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2636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

部编六下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金色的鱼钩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快速默读,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借助阅读提示,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探讨“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合作学习单,《草地夜行》《三人行》《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打印稿,学生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七律·长征》,揭题导入

1.回顾六年级上册学习的《七律·长征》。

(全体背诵)

2.引导。

万里长征路,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作家杨旭以长征途中红军过草地为素材创作的小说《金色的鱼钩》。

3.板书课题,并引导齐读。

(二)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初识老班长

1.引导。

《金色的鱼钩》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学习要求,遇到困难可以和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出示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

《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故事情节图。

(《作业本》第一题)

(2)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边读边圈画,课文描写了哪些人物?

重点刻画了哪个人物形象?

2.反馈学习所得。

(1)引导了解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2)反馈《作业本》第一题的填写,根据回答,运用课件直接输入呈现。

(答案不唯一,恰当即可)

预设:

①接受任务;③硬咽草根鱼骨;④老班长牺牲。

(3)引导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有老班长、小梁和两个小同志,重点刻画了老班长。

3.感知人物形象。

(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一两个词来描述,写在课题的边上。

(2)和同桌交流自己写下的词语,并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根据学生交流,直接输入,形成思维导图在课件上逐步呈现。

(4)学生齐读思维导图中呈现的词语,追问:

这么多的感受,你们是从哪些方面来概括的?

(外貌、言行、品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体悟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1.引导。

老班长的外貌、言行、品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语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令你感动?

请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快速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朗读自己圈画的语句。

4.反馈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2)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3)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4)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5)“……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6)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7)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5.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研读感受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明确学习要求。

《金色的鱼钩》小组合作学习单

我们选择研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研读中做了这样的批注:

批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关注了文中这些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选择研读相关语句,合作完成学习单。

(3)按小组反馈,交流学习所得、阅读感受。

(4)朗读相关语句,适时运用音乐、图片等媒体,推动情感升华。

(四)探讨“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

1.引导。

课文讲述了老班长的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把你的思考和同桌交流一下。

2.同桌间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3.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一:

课文最后一段写到“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预设二:

“金色的鱼钩”是文章的写作线索,记录了老班长尽心尽责照顾病号的英雄历程,同时也提示了课文的主题。

4.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交流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引导。

同学们通过快速默读、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体会到了老班长崇高的品质。

红军长征是伟大的壮举,你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查阅到的资料。

3.利用教室里的一体机或者使用手机投屏的方式,现场查阅红军长征的资料。

重点浏览央广网“解读长征”网页http:

//

4.提供描写红军过草地的四个故事,学生选择阅读。

(1)提供《草地夜行》《三人行》《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四个故事的打印稿。

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阅读。

(2)交流。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中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5.小结。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长征路上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日,观看八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去了解更多的长征故事,去认识更多的红军战士。

附板书:

金色的鱼钩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2)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3)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4)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5)“……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6)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7)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5.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研读感受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明确学习要求。

《金色的鱼钩》小组合作学习单

我们选择研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研读中做了这样的批注:

批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关注了文中这些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选择研读相关语句,合作完成学习单。

(3)按小组反馈,交流学习所得、阅读感受。

(4)朗读相关语句,适时运用音乐、图片等媒体,推动情感升华。

(四)探讨“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

1.引导。

课文讲述了老班长的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把你的思考和同桌交流一下。

2.同桌间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3.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一:

课文最后一段写到“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预设二:

“金色的鱼钩”是文章的写作线索,记录了老班长尽心尽责照顾病号的英雄历程,同时也提示了课文的主题。

4.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交流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引导。

同学们通过快速默读、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体会到了老班长崇高的品质。

红军长征是伟大的壮举,你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查阅到的资料。

3.利用教室里的一体机或者使用手机投屏的方式,现场查阅红军长征的资料。

重点浏览央广网“解读长征”网页http:

//

4.提供描写红军过草地的四个故事,学生选择阅读。

(1)提供《草地夜行》《三人行》《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四个故事的打印稿。

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阅读。

(2)交流。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中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5.小结。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长征路上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日,观看八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去了解更多的长征故事,去认识更多的红军战士。

附板书:

金色的鱼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