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3429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docx

南安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南安市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初二年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为更充分发挥考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我市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市举行了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命题。

我们在对各校上交的质量分析报告汇总整理,及对部分初二年一线数学教师、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此次初二数学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情况

1、命题依据

本次评价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参考《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数学科)》,结合我市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目的在于改革课程实施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效,使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2、考试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届学生使用的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八年级(上)进行命题。

3、试题结构

试卷整卷共计三大题,26个小题,全卷满分150分。

按题型设有:

选择题10题,共40分;填空题6题,共24分;解答题10题,共86分。

试卷中各章节所占比例范围大致如下:

第16章《分式》约24分,占16%,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约56分,占37.3%,第18章《平行四边形》约16分,占10.7%,第19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约34分,占22.7%,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约20分,占13.3%,所占比例与各章节课时安排比例基本一致。

4、试题的来源

(1)数学教材(课本及配套同步练习册)的原题共约70分,占46.7%。

主要考查双基,增强考生信心,形成“依标用本”的良好导向。

(2)源于教材(课本及配套同步练习册)的题目改编题共约48分,占32%。

这些考题由命题人员根据《课标》精神,由教材题目改造而成。

这些题目不照用陈题,而是创设新的情境进行改编。

命题人员希望籍此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停留于搞题海,套题型。

(3)综合提高题共约34分,占22.7%,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为背景,结合画(作)图、等腰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正方形相关性质等知识来命制,意在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分类讨论、运动变化、方程与函数思想。

通过对动态几何图形的观察进行演绎推理和分析解决,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特殊与一般,方程与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的考察,能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区分出来。

二、考试效果

考试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据全员统计,全市到考人数共12474人,平均分95.79分,及格率63.2%,达A率23.5%,满分4人,试卷总体难度P=0.64。

各校反映本卷试题能依标据本,注重基础与创新,试题难度比例适当,梯度设置合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大部分试题难度不大,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一小部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一定难度,易于入手,但答好不易,具有区分度,考生们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三、试卷特点 

本试卷较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首位,考查内容点多、面广,难度适宜(严格按8:

1:

1命题),从整体上来分析,题型非常清晰简洁,把握好了由简单到稍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照顾到学困生,又能从中挑选出尖子生,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对于解题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运算的过程不做大文章,这点还是相当合理的。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引导广大师生重视课本教学,摒弃“题海战术”。

 

1.注重双基、导向明确。

扎实的双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试卷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放在首位。

如第1—24题(共124分,占全卷的82.7%),这些试题大部分都是从教科书的例题、习题中选取后进行适当变式生成的,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业考试的基本定位。

而且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初二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和繁难人为编造的计算题。

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证明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

不但增加了试卷的亲和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解题欲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2.创新背景,规避模式。

如第16题考查阅图能力、分类讨论,第25题考查存在性问题,,第26题考查最值问题,重点考查了演绎推理和分析解决,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

命题者别具一格地给出一个全新的背景,学生平时较为少见,既是常考题又具有新意,充分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考试中自然得了不同程度的检阅。

3.以人为本,凸显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了它,就能驾驶知识,形成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本份试卷能注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合情推理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运动变化以及转化化归等思想。

数感、符号感、化归思想的考查则贯穿全卷。

如第6、10、16、20、23、24、25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第8、9、12、16、19、23、25、26考查了转化化归思想,第25、26题考查了运动变化思想,第15、23、14考查了统计思想等,这些试题既考查了重要的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成绩的统计数据

总人数

考试满分

实考人数

缺考人数

满分人数

零分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12539

150

12474

65

4

33

150

2

95.79

1.全市参加考试人数及成绩总体情况: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

23.5%

27.7%

12%

36.8%

 

分段

(0,15]

(15,30]

(30,45]

(45,60]

(60,75]

(75,90]

(90,105]

(105,120]

(120,135]

(135,150]

人   数

284

619

691

803

1014

1207

1507

2104

3270

942

百分比

2.3%

5%

5.6%

6.5%

8.2%

9.7%

12.1%

16.9%

26.3%

7.6%

2.题型质量分析:

题型

分值

平均分

标准差

得分率

难度

单选题

40

33.33

8.81

83.3%

0.83

主观题

110

62.46

28.76

56.8%

0.57

3.单题质量分析

题型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标准差

得分率

难度

鉴别指数(区分度)

单选题

1

4

3.53

1.29

0.88

0.88

0.43

单选题

2

4

3.51

1.31

0.88

0.88

0.45

单选题

3

4

3.02

1.72

0.76

0.76

0.91

单选题

4

4

3.23

1.58

0.81

0.81

0.71

单选题

5

4

3.82

0.83

0.96

0.96

0.17

单选题

6

4

2.77

1.85

0.69

0.69

1

单选题

7

4

3.37

1.46

0.84

0.84

0.59

单选题

8

4

3.18

1.61

0.8

0.8

0.76

单选题

9

4

3.54

1.27

0.89

0.89

0.42

单选题

10

4

3.36

1.47

0.84

0.84

0.59

主观题

11

4

3.24

1.57

0.81

0.81

0.71

主观题

12

4

3.11

1.66

0.78

0.78

0.82

题型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标准差

得分率

难度

鉴别指数(区分度)

主观题

13

4

3.07

1.69

0.77

0.77

0.86

主观题

14

4

3.65

1.13

0.91

0.91

0.32

主观题

15

4

3.61

1.18

0.9

0.9

0.36

主观题

16

4

2.34

1.68

0.59

0.59

1

主观题

17

6

4.77

2.16

0.79

0.79

0.74

主观题

18

6

3.96

2.61

0.66

0.66

1

主观题

19

6

4.45

2.48

0.74

0.74

0.92

主观题

20

6

4.95

1.71

0.82

0.82

0.57

主观题

21

8

5.37

3.25

0.67

0.67

0.94

主观题

22

8

5.02

3.27

0.63

0.63

0.95

主观题

23

10

4.61

4.28

0.46

0.46

0.99

主观题

24

10

4.52

3.58

0.45

0.45

0.87

主观题

25

12

3.05

3.45

0.25

0.25

0.65

主观题

26

14

2.75

2.2

0.2

0.2

0.37

4.试卷总体评价:

试题满分

试题总数

难度

试题难度比例

信度

鉴别指数(区分度)

150

26

0.64

17[易]:

7[中]:

2[难]

0.94

0.58

上表备注与说明:

难度:

表示试题的难易程度,介于0-1之间,值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

试题难度比例:

表示试卷不同难度等级的题目所占比例,一份好的试卷里难度中等的题目所占比例应该比较大。

(0≤P<0.3为难题;0.3≤P≤0.7为中等题,0.7<P≤1为易题)。

信度:

表示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介于0-1之间,值越大越好(0.9以上为优秀,0.7~0.9为良好,0.35~0.7为中等,0.35以下为低信度)。

鉴别指数(区分度):

表示试题对考生能力的区分程度,值越大表明试题区分不同能力考生的效果越好,试题采用的价值也越大。

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评价标准为:

0.4以上为很好,0.3~0.39为良好,0.20~0.29为尚可,0.19以下为不好。

5.卷面答题详情

①客观题选项分布

题目

正确

答案

空选

其他

A

B

C

D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

C

46

0.4%

2

0%

628

5.1%

365

2.9%

10982

88.3%

418

3.4%

2

D

33

0.3%

4

0%

275

2.2%

629

5.1%

588

4.7%

10912

87.7%

3

A

50

0.4%

5

0%

9401

75.6%

485

3.9%

1535

12.3%

965

7.8%

4

D

45

0.4%

3

0%

739

5.9%

600

4.8%

1008

8.1%

10046

80.8%

5

A

38

0.3%

7

0.1%

11884

95.5%

200

1.6%

190

1.5%

122

1%

6

B

54

0.4%

1

0%

1159

9.3%

8602

69.1%

1439

11.6%

1186

9.5%

7

C

52

0.4%

3

0%

691

5.6%

913

7.3%

10472

84.2%

310

2.5%

8

B

43

0.4%

4

0%

339

2.7%

9896

79.5%

1760

14.2%

399

3.2%

9

C

44

0.4%

2

0%

357

2.9%

539

4.3%

11023

88.6%

476

3.8%

10

D

44

0.4%

1

0%

775

6.2%

615

4.9%

559

4.5%

10447

84%

②知识点得分率

序号

知识点

分值

占比

平均得分率

对应题号

1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

1.33%

0.81

4

2

轴对称的性质

2.33

1.55%

0.2

26

3

一次函数的应用

9

6%

0.62

10,24

4

实数的运算

1.5

1%

0.79

17

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33

1.55%

0.2

26

6

有理数的乘方

1.5

1%

0.79

17

7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8

5.33%

0.88

7,14

8

矩形的性质

5.33

3.55%

0.69

9,22

9

中位数

1.5

1%

0.82

20

10

扇形统计图

1.5

1%

0.82

20

11

菱形的性质

4

2.67%

0.8

8

1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33

0.89%

0.89

9

1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33

1.55%

0.2

26

14

一次函数的图像

4

2.67%

0.62

12,23

15

平移中的坐标变换

2

1.33%

0.78

12

16

负整数指数幂

1.5

1%

0.79

17

17

科学记数法

4

2.67%

0.88

2

18

分式的加减

4

2.67%

0.81

11

序号

知识点

分值

占比

平均得分率

对应题号

19

对称中的坐标变换

4

2.67%

0.76

3

20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19

12.67%

0.33

23,24,25

2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8

5.33%

0.67

21

22

动点函数的图像

4

2.67%

0.59

16

2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6

4%

0.67

13,23

24

众数

5.5

3.67%

0.92

5,20

25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33

0.89%

0.89

9

26

方差

4

2.67%

0.9

15

27

菱形的判定

4

2.67%

0.63

22

28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33

1.55%

0.2

26

29

正方形的性质

2.33

1.55%

0.2

26

30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

1.33%

0.46

23

31

一次函数的性质

6

4%

0.61

6,23

32

零指数幂

1.5

1%

0.79

17

33

解分式方程

6

4%

0.66

18

34

加权平均数

7.5

5%

0.76

19,20

35

分式的定义

6

4%

0.86

1,4

36

三角形三边关系

2.33

1.55%

0.2

26

五、学生答卷情况

(一)学生已掌握的内容:

1.数与式、科学记数法和实数的运算,如第1、2、4、11、17题;

2.点的坐标、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如第3、4、6、12、22题。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如第7、14、21题;

4.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如第8、9、22题;

5.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如第5、15、18、20题。

(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模糊:

如第1题考查分式的概念,有部分同学错选,4题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错理解为分母大于0.。

2.审题欠认真、细心。

如第1题,没看清“不属于”而错选A;

第3题,没看清“关于y轴”;

第10题,没看清楚“说法错误”;

3.基础欠扎实,运算能力差。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如第21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因为没掌握到位,条理不清晰,又如第18题,没有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验根。

②基本运算能力欠缺,如第17题中的负指数幂、0指数幂算错、又如第11题分式的运算出错。

③函数的知识还较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23、24题解答不规范,逻辑不严密

4.识图能力欠缺,推理能力差。

如第16题识图能力欠缺,对于点运动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认识不到位,无法正确解答。

第23

(2)、24的函数图形阅图能力欠缺,无法正确或完整解答。

5.分析、综合解题能力差。

如第25

(2)、26题中⑵⑶解答较差,大部分学生放“空白”。

原因是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数学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较差。

六、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狠抓基础教学。

学生的基础永远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四基”的教学与培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标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不能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课标、教材外的知识。

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复习阶段,教师不能随意扩大知识范围,任意提高复习题的难度,要抓住基础,掌握其中精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为获得好的教学成效提供保障。

加强变式教学与训练,对课本中的典型例习题多引申、多研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形成知识体系。

2、注重能力提高,强化应用意识。

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

其中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多为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要赋予不同的情景,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情景中用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强化数学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实际,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选取或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选一些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的素材;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测算和社会实践;③设计数学应用题,指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④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探究小组,强化其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精选习题训练,实现减负增效。

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暴露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暴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暴露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暴露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习题教学既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发挥来解决的习题,如用开放题、探索题、操作题、阅读理解题等形式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平时练习教学的题目。

无论何时的习题教学均应处理好学生独立练习与学生合作练习之间的关系,要重视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好大数据,精准辅优转差。

当前,一些教师的数学教学(特别是考试复习)行为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抓住优秀学生而忽视甚至甩掉困难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更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应该加以制止。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教学目标。

我们要用好智学网中提供的大数据,就大数据提供的相关数据反应的的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从数据中寻找教学的成功之处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要用好大数据,实现精准辅优转差。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

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主动开动脑筋、大胆探索、讨论与交流,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先要努力克服,自己努力但不能解决时要及时请教,保障学生顺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对于几何的考查有加强的趋势,几何论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希望教师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但要适度不要做偏题和繁杂难题。

考试复习是学生回顾整理、综合提高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地配合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另一方面学生也要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给教师,协助老师制定复习教学计划、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初二数学命题小组

2016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