的远端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近端可以自由移动。

(P15)

19、曲面关节之间的基本运动包括滚动、滑动、转动。

(P16)

20、应力刺激对骨的强度和功能的维持有积极的意义。

(P18)

21、根据运动中不同肌肉的功能,将肌肉分为:

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P20)

22、肌肉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

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的基本不变。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变化而张力基本不变,有关节的运动。

(P20)

23、组织因持续受到特定载荷而随时间延长发生的拉伸过程,称为蠕变。

组织因受到持续拉伸而随时间延长发生应力减小的过程,称为应力松弛。

(P21,应用于牵伸,如对挛缩的组织进行滑轮牵伸利用蠕变,将挛缩的组织拉长到一定长度后进行石膏固定利用应力松弛原理)

24、频繁的关节运动可导致关节软骨的疲劳、磨损。

(P25)

25、冲击性运动对髋部骨骼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快速行走时,腰椎的载荷比直立位增加1倍。

慢跑时,腰椎的载荷比直立位增加1.75倍。

等长抗阻训练时无骨关节的运动,可实现疼痛最小化和靶骨骼受力最大化。

(P26)

26、制动5-7天后,肌肉重量下降最明显。

(P28)

27、肌张力:

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P38)

28、痉挛多见于锥体束病变,强直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P38)

29、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

(P39)

(1)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2)I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R0M之末突然出现的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的阻力

(3)I+: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

在ROM的后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当继续把ROM检查进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4)II级: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移动

(5)III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PROM检查困难

(6)IV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出现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0、肌力: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P38)

31、徒手肌力检查MMT肌力分级标准:

(P40)

(1)0级: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2)1级: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3)2级: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4)3级: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4级: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6)5级: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32、MMT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还未出现分离动作的患者。

(P40)

33、RM(RepeaticMaximum):

最大重复次数。

(P45)

34、关节活动范围(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大尺度。

(P45)

(1)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

是人体自身的主动随意运动而产生的运动弧。

(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是通过外力的帮助而产生的运动弧

35、步态周期:

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支撑相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占步行周期的40%。

(P49)

36、人体重心位于第2骶骨前缘,两髋关节中央(P51)

37、异常步态:

(1)偏瘫:

划圈步态

(2)截瘫:

跨槛步态(3)脑性瘫痪:

剪刀步态(4)帕金森病:

慌张步态。

(P52)

38、平衡:

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P53)

39、平衡的分类: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自动态、他动态)(P53)

40、平衡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P54)

41、协调:

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P55)

42、代谢当量(METs):

音译为梅脱,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1MET相当于耗氧量3.5ml/(kg.min)。

代谢当量与热卡有对应关系,其换算公式是:

热卡=METs×3.5×体重(kg)÷200。

(P58)

43、最大METs<5为残疾的指标(P58)

44、心电运动试验的分类:

极量运动试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低水平运动试验。

(P59)

45、主观用力计分(RPE):

是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用力程度衡量相对运动水平的半定量指标。

一般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要求达到15-17分(P60)

46、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心率应增加8-12次/分,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

运动中收缩压越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反尔越低。

(P61)

47、心率血压乘积(RPP):

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代表心肌耗氧的相对水平。

运动中RPP越高,说明冠状血管的储备越好(P61)

48、无氧阈:

体内无氧代谢率突然增高(拐点),或血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出现拐点时的摄氧量。

(P62)

49、失语症:

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候群。

(P66)

50、构音障碍:

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的言语运动控制障碍。

(P66,与失语症的区别,一为外周一为中枢)

51、日常生活活动(ADL):

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分类:

(P94)

(1)基本或躯体ADL(BADL)

(2)复杂或工具性ADL(IADL)

52、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及计分法(P95):

进食、洗澡、修饰(洗脸,刷牙、刮脸、梳头)、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m、上下楼梯。

(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P95)

53、物理治疗的分类: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人称三大项(3M)。

(P98)

54、神经发育疗法NDT:

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

(P99)

55、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CIMT:

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

(P100)

56、镇痛TENS疗法:

又称为经皮神经电刺激。

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镇痛、治疗疾病的方法。

(P104)

57、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是用低频脉冲电流,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刺激已丧失功能的器官和肢体,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

(P105)

58、干扰电疗法:

同时使用两组频率相差0~100Hz的中频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交叉处形成干扰场,在深部组织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

以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P107)

59、蓝紫光疗法主要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P109)

60、关节松动术I、II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III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IV级用于治疗因为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活动受限。

(P120)

61、关节松动术分级(补充,Maitland法)

(1)Ⅰ级: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2)Ⅱ级: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Ⅲ级: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4)Ⅳ级: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62、矫形器:

是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一类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基本功能:

稳定与支持;固定与矫正;保护与免负荷;代偿与助动。

(P141)

63、助行器: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

手杖、前臂杖、腋杖、平台杖。

助行架、行走器。

(P143)

64、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