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3185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内容标准】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

(1)概况:

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地,攻克临时政府起义,起义者迅速战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地,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2)结果: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特征:

用暴力夺取政权。

(4)影响(或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向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补充: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作为进攻“冬宫”的信号。

后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作用:

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帮助苏维埃政府渡过了难关。

(2)新经济政策:

内容:

①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②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③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意义: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补充:

学习列宁精神:

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勇于创新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内容标准】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①有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等工业部门建立;

②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苏联由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2.概述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弊端,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的形成。

(2)弊端:

①政治上:

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②经济上: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评价: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补充: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等。

第3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内容标准】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说出巴黎和会召开时间、操纵国、签订主要条约、性质和作用

(1)时间:

1919年1—6月;

(2)操纵国:

英、法、美;(3)主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4)性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5)作用:

确立了战后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秩序。

2.简述《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

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殖民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军事

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

赔款

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3.说出华盛顿会议召开时间、操纵国、签订主要条约。

(1)时间:

1921—1922年;

(2)操纵国:

美、英、日;主要条约:

《九国公约》等。

4.简述《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内容:

①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领土和行政的完整;②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2)影响: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补充:

5.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确立了战后世界秩序,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胜国与故败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因此它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内容标准】

(1)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1925年,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一书出版,它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书描述了主人公克莱德追求金钱和地位,最终堕落成杀人犯,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者说:

“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

(1)时间:

1929年—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标志:

纽约股票市场崩盘。

(2)特点:

时间长

1929—1933年,长达五年

范围广

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破坏性大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世界贸易总额减少三分之二;失去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

(3)影响:

①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②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予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德、意、日走上法西斯侵略扩张道路;③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④劳动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流离失所。

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1)目的:

救治经济危机。

(2)内容: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②调整农业;③调整工业(或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这是核心措施和基础);④兴办公共工程。

(3)特点: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4)作用:

①“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②“新政”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③“新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注意:

如果是评价,还要在后面加上:

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4.简述《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内容:

①规范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②规定了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③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的工资额。

补充:

5.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借鉴:

深化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以工代赈,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和民营企业;重视农业;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社会救济,扩大消费需求,稳定社会秩序等。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邪恶的轴心

【内容标准】

(1)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2)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1.揭露德、意、日、法西斯的主要暴行。

德国

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动反犹排犹情绪,迫害杀害犹太人;制造“水晶之夜”;建立法西斯集中营;干涉西班牙内战,轰炸格尔尼卡等。

意在利

侵略埃塞俄比亚,使用新式武器甚至施放毒气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干涉西班牙内战,轰炸格尔尼卡等。

日本

发动侵华战争,进行南京大屠杀;在哈尔滨设立“死亡工厂”,用中国人做细菌武器、化学武器的研究试验等。

特征:

对内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认识:

角度一:

法西斯是世界上最凶狠的敌人,它们是反人类、反社会、灭绝人寰的暴行,我们要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角度二:

牢记历史,警惕新纳粹主义、军国主义复活;角度三: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才能维护国家的尊严;我们的国家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我们学生要努力学习,增强建设国家的本领等。

2.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1)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画家、20世纪享有最高声誉的现代画家之一,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前卫画派——立体派的创立者。

(2)主要作品《格尔尼卡》、《和平鸽》、《亚威农的少女》等。

(3)特征:

把一切形象解体成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按作家的意愿组合起来。

3.简述《格尔尼卡》描绘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如何从历史的视角欣赏描述作品?

(1)描绘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2)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或历史背景,蕴涵的内容和哲理等角度,控掘美术作品后的历史信息,体会作品反映的历史内涵。

4.简述法西斯轴心国形成和影响。

(1)形成:

1937年,在反共的幌子下,德、意、日法西斯互相勾结,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2)影响:

战争阴云日益逼近各国人民。

第7课疯狂的战车

【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1)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内容:

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②捷方应于十天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③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

(2)实质:

牺牲小国利益,换来暂时和平,纵容法西斯侵略。

(3)影响:

《慕尼黑协定》是缓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国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白色方案”)。

(2)战火扩大:

A.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苏联参战,战火规模扩大。

B.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接着,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8课正义的胜利

【内容标准】

(1)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的标志: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

作用:

《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战争的转折:

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3.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计划”),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4.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目的: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内容:

(1)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2)战后成立联合国;(3)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作用:

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柏林战役:

1945年4月底,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希特勒自杀身亡。

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6.二战的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二战以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三单元两级下的竞争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内容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2.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1947年)

3.马歇尔计划推行——经济上援助西欧,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5.“冷战”的目的: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6.“冷战”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7.“冷战”影响:

是美霸权主义的表现,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8.树立“为全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安宁而奋斗”的远大抱负;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意识。

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内容标准】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经济迅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原因:

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的环境等。

2.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出现。

50年代摇滚乐兴起。

3.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高科技的运用,使好莱坞又获得了“梦幻工厂”的称号。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内容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第13课挑战“两极”

【内容标准】

知道欧洲联盟

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1.欧盟的形成:

①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政府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二年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塑造了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②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了“欧

洲共同体”(作用: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③1991年底,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马约》)条约规定要通过建设欧洲内部市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

④1993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⑤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

到2007年达到27个。

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2.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1)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原因:

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日本进行社会改革;

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③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制度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⑤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⑥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⑦美国采取扶植政策(或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⑧保持政局稳定等

(3)通过战后西欧和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史实,认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感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养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借鉴:

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把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等。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内容标准】

(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1.以印度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1)民族独立:

1947年,英国被迫宣布印度独立,但英国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后来印、巴先后成立共和国。

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民族振兴:

成就:

①粮食基本上实现自治;②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③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原因:

实行包括五年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

①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3.简述二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努力和启示。

(1)努力:

①1959年,古巴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革命政府,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民族经济;②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③巴西、墨西哥: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科学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

(2)启示:

捍卫国家主权,实现经济、政治独立;团结协作、重视科学技术;提高综合国力,摆脱外来控制。

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内容标准】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背景:

面对苏联长期积聚的矛盾。

(2)内容:

①经济上:

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②政治上:

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③思想上: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3)影响:

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下台。

2.简述苏联解体的标志、原因和经验教训。

(1)标志:

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等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2)原因:

根本原因:

传统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指导思想。

(3)教训: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维护社会的安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地位;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等。

第17课干戈不息

【内容标准】

(1)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2)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的原因和根源(焦点)。

(1)原因:

位置因素

亚非欧交通、交流要道

资源因素

石油资源丰富

历史因素

美、苏、英等国的干预

宗教因素

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种族因素

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

(2)根源(焦点):

阿以冲突。

2.战争能否解决巴以冲突(中东问题)?

为什么?

不能。

几十年的战争使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进程:

①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上;②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③但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时断时续的和谈,表明中东和平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如何认识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发生在雅尔塔体系瓦解之际,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伊拉克)单独向世界秩序进行的公开挑战。

在处理过程中,美苏两国领导人采取了一致的行动,联合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在遵守决议方面表现了空前的一致性。

4.简述美国插手科索沃战争的旗号、特点和影响。

(1)旗号:

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

(2)特点:

以大规模空袭为主要作战方式。

(3)影响:

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遭到连续78天的轰炸,财产损失严重,环境遭到破坏,许多无辜平民伤亡。

5.“北约”停止轰炸南联盟说明了什么?

①“北约”轰炸南联盟破坏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原则,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②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作用等。

③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

【内容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特点和影响。

(1)开始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3)特点: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说出科技革命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

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

(1)道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应对挑战:

国家:

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等;个人: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

补充:

3.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全国性航空订票系统,形成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20世纪末,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等。

4.许多人认为21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

现代生物工程包括、

、、和发酵工程。

其中,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5.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绵羊“、”诞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空人是(国籍)(姓名)。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国籍)(姓名)。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神舟”五号上的中国航天员是。

第19课机遇与挑战

【内容标准】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简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原因: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表现:

①国际资本流动加剧;②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过公司进一步发展;③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3)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和超越;②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风险,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等。

2.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国家:

①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②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