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411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诗词赏析.docx

《中考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词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诗词赏析.docx

中考诗词赏析

2015年诗词赏析xx复习题(附答案)

一、饮酒(其五)xx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的心境,能体现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人身处“人境”,并没有隐居山林,可他却说“而无车马喧”,其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xxxx后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4.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方阵”,通过叙事和__议论(表达方式),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四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其中“山气日夕佳”承上句“悠然见南山”而来,作者从飞鸟结伴而还中悟出返朴归真的人生真谛。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悠然自得超尘脱俗、热爱自然

6.“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

不好。

因为“见”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8.理解“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心远”谓心境高远,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

二、渔家傲.xx

xx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以一“___”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

谈谈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诗的理解。

请你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的作用。

如何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话?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词的意境___、___,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渔家傲xx》

1.塞下秋景;“异”;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2.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

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3.点明边塞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4.将军和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白了头发,哀伤流泪。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对亲人的思念,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悲凉、壮阔

7.借遍地的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力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三、破阵子.为xx赋壮词以寄之xx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感从词中“______”、“______”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2“可怜白发生”一句使全词基调由雄壮变为悲壮,表达了作者_______。

3、这首词上片描述______,表明作者渴望____________。

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最高理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下边对这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5、“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试结合作品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6、谈谈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话的理解。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案:

《破阵子》

1、“挑灯看剑”、“梦回连营”

2、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3、军旅生活;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D

5、“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境:

看宝剑,听角声,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秋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壮词。

6、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四、《春望》①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②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树木花草。

后四句由景到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望”的内容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中所想的句子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景象:

首联描写了国都残破,城郭荒芜的萧条,凄凉景象。

一个“破”,使人触目惊心,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满目是残垣断壁,碎石瓦片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不仅表明人迹罕至而且荒芜已久,叫人满怀凄然,仿佛看到了乱草遍地,树木成林的凄凉萧条的景象。

(2)感情:

蕴含了作者无限悲痛及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④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写的是都城沦陷,荒凉萧条,草盛人稀的社会状况。

⑤首联写望中所见,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⑥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

答:

诗人在这里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诗人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的鸣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表现出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

⑦颈联中,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作简要评析。

答: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安史之乱的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讯,而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⑨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2)含义:

诗中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⑩《春望》一诗的主题是伤感国事,怀念家人;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⑾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答:

一是诗人眼中所见:

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

二是诗人心中的期盼:

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⑿从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五、xx

1、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

3、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

4、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4、“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是动态描写,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5、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6、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涌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涌字写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也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六、《天净沙xx》赏析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一方面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___,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____,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___、_____、___,与“夕阳”相应的是:

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体现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_______。

3、通过客观的景物描写,渲染出_______的心情。

4、全曲为什么将“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放在一起?

5、这首小令用了什么写法?

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7、对全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悲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

1、深秋晚景图孤寂愁苦之情。

2、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3、游子在旅途孤寂悲凉的心情。

4、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5、景物烘托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C)

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xxxx,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xx。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___”和“__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凄凉地,弃置身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提示:

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陈代谢的深刻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③a.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b.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c.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该句的理解: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5)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积极乐观(或:

慷慨激昂)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6)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7)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答题要点: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

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2.告诉人们:

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1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

答: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分析: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或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10)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

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八、赤壁

xx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xx:

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2、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或赏析这二句。

答: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对这二句的赏析:

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

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5、《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铺垫

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答:

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说明:

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7、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8、《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9、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10、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何?

答:

xx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

历史xxxx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九、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分)

5.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

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1分)

(2)赏析:

答案:

1.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2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4.莺争暖树(1分),xx啄春泥(1分)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6、xxxx沙堤、最爱xx行不足

7、

(1)争、啄。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十、《使至塞上》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xx。

②xx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诗人孤独、思乡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示例一:

①图画的构图xx。

(1分)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

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

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2分)

示例二:

①图画的线条美。

(1分)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

横的是xx,圆的是落日。

(2分)

示例三:

①图画的色彩xx。

(1分)

②色彩艳丽、丰富:

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

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分)

示例四:

①图画的意境xx。

(1分)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

日”。

十一、xx

xx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的景象。

4.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

5.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以下是06年娄底市中考题)

7.这首诗每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请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颔联是___,颈联是___,尾联是____。

答案: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写出了诗我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及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xx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岳雄心和气概

5.xxxx

6.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7.远望近望细观俯视

十二、归园田居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

1.“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密州出猎(或:

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

渴望建功立业)(1分)的豪情壮志。

(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分).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