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2216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第四单元检测题

(90分钟100分)

一、(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粲(càn)然羁(jī)绊归省(xǐng)摇曳(yè)

B.斗薮(sǒu)晦(huì)暗行(háng)辈旺相(xiāng)

C.颦蹙(cù)冗(rǒng)杂凫(fú)水几(jī)乎

D.呓(yì)语嗔(chēn)视撺(cuān)掇齁(hōu)声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烧灼消夏弄潮尽态极妍

B.惬意絮叨渴睡叱咤风云

C.疏密委实蓦然本色当行

D.惊鸿依稀博击变换多姿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的思绪!

(2)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

(3)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4)“这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

A.飞扬点轻快一束

B.飘飞摇轻松一朵

C.纷飞点轻捷一丛

D.飘扬荡轻盈一支

5.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D.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D.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

睡醒B.几欲先走走:

步行

C.以为妙绝绝:

到了极点D.宾客意少舒少:

稍微

8.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京中\有\善口技者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口技人\坐\屏障中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9.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文段先从正面描写声音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单声到混声的变化,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写听众的反应,主要是描绘他们的表情和动作,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C.文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多种声音的交响,语气急促,突出了高潮到来的气势。

D.文段选自清代人张潮所写的《口技》,《口技》是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中的一篇。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选文的第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3分)

11.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4分)

所见:

所闻:

12.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充满了诱惑力。

(2分)

13.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

绳子那头

李少龙

①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

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起出去干活。

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

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

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

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

“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

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

我一把拉住他:

“你这是要干啥?

多危险啊!

”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

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

“手套!

⑦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⑧“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

”“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

”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

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⑨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⑩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

“踩空了,吓死我了……”

⑪“你没事吧?

”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⑫“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

”父亲带着笑意说。

我却要哭了。

⑬绳子那头喊了声:

“拉我上去一些!

”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⑭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

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

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⑮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⑯“天儿热,儿子你吃吧。

”他笑着说。

“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

”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

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

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⑰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⑱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选自《意林》合订本第44卷,有改动)

14.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⑫段中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和“我”怎样的心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分析文章第⑭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写出第⑯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综合性学习。

(6分,每小题3分)

你所在社区要开展“戏曲票友演唱会”,演唱会组委会邀请你参与组织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激发更多人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部分群众认为对戏曲知识知之甚少,观看戏剧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组委会特邀你担任戏曲知识推普员。

请任选戏曲表演中你熟悉的一点作介绍。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

介绍你看戏(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一次经历,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第四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旺相”的“相”应读“xiàng”。

2.D(D项中“博击”的“博”应为“搏”,“变换多姿”的“换”应为“幻”。

3.C(C项中的“纠正并指出”应改为“指出并纠正”,属于认知的逻辑错误。

4.C(题干句子均为课本中的句子,平时应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5.C(C项为排比,A、B、D三项均是比喻。

6.C(A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的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顿号,D项中的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7.B(此处是古今异义,并非现代汉语的意思,应是“跑”的意思。

8.B(B项中句子的停顿应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9.D(D项《口技》应为林嗣环所写,《口技》选自张潮所编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10.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清香”写嗅觉,“扑面的吹来”写触觉,“连山”写视觉,“听到歌吹”“宛转,悠扬”写听觉。

11.所见: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通过对第10题的分析,不难找出句子,注意找全。

1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感受即一个人心里的感觉,“我的心……”描写了“我”的心理感受。

13.“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

(可分析每段的主要内容,再连起来概括。

14.在“我”(和母亲)的陪伴下,从事空调修理工作的父亲,在闷热的天气里身系粗绳(在绳子那头)吊在窗外十几米的墙上修空调。

(先理清事件的要素。

起因:

闷热的天气让“我”感觉无聊,“我”要求随父母一起出去干活;经过:

在“我”和母亲的陪伴下,父亲身系粗绳吊在窗外十几米的墙上修理空调;结果:

父亲让“我”感觉踏实、伟大。

然后对各要素进行整合概括,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

在“我”和母亲的陪伴下,父亲在闷热的天气里身系粗绳吊在窗外十几米的墙上修理空调。

15.①慈爱(爱孩子) 把“我”全身抹遍防晒油,让“我”吃雪糕 ②细心 把“我”全身抹遍防晒油;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戴手套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 ③吃苦耐劳(勤劳) 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④善良 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 ⑤淳朴 接过雪糕道谢(从原文中找到具体描写父亲言谈举止的语句,然后根据语句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

16.父亲是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

“我”则是看到父亲工作的危险、艰苦而感到后怕(害怕)、担心和心疼。

(父亲悬在离地面十几米的地方修理空调,不小心踩空,怕“我”和母亲担心,所以他“带着笑意”说“没事”,可见父亲是在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目睹了父亲工作的危险、艰苦,听着父亲安慰的温暖话语,一个“哭”字写出了我心里的后怕、担心,以及对父亲的心疼。

17.运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工作时动作的艰难,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和“我”对父亲的心疼。

(“艰难地爬”“发抖”“踩”等词,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工作时的艰难;“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等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辛苦。

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心疼。

18.父亲的勤劳和亲切关爱,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内心感到踏实、幸福而美好。

(这块冰糕是父亲用辛勤的汗水挣来的,他不舍得吃,笑着看“我”吃冰糕,父亲的爱,让“我”感到幸福温暖。

全家人一起共同努力,为了美好的生活在辛勤地劳作,冰糕的美味里,也有生活的美好味道。

19.

(1)示例: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搭建戏迷朋友交流平台

(2)可就“角色表演”“说唱脸谱”任选一点,也可就其服饰、唱腔、龙套及舞台设施等作说明。

(拟写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号召人们参与其中。

介绍自己熟悉的戏曲知识属自由发挥题,与戏曲表演有关,介绍合理即可。

20.思路点拨:

戏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赞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演绎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歌唱天地间的大爱与正气,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要新颖。

立意新颖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或表现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或体现对戏曲的现状的忧思,或抒发对戏曲美好未来的祝愿。

作文时任选其一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让深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

(2)选材要恰当。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具体选材时要使文章内容生动丰满,注意要立足现实生活,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

(3)语言要得体。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而定下相应的感情基调。

如在介绍自己的看戏经历时,可以引用几个相关的精彩小故事,运用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采用形象活泼的修辞方式,让作文鲜明生动起来。

例文:

家乡的年戏

我的家乡在每年春节后,常要在村中唱十几天的戏,直到元宵节过后才罢。

不过,这已经是六七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候,每天太阳一偏西,村里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向村东头空旷的大晒场跑去,因为戏台就搭在那里。

戏台很简陋,只是垫起个土堆,木板一铺,几块大布一围,便搭了起来。

往往戏还没有开始,来到戏场里的孩子们便像《西游记》里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一样,把整个戏场吵翻了天,不时还放响几个鞭炮吓人一跳。

然后又都围在那些摆在戏场内外的卖甘蔗、糖葫芦和玩具的摊子前,拿出手里攒着的压岁钱,不多时吃的玩的便塞满了口袋。

夜幕降临了,村里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戏台前,我就被父母喊着坐到怀里。

“咚咚锵——锵咚锵——”的声音响起来之后,场子里顿时安静了。

我便伸长脖子,瞪着眼睛,等待着演员出场。

若出场的是个旦角,除了对她穿的衣服好奇之外,不久便在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中,依偎在爸爸的怀里进入梦乡了。

只有武生在筛豆似的锣鼓声中出场的时候,我才被妈妈喊醒,但只盯着演员手中的一杆带红缨的长茅或是一柄闪亮的大刀。

其次是等着他们翻跟头、鲤鱼打挺、耍枪舞棒、对打之类的动作。

不过,戏场里的孩子大都是直到戏演完了,才被父母们吆喝着催醒,然后高一脚低一脚趔趔趄趄地被牵着回家。

如今的家乡过年后,已经不再唱年戏了。

人们不是看贺岁片,就是上网玩网游,还有的就是出门旅游。

我真想再看一场难以忘怀的年戏。

点评:

本文的写作角度选得很准确。

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他看戏的目的不是看戏曲的内容,而是新奇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东西。

所以文章写了戏台、小商贩、锣鼓声、武生的动作及其道具。

稍显不足的是没能表现出当年的孩子们对戏曲喜爱的程度,比如模仿表演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