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623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 诫子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6 诫子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6 诫子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6 诫子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6 诫子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 诫子书.docx

《16 诫子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诫子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 诫子书.docx

16诫子书

16 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他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著作有《诸葛亮集》.

本文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务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家信告诫诸葛瞻.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遂成枯落(  )

悲守穷庐(  )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

修养;今义:

治理)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

轻薄;今义:

危险,险要)

(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

懈怠;今义:

速度低)

一词多义

(1)成

(2)学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将复及何”)

3.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

 

4.本文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5.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6.联系现实社会,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正反对比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告诫更鲜明,视野更开阔.文章先从正面强调了做人做事的原则方法;后从反面入手,指出“淫慢”“险躁”的危害,进而设喻明理,更强调了德才兼备对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7.为下面这段话提供一个反面事例.

希特勒、墨索里尼也许会有不少的崇拜者,但我相信他们所崇拜的只是这二位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才能.希特勒、墨索里尼至多也只能以“有政治抱负的野心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但更多的是人们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他们没有爱心,他们的才能偏离了正义的轨道,他们的理想之路,竟然用人肉之躯来铺砌.野蛮!

残忍!

 

郑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

左右主笔砚.十八九,

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

坐久,起行五六里.曰:

“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

”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

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

“莫是尔否?

”景拜曰:

“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

“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

念yīn.②刘瞻之先:

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

地名.④概:

景象.⑤起:

启发.⑥馔(zhuàn):

食物.

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

(1)________十八九,

为御史,

(2)________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1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

”为题,应属于(2分)(  )

A.俊辩   B.气义C.知人D.幼敏

1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

 

___课时作业(十六)__

[16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要求默写.

(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强调苦学、立志、成才三者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心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常被人们引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时蜀汉的________家、______家.你知道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俗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题目中的“子”是指__________.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你们学校将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

佛像.

材料二 “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16年6月6日在××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1)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

请简要谈谈理由.

 

(2)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书写要求规范、工整)

上联:

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本文从体裁而言属于__________,文题中的“诫”意为____________.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7.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

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

含有陵墓之意.②荆:

楚国的别称.③

(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孙叔敖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数封我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0.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详解详析

【听课手册】

1.fú jiǎn dànbó yín suì lú

2.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3.①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5.[解析]结合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写作背景来体会.

[答案]告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并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寄予了诸葛亮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6.[解析]理解原句的含义,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等来谈.

[答案]略.

7.示例:

当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及其生命时,那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去征服那浩浩洪水,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

大自然在爱的包容下变得温柔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人,我们才能这样幸福地生活

下去.

8.

(1)刘景(景) 

(2)郑

9.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10.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

11.C

12.示例:

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参考译文]

刘瞻的父亲刘景,(当初)是个贫穷的读书人.(刘景)十岁的时候,就在郑

的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刘景)十八九岁的时候,郑

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正是雨过天晴,山色非常秀美,泉水分外好看.郑

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郑

)说:

“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怎么样呢?

”于是(他)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

惊奇这首诗作得非常好.但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

)说:

“刚才只有刘景走在后面,落后了二三里.”郑

同刘景开玩笑说:

“莫非是你题的吗?

”刘景行了礼说:

“实在是因为看见侍御您欣赏风景作诗所引起的,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

赞叹很久才离开.等到(这次巡视)回到了京城,(郑

)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

“刘景将来是个出奇的人才,文学上必然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我也再不(把他当作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做的文章词汇十分出色.经过科举考试被录取,郑

推荐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

【作业手册】

1.

(1)告诫、劝勉.书信.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3)达到远大目标.(4)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5)放纵懈怠.(6)修养性情.

(7)日子,岁月.(8)增长才干.

2.

(1)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2)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5)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6)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3.诸葛亮集 诸葛亮 三国 政治 军事 故事示例: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俗语示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4.

(1)[解析]选择材料的原则是辨析材料是否与主题一致.

[答案]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

(2)[解析]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

[答案]示例:

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5.议论文 告诫、劝勉 修养 学习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6.

(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不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成为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7.示例: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

(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屡次”).

9.[解析]翻译句子首先是直译,做到字字落实;然后是意译,对直译的内容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答案]

(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10.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

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下面两件事上:

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接受;让儿子不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而“请寝之丘”.道理示例:

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

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参考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

“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寝丘,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占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他)寝丘,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利益看作为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