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1410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docx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

                             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

 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围绕历史情境的界定和创设已有一些研究成果,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界定误区

  历史情境作为学生建构新知的重要辅助手段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方面,而对历史情境的含义探讨较为薄弱。

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定义一:

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情景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定义二:

历史问题情境是学习者在思维上与历史的客观现象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与类型,它反映的是学习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或建构知识,或智力动作方式运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与体验。

定义一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界定情景,涉及历史情境与学生经验和历史学习目标的关系,但是缺陷在于表达冗长、历史情境与学生经验和历史学习目标的关系不够明确。

定义二把历史情境界定为智力运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与体验。

这与历史情境的事实不符合,构成历史情境的素材包括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地图、语言描述、音频、视频、学生活动等,这些显然不属于学习主体的心理状态与体验。

这个定义的缺陷在于把历史情境与问题创设混为一谈,错把历史情境是作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与体验。

          二、历史情境的含义

 什么是历史情境,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认为历史情境是用来联系学习者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的桥梁。

这是根据历史情境与学生经验与历史知识目标三者有机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笔者以三个案例简要说明。

【案例1】为了落实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的特征,笔者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情境: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1、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

【案例2】为了落实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哲学观点,笔者设计如下历史情境:

观察右图,总结事物向对立方面转化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案例3】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落实百家争鸣与早期儒家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赛:

(一)辩论主题:

班级管理有两种方法:

依法治班(法治)、依德治班(德治),假如你是班长,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二)组织方案:

1、主持人:

教师

2、辩论小组:

甲队和乙队,分别由班长、纪律委员担任主辩,辩手各两人。

辩手的挑选依照双向选择的原则。

3、辩题确定:

抽签

4、辩论方案:

                                       

(1)表明观点:

两队主辩先分别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援引实例陈述理由。

(2)有序质疑:

甲队辩手按次序任选乙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

乙队辩手按次序任选甲队一辩手发问,对方辩手应答。

(3)唇枪舌战:

甲队一辩手对乙队观点质疑,乙队队员限时回答。

乙队一辩手对甲队观点质疑,甲队队员限时回答。

(4)总结发言:

两队主辩进行总结性发言。

(5)主持人引导学生体会:

争鸣的目的在于吸收对方优点,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上面三例历史情境在联系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示意如下:

案例

已有经验

历史情境

推理

知识目标

1

比较数字的变化,总结变化的特征。

持续时间:

1929-1933

影响范围:

英法等国

破坏性:

工业、外贸、失业

具体-抽象

经济危机的特点:

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特别大

2

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经验:

学习由易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

(1)大树具有刚性,小草觉有柔性

(2)大树被大风折断了,但是小草在大风中得以保存。

 

个别-一般

具体-抽象

反者道之动

3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学习别人优点

班级管理中单纯依靠德治和法治具有很大缺陷,只有把两种手段优化组合,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个别-一般(借鉴);一般-个别(早期儒家思想发展)

早期儒家思想在争鸣中取长补短,从而获得不断发展完善。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者具有建构目标知识的相关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零散的、潜意识的,需要通过历史情境有选择地将其激活或整合,以同知识目标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为建构知识目标提供便利。

因此,历史情境是联系学习者经验与历史知识目标的桥梁。

     三、历史情境的特点

 关于历史情境的特点问题目前有一定研究,笔者摘录相关研究成果如下:

1、目的性。

创设任何历史情境,都是为教学主题服务的,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2、真实性。

历史是一门关于求真的学问,允许有合理的推理和想象,但不允许虚构。

3、思维性。

创设历史情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

富含思维含量,才能服务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趣味性。

历史情境的创设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眼前一亮,乐于置身其中,接受挑战,开展探究。

5、 开放性。

教师设计问题应给学生留有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及创造性。

  开放性和思维性是问题设计的特征和功能。

例如,设计启示、评价类型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类比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思维、比较思维甚至发散性思维才能回答,这使得问题设计具有了思维性。

历史情境往往以史料或者学生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内容和过程有丰富的信息点,能和学生已有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联系起来。

历史情境能为成功的问题设计创造条件,提供问题设计所需要的信息点,以便更好地把学生已有经验与历史知识目标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

也就是说,思维性和开放性是问题设计而不是历史情境的属性,该观点混淆了情境创设与问题设计的界限。

 历史情境是联系学习者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的桥梁,创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因此,历史情境的设置取材广泛、方法多样,例如诗歌、对联、神话故事以及比喻、想象等都可以作为历史情境,因而在实践中允许虚构。

例如笔者再讲到辛亥革命发生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态度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创设了一个情境:

一床被子不小心着了火,当人们发现的时候,火刚刚燃烧,损失不大,这个时候最佳的办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

积极灭火。

笔者引申,这种做法类似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摧毁清政府的地步,清政府对列强来说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假如发现的时候,被子已经烧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学生回答:

置之不理,另买一床新被子。

笔者肯定了他们的选择,并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当时势如破竹,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类似于后一种情况,因此,西方列强才采取“中立”态度,其实质是积极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买一床新被子)。

这个情境其实就是根据生活经验虚构的,但是很有用,具有化抽象为可感的优点,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

由此观之,这种认识实际上把历史情境和历史事实混为一谈。

  那么历史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笔者认为对历史特征应该从历史情境和学习者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界定。

笔者认为历史情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接近性。

 历史情境的创设目的之一是联系学生相关经验,那么它必须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相接近,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或者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

案例1历史情境中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破坏性都采用了学生具有丰富经验的具体数字;案例2中历史情境采用了图片的形式,图片中大风和拟人化的树木、小草等,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3的竞选也是学生熟悉的,每学年班干部民主选举和期末三好学生评选民主投票等活动学生早有体验,这些历史情境的选择都遵循了接近学习者经验的原则,因而易为学生理解,为顺利建构知识目标奠定了基础。

2、相关性

  相关性指的是历史情境要与历史知识目标联系密切。

历史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目标,因而它必然和知识目标的具有紧密地联系。

案例1中历史情境与知识目标之间构成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案例2中它们之间构成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案例3种它们之间则构成共性(事物在借鉴中发展完善)与个性(早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完善)的关系。

      四、历史情境创设的方法

 历史情境是联系学习者经验和知识目标的桥梁,其中学习者已有经验是基础,建构知识目标是目的,因而历史情境创设依照以下两个步骤为宜:

1、实现历史知识目标具体化。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已有经验的不足会导致建构新知的失败。

因而需要借助历史情境落实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比较抽象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储备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事物模版,越是具体的事物,越能为学习者所感知、所理解。

因而使知识目标具体化有助于知识目标与学习者已有经验之间联系的建立。

案例2中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具体事例很多,如贫与富(勤俭持家,由穷变富;沉溺赌博,由富变穷)、难与易(中学生勤于思考、大量练习,难题变易;荒废学业,题目由易变难)、福与祸(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这些事例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

2、以典型事例作为情境创设的切入点。

 什么是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指的是具有直观、生动、形象、趣味的事例。

典型事例最容易激活学习者已有经验,也能提高学习者建构知识目标的效率。

案例2历史情境创设中可以选用的事例很多,而且这些事例都贴近学习者生活实际。

笔者最终选择了一幅图片,图片信息体现了强弱转化的道理,它和其他事例相比而言更加直观生动,而且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案例3中能够说明事物在借鉴中发展完善的事例也很多。

例如,教师在班级树立一些榜样,例如劳动之星、摘抄之星、进步之星等,让其他同学学习,这其实就是鼓励学生互相借鉴。

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更是经常发生,因为司空见惯反而不能为学生所感悟。

笔者为了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治理班级。

这个辩论赛有助于学生理解班级管理需要实现两种手段的优化组合,即两种方法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这种创设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因而用以创设历史情境较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