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9910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docx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

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共6篇)

第1篇: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郊游》是二年级四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唱歌课,1课时完成。

这是一首台湾儿歌,2/4拍,五声宫调式。

由带再现的三部分构成。

一、三部分完全相同,显得朝气蓬勃;第二乐句因演唱景色变得柔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情绪上显得抒情一些,全曲表现了孩子们手牵着手去郊游,观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春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内容符合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特点。

它在整个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紧密联系,为学生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1=C2|412|3-|32|1-|13|21|2-|2-|12|3-|32|1-|13|22|1-|1-||1、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描绘春天(如:

背古诗、唱歌、说成语)师:

快乐的音乐40分又开始了,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先轻松一下。

我听说咱们班有很多同学都是小诗人呢,让我们以春天为主题,用我们美妙的语言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谁先来试试?

2、谈话揭题师: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在这么美丽的春天里,同学们都想做些什么呢?

(生:

郊游)师:

今天孔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郊游!

(板书课题)形象的游戏,锻炼学生气息的集中性.PPT图片展示(我运用精美卡通图画、鲜艳的背景、可爱的字体,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学生以新颖、形象、生动直观的感受春天的美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唤起学生想去郊游的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师:

在郊游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经过一座音乐桥,桥的对岸景色非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对岸看一看呢?

生:

愿意。

师:

好,但是这座音乐桥上排列许多可爱的音符,只要走对这些音符,我们就能顺利的通过这座音乐桥就能欣赏到美丽景色。

(出示节奏卡片)师:

去郊游的过程中不但要经过一座音乐桥,还要跨过一条音乐河,这里流淌着非常动听的旋律,我们在一起感受下。

在感受过程中,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用怎样的声音才能跨过这座音乐河。

(出示旋律卡片)(通过故事情境、游戏训练,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的训练,旋律的训练做了一个有效的渗透,我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用于音乐课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从而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教师范唱歌曲师:

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在这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2)出示歌篇师:

老师刚才发现有好多同学已经按捺不住地跟着老师唱出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①按节奏读歌词②再次读歌词,教师弹旋律伴奏③小声地演唱④歌曲处理A、第一、第三乐句:

歌曲演唱情感坚定有力,声音要有弹性。

师:

刚才同学们一路随着音乐,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目的地,那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演唱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呢?

师:

请大家起立、踏步走,有力地演唱第一句,好吗?

B、第二乐句:

感受旋律的轻柔,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

这一回大家演唱进步多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风吹到我们的脸上,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C、第二乐句:

师:

那同学们在演唱第二句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

师:

好,让我们用轻柔温暖的声音来演唱第二句吧。

(完整地演唱歌曲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趣。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可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作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1、教师出示:

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方便筷子等)。

师: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这美丽的郊外发现了什么?

师:

这一定是来这里玩的人留下的,大家说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师:

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师: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

不仅我们要爱护环境,还要告诉身边的人要爱护环境。

我们可以把废旧物品利用起来,使它们变废为宝,这样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法。

小组讨论一下,能不能使我们手中的废旧物品变成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呢?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打击乐器。

3、分组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师:

同学们可真聪明,制作了这么多的打击乐器,现在就用我们手中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简易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

并再次感受歌曲节拍的强弱。

)板书设计郊游四二拍的含义: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

强弱规律:

强弱。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2、检查学生是否有感情的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3、学生是否都能够积极参加歌曲的表演。

4、对歌曲节奏及歌词的理解既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来制成表格性质来评价学生,对表现好的学生或者是小组可以有小小的奖励或者是表扬。

教学反思:

在《郊游》的设计与教学中,我利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总体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浓厚,同时我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同时让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强业务学习。

第2篇: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1.设计理念:

1.1以学为主。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主线是学生的“学”。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教学的主线,使“课时”成为“学时”,而不是“教时”。

1.2以学定教。

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凡是学生已会的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活动能学会教师不教。

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由于开放题具有结果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等特点,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为高层次思维创造条件,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能力。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层次的数学。

2.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观察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本课例的设计,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由于恰到好处的问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向型开放题,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或位置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问题1是由课本例题改造而成的开放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二:

一是由于问题的灵活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是在探求结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基本图形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加深了认识,同时在将复杂图形化归为简单图形中,进行了化归数学思想的渗透。

体现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使分层教学与统一教学得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问题2是问题1的变式,通过图形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体会几何问题的形成过程,体1会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感受特殊与一般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想、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最后,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它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同时还便于学生掌握、记忆和应用。

第3篇: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随州市随县第一高级中学邓兵兵一、教学指导思想1、以高中女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个人的气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让单调的重复的练习在音乐中体现出来,使学生自觉喜欢上体育课,并且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而言,排舞的练习,使她们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3、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健身操能够满足女孩子对美的追求,它对于改善形体,美化身体曲线以及优雅的形体动作都非常有效。

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改变形体原始状态,提高运动系统的灵活性,控制力,充分舒展身体各处韧带,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精神美四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音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由兴趣——喜欢——全身心投入,达到陶冶情操,调节情绪,美化心灵的作用,激励同学们去追求美,创造美。

三、学情分析1、农村高中女生都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害羞、胆怯”,在体育课上不敢大胆表达肢体语言。

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较差。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将健身操做为高二年级女生的一个模块内容。

3、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启发、诱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通过边讲解边示范,使学生加深动作的印象。

2、口令提示法:

学练针对动作的难易与节奏,教师要适时提示,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增强自信心。

3、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分组练习,提供学生自我揣摩和领悟动作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五、课后反思健美操课首先要克服的是学生的羞怯心理,让学生随着音乐大胆地表达肢体语言,无论学得好与坏,都要鼓励她们,跳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以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预计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预计有效心率:

110-125次/分运动密度为:

55%,运动量符合中等。

第4篇: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圆相切的条件及相切时切线具有的性质,并为以后的切线长定理奠定基础。

相切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重要的一种,切线的证明与性质尤为重要,对陕西近几年中考题的分析来看,2021——2021第23都是对圆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判定及性质等内容结合三角形进行考察,分值8分,其中第1问都是切线的判定,分值4分。

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基于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并能初步解决相关的证明题与计算题。

2.通过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圆的切线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教学难点:

切线的判定定理第5篇: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并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建立1分钟的量感,理解时、分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首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时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性,其次,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拨动钟面等活动,深刻地体会时和分的关系,再次,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容易理解的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并培养学生对1分钟的感知。

最后,以生活情景“小明的一天”讲述钟面上几时几分读写的方法。

时间(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

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2.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3.初步建立1分钟的量感。

4.理解1时=60分的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尝试、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2、初步建立1分钟的量感。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

每位学生自备一个钟或一块表(机械)。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师:

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来猜个谜语?

你们能行吗?

生:

能。

师: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

钟。

师:

对了,是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钟学习吧!

(媒体演示)几个漂亮的钟面。

讨论:

钟表的相同之处。

二、探究新知:

(一)钟的认识:

1、师:

观察钟面:

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格小格,

(二)拨一拨1、师:

我拨动一下时针和分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生:

分针走一小格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分叫做1分钟。

那分针走2小格呢?

5小格呢?

师:

我拨钟表你能说出是多少分吗?

师拨动钟表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小结:

分针走了几小格表示的时间就是几分钟。

2.师:

我拨动一下时针和分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时针有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生:

时针走一大格师: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时叫做1小时。

3.师:

再观察钟表当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分针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结:

1时=60分(三)体验1分钟长短。

1.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如:

读书、做口算题、写字、把脉等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交流:

1分钟里你做了些什么?

3.小结:

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干这么多事情,让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四)认识钟面时刻媒体演示《小明的一天》画面学生尝试读出钟面时刻,并学习表示时间的方法。

1、请你们根据钟面来说一说、写一写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并且通常习惯读作“几时零几分”。

三.智力闯关第一关:

看谁填的准1.钟面上有()针,()针,()针;2.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时;3.分针走()小格的时间是1分。

第二关: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我和妈妈坐车到姥姥家要1();2.课间休息10分钟();3.爸爸每天工作8();4.一节课的时间是40()第三关:

火眼金睛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1时=60分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五.课后作业课本P21;连一连、画出分针板书设计:

1时=60分7:

457时45分第6篇:

教学设计说明教案说明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

(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教学诊断分析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四、教学设计说明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

①动手活动:

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

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

(一)、

(二)、(三)打下基础.5.评价方式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指导老师点评任何数学老师都想上一堂优秀的数学课,优秀的数学老师想自己上的每一堂课都是优秀的,我们都想成为智慧型的数学老师。

我们高兴的看到,郭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一、学生的发现数学家乔治·伯利亚:

“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省,也最容易了解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这里的发现就是在教师设定的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去再创造。

郭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工具(两个全等的30°的三角板)设置的拼图活动出发,从学生拼出的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好地呈现了探索问题的情景,又为后边的学习新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地承上启下作用,学生遵循着老师设置的问题,通过测量、折纸等活动去发现去探索,随着七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已基本形成,郭老师的情景和问题串的设置真是匠心独运。

二、知识的产生发现结论是定理的初级阶段,如何让定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可迁移的印记呢?

郭老师通过“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表演的机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引导学生用普通数学语言、几何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述和转换,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产生其实就是数学语言的产生,三种数学语言的互化形成数学知识内化,在这个环节表现的生生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在这样的交流,试错中完成的,什么叫水到渠成,由此可见一斑。

三、知识的运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其实就是这个定理(基本模式)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的识别与分离(例题1)、组合与补全(例题2),几何定理的运用就是基本图形的识别与补全,例题的选择是为了学生形成能力、能够迁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郭老师在这两个例题的设置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的深厚功底,这里的精彩是看不见的,但思维的链条在学生头脑中已成雏形,我们从反馈练习的顺利完成就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四、方法的拓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形成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知识是形成方法的载体,知识的灵魂是方法,学生从前五个环节中学到了知识,形成了初步的方法(从操作中发现,在特殊中探索),但这种方法需要老师有意识地深化、延伸,探索线段轴对称性以及对称轴上一点到两端距离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设置看似简单,其实把握捉了本节的精华“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方法的模仿发展到思维过程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质量。

数学课从本质上讲是简洁的:

设置什么情景,怎样操作检验,讨论什么问题,明确什么结论,形成什么知识和方法。

本节从操作中探索,探索中操作,在探索中深化,在操作中明辨,从操作开始到操作中拓展,把握住了核心,使数学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了学生的发展上——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追求的优秀的数学课,也是每一节数学课都是优秀的标准。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陈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