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1447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12.docx

高考圈题新课标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题组训练12

题组1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本部分属于每年高考选考内容,近年来单选题、非选择题(必做题)的形式均有呈现,多以单选题为主;难度系数在0.5-0.6之间;考查重点为神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人体常见激素及其功能。

试题以生活实际场景为题干,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图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方法荟萃】

解决该部分试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离体神经元细胞在外界刺激下动作电位的产生

和传导

(1)静息电位的形成:

①电位:

内负外正。

②机理:

K+外流。

(2)动作电位的形成:

①电位:

内正外负。

②机理:

Na+内流。

(3)兴奋的传导:

①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

②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2、神经系统对同一刺激因素的综合调节

如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但大脑皮层可以抑制脊髓中排尿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3、药物对神经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可以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造成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

蛇毒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兴奋传递,造成肌肉麻痹;

麻醉剂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

4、动作电位的测量及电流表偏转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5、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功能及相互关系

激素

体内来源

主要功能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影响代谢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促进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二)真题剖析

【题干】(2011·全国新课标卷理综·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答案】C

【解析】激素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生命活动,受激素调节的细胞或器官叫做靶细胞或靶器官,靶细胞表面有激素的受体,属于糖蛋白。

【题干】(2012·全国新课标卷理综·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显然不是人先天就会的,一定是后来经过学习或体验才会的,所以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

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题干】(2013·全国新课标I卷理综·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

(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答案】

(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解析】

(1)由图可知a中有突触的存在,b上有神经节的存在是传入神经,而a和传入神经相连应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

(2)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但人能屏住呼吸说明受意识的控制,此时的神经中枢是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3)突触小体是轴突的神经末梢膨大而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三)高考圈题

【题干】下图为人体内的部分生理变化过程(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中填字母或数字):

(1)人体产生成冷觉的部位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的变化是。

(2)在受到寒冷刺激时,C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激素[]可

作为多数细胞

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有关。

(3)人在寒冷环境比在炎热环境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人在饮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冬天。

(4)③对C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能使C的代谢速率;另一方面能C的分泌功能,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调节。

(5)图中的E主要是指。

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答案】

(1)大脑皮层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③受体(或糖蛋白)

(3)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了神经的兴奋性汗液分泌较少

(4)提高抑制反馈

(5)肝胰岛素

【圈题理由】该部分知识重视对图表分析能力、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但试题总体难度一般不高。

本题考查人体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解析】图中A是下丘脑,B是大脑皮层,C是垂体,D是神经,E是肝脏;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胰高血糖素。

(1)人体所有的感觉(包括冷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时,信号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甲状腺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激素受体有关。

(3)人在寒冷环境比在炎热环境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了神经的兴奋性。

人在饮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天汗液分泌较少。

(4)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能使垂体的代谢速率提高;另一方面能抑制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

(5)血糖平衡调节的靶器官主要指肝脏。

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作用,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二者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

【题干】胰岛素不敏感(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以

维持血糖的稳定。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用具,完善验证熊果酸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分析实验结果。

村料用具:

健康大鼠若干、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若干、熊果酸溶液、胰岛素溶液、蒸馏水、血糖检测仪、注射器等。

(注:

血糖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各取健康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若干,分组如下:

A组:

若干只健康大鼠,每天向其胃内灌适量等量蒸馏水;。

②A组大鼠每天给予适量等量普通饲料,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高脂饲料。

—段时间后,检测、记录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平均值。

③所有组大鼠禁食适当时间,皮下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计算平均值。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曲线示意图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血糖作为检测指标之一的依据是。

②实验思路④中,若检测各组大鼠血液的胰岛素浓度,则浓度最高的组别是__。

【答案】

(1)B组:

等量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每天向其胃内灌等量蒸馏水C组:

等量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每天向其胃内灌等量熊果酸

(2)

(3)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通过检测血糖浓度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B组

【圈题理由】该部分知识重视对图表分析能力、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但试题总体难度一般不高。

本题考查验证熊果酸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解析】

(1)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熊果酸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所以需要将IR大鼠均分为2组,向实验组大鼠胃内灌熊果酸,向对照组大鼠胃内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比较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

各组大鼠禁食适当时间,皮下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再检测比较每组大鼠的血糖浓度。

(2)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血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应以时间为横坐标,血糖浓度为纵坐标。

开始时三组大鼠的血糖浓度相差不大,当禁食适当时间,注射胰岛素后,健康大鼠和灌熊果酸的IR大鼠对胰岛素敏感,

所以血糖浓度降低幅度较大,而IR大鼠由于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血糖浓度降低幅度较小。

【题干】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C和细胞D的名称分别为。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图甲所示调节机制中,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

一是___________、激素等三类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3)图甲中的A器官某区域出现病理损伤后,表现出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

可推测该器官受损后,引起缺乏。

(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

其主要原因是。

(5)人体的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图乙表示尿意的形成及排尿的调控过程。

①当膀胱充盈时,人产生尿意。

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用恰当文字和图乙中的符号,写出尿意产生过程。

②据图乙分析,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将可能随时出现现象(1分),其原因是。

③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反馈调节(1分)。

【答案】

(1)B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2)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细胞间的接触

(3)抗利尿激素

(4)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或机体免疫系统受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①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①→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②排尿脊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

③正

【圈题理由】该部分知识重视对图表分析能力、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但试题总体难度一般不高。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解析】

(1)甲图中D细胞能产生抗体所以是浆细胞,初次免疫时,浆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所以C是B细胞。

(2)甲图中,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息分子有三类:

一是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能作为信息分子传递兴奋;二是甲状腺激素等信息分子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三是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能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3)甲图中A器官是下丘脑,B器官是甲状腺;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体内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

其主要原因是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

(5)①在产生尿意的神经调节中,感受器位于膀胱内壁,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乙图中①是把兴奋传给脊髓的传入神经,②是把兴奋由脊髓传给大脑的传入神经,③是把兴奋由大脑传给脊髓的传出神经,④和⑤是把兴奋从脊髓传给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所以尿意产生过程是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①→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②人体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腰骶段,受大脑皮层控制,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则脊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随时出现排尿现象。

③正反馈调节能增大或加强起始因素带来的影响,根据题意,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所以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四)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

B.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直接影响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能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植物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是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故A错误。

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垂体的直接影响,故B错误。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神经中枢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渗透压降低,故C正确。

植物生长素起到的是调节作用,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故D错误。

2.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②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

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突触后膜受体被破坏,不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

递质,所以神经递质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①正确;突触前膜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②错误;由题意可知,抗体破坏了膜上的受体,抑制抗体的产生,膜上的受体可发挥正常作用,故可以缓解症状,③错误;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能力过强引起,④正确。

3.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

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

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恢复正常

B.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C.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看出,注射TRH后,病人甲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可以暂时恢复正常;病人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甲状腺激素浓度仍然偏低,A错误;在人体内,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促进其他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称为负反馈调节.表中数据能说明“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没有增加,说明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三个病人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题干中已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则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C正确;TRH的作用:

下丘脑分泌的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TSH的作用:

垂体分泌的TSH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RH与TSH的作用明显不相同,D错误。

4.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2)GnRH的化学本质是一种。

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

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

L)

吸毒者

23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4.66

6.6

6.69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请填图中字母)。

研究者往某吸毒者体内注射LH和FSH,一段时间后测定

其睾丸酮含量与注射前相同,则该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器官)受损。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变异类型),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答案】

(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2)蛋白质(肽类)分级(分级调节)(负)反馈

(3)bcd(bc)睾丸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

【解析】

(1)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递质、体液中的激素、免疫细胞中产生的淋巴因子都可以做为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由图可知Gn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其化学本质应是多肽。

图乙中abc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而d体现了反馈调节。

(3)由表可知吸毒者体内的LH和FSH及睾丸酮的含量都减低,说明图乙中的b、c、d过程都会减弱。

睾丸酮含量低可能是因为LH和FSH含量低造成的,也可能是睾丸受损造成的,如果注射了LH和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注射前相同,则该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应是睾丸受损。

(4)使DNA片

段发生断裂和丢失应造成了染色体的缺失,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5.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l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体现的具体内环境是。

左坐标图a段表示电位,由a点到b点时膜外电位变化是。

(2)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A处的兴奋(能或不能)传至B处。

(3)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与Gly吸收有关的膜上的。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和。

【答案】

(1)组织液静息正电位→负电位

(2)突触小泡不能

(3)电信号→化学信号载体蛋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1)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

图2中a是静息电位,膜外是正电位,b点时为动作电位,Na+内流,膜外是负电位。

(2)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将储存的递质即Gly释放出来,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导致阴离子内流,但不能传至B处。

(3)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图中结构①表示运输Gly的载体蛋白.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智能拓展

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

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答案】C

【解析】兴奋时应是打开Na+离子通道,由图局部麻醉药可知应是抑制了Na+通道,而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打开了Cl-通道,从而引起了抑制作用,故A、B正确。

其二者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但作用机理不同,故C错误。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变为正电位,故D正确。

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

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

C.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

D.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在图甲中,a是感受器,b传人神经纤维,c脊髓中枢内的突触,d脊髓灰质即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纤维,e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a→b→d→e→f,神经信息在b、e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以神经递质所含的化学信号在c中传递,A错;反射弧中,由于突触延搁,神经信息在c的传递速度明显低于b、e,B错误;图乙中,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细胞,e是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值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C正确;在上述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识别一切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D错误。

8.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

该实验需要完善的是

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②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③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④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答案】C

【解析】实验前应尽量排除肝糖元对实验的影响,①对。

实验的设计应当遵循对照原则,②对。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道分解,③错。

要确定惊厥是否是血糖降低引起,应当在惊厥后继续实验,④对。

故选C。

9.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